刘芝亭守望大缸坯
刘芝亭舍不得丢弃受损的大缸
刘新汶在为大缸整形
刘芝亭在拉坯子
文/图本报记者曾现金戴伟
泗水县柘沟镇拥有一种独有的天然矿产资源——陶土,新石器时代,柘沟的先人们就用这种陶土烧制陶器。1982年这里的窑口还多达327座,现在这一传统产业正在走向衰落。
柘沟七村的刘芝亭和儿子仍然“守望”着传统制陶工艺舍不得丢弃。75岁的刘芝亭14岁开始学习制陶工艺,他的四个儿子中只有一个儿子刘新汶继承了手艺。
烧制陶器要经过澄泥浆、搓泥条、拉坯子、整形、阴干、烧窑等工序,拉坯子最关键。刘新汶告诉记者做出的泥坯子要阴干才能进窑烧制。一个坯子要等一个月才能进窑,一批陶器得烧8、9天,需要4、5个人轮流昼夜轮班。
近年陶制品市场不景气,一个大缸仅卖30元,一个盆子20元。刘新汶叹息说,一年剩不下多少钱,其他兄弟都过得比他好,有的都买汽车了。他也不想干了,但又舍不得丢弃这门手艺。“即使不干了,也要保留现在的窑址,将来供人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