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钟慧丽 沈蒙和
王曦煜
各位读者大家好,记者现在是在“世博奥斯卡”颁奖现场为您作现场报道。世博会怎么会评个“奥斯卡”奖呢?其实很简单,世博会场馆超过240个,几乎每个场馆都在放电影短片。以至于整个世博园区就像一个巨大的电影城,里面有几百个放映厅。
为了避免游客出现排队2小时却看到杯具电影,提前探过营的记者决定来场世博影片大比拼。虽说大多是广告片,不过花费几个亿建的放映厅,展示的广告片当然也差不到那里去,所以对其艺术含量作一简单比较,也是颇有意思的。先看看第一期“世博奥斯卡”的获奖情况吧。
最佳特效:澳大利亚馆
又是吉他又是鼓,起初瞧着舞台上摆着一堆乐器,绝想不到这里是个影厅,还以为接下来是乐队表演。随着圆形舞台的边缘升起环形屏幕,才明白在澳大利亚馆里,这些乐器仅是影厅的道具而已。
片子的主角是三个以卡通形象出现的孩子,分别是原著民、移民的代表,在讨论梦想。三个孩子一边讲,环形屏幕一边转动,并渐渐落下。舞台中央的道具不知什么时候换了,环形屏幕再度缓缓升起,影片场景也随之变化,几个孩子又成了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的代表。在澳大利亚,住在乡村的孩子在电脑上课,城里的孩子可以步行上学,各得其乐。当然,片子还不忘借孩子们的口吻,通过诉说他们的祖先,讲述澳大利亚历史。
环形屏幕不断旋转,不断起落,动感十足,宛若人生的一个个片段。走出影厅,赞叹其特效的同时,有观众回味无穷:“这片子讲的是人生哲学。”
最佳创意:加拿大馆
和馆区的设计相似,加拿大馆的宽屏电影也被设计成了字母C形,弧度150度。这部名为《印象》的电影,由加拿大著名导演让普里奥和加拿大国家电影局联合制作。
和其他馆区的电影不同的是,加拿大馆的这部8分钟短片则是采取一种以连续的照片代替流畅视频的手段。据介绍,这些照片和影像是艺术家走遍加拿大之后,在其拍摄的5.7万张人物和风景照中精选出来的,而参观者置身电影屏幕包围之下,这种手法本身就造就了非同一般的欣赏体验,可谓创意非凡。
雨声过后,是一片宁静的街区,慢慢的,阳光洒下,一天开始。不同的时段,展现出不同的人物故事,一张张照片不断变幻出一个连续而完整的故事,让观看的游客在静止的画面和流动的音乐中感受到加拿大城市独特的魅力。
最佳影片:上汽-通用汽车馆
该馆的主展电影在4个高6.5米、宽38米、视角达到144度的巨大弧形屏幕上播放,长达10分钟的动感电影《2030,行!》展现了2030年上海的城市景象。
20年后,科技已经非常发达,2030年出行工具的代表——EN-V、叶子和海贝汽车,已经实现了新能源驱动、车联网技术和汽车无人驾驶这三大技术。我们目前的停车难、擦擦碰碰等问题都得到解决,人类彻底从手动驾驶中释放出来,可以在车里享受自由生活。
比如影片里,车子会带盲人女孩到想去的地方,不用担心不会驾驶、塞车等问题,可以让他在老爸超级音乐会结束的时刻及时抵达,送上一个拥抱。
就剧情看,影片讲述了三个爱的故事,主人公借助2030年的汽车穿梭在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中,在美丽的城市中找回了真爱,拥有了更完美的人生。
而经记者确认:影片里的EN-V、叶子车已经有实物,相信我们大多数人未来有一天也能去尝试一下。
最佳剪辑:土耳其馆
土耳其馆拥有“世博大影院”配套设施最简洁的影厅,沿着该馆的参观甬道走到底就到了——360度的环幕影厅。影厅不大,可能是为了节省空间,连座椅都没有摆,观众可以站着,也可以席地而坐,并自发在厅中央空出一条小路,供他人出入。
这里上映的影片谈不上什么曲折的剧情,却是记者见过最生动的一部风光片。它描绘的是土耳其的风土人情,有山有海,也有伊斯坦布尔的街头夜景。因为采用的是360度环幕,观众四周出现的是整体画面,顺着镜头望去,仿佛一会儿置身空中,可以随意俯瞰大地;一会儿又坐在了船上,平视可以看到海面,一扭头能欣赏岸上风光;一会儿天色渐暗,仿佛站在了伊斯坦布尔的街头,繁华中带着点异国情调。
几个令人身临其境的片段,让被称为“欧洲文化之都”的伊斯坦布尔的骄傲和荣耀,一览无余。
最佳男主角奖:王石
实际上,“最佳男主角”一项竞争激烈,大腕很多,最后花落万科王石是因为他广告做得实在到位。
万科馆放映厅,建筑外墙面使用了秸秆板,走进就有麦田的香味。圆台外部环绕着1300平米的景观水池。仰头观看时,那场景就像在看米开朗琪罗的不朽名画《创世纪》。
就剧情而言,电影展示了奚志农、梁从诫等个人、组织为保护生态环境所做出的行动,看到每一个个体的力量汇聚成中国的环保大行动。自然、生命、震撼、感动贯穿着整个影像。在这样的烘托下,王石以极其自然的睡姿倒在沙漠的怀抱里,成为影片中与“列侬躺在大野洋子身边”一样令人动容的画面。记者大叹,王石不仅会造房子、爬山,还会演电影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