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世博会北京周开幕 京馆完美亮相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4日14:54  BTV《天下天天谈》

  BTV《天下天天谈》2010年05月4日播出:世博北京周开幕—城市生活更美好,以下为节目实录: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天下天天谈》。这里是我们北京电视台设在上海世博园区的演播室,刚才通过我们演播室的窗户透过镜头已经可以看到,黄埔江边的景色美不胜收。今天已经是5月4号,世博会北京周已经正式开幕了,下面我们就去北京馆看一看。

  短片1:京馆完美亮相世博会

  穿过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西大门,我们就走进了中国各省区市联合馆,这些天这里成了大家参观世博园的首选。

  记者出镜:观众朋友,我现在是在上海世博会的北京馆外为您做报道。占地六百平方米的北京馆,由于坐落在世博会中国各省区市馆的入口处,可以说在位置上占得了先机。

  而长长的人流,排队等候进场的热闹状况,也让您不难发现北京馆成了世博会上的一大热门展馆,那么到底我们北京馆里都包含了哪些精彩的看点呢?在接下来的节目中,我将为您一一详细解读。

  主持人: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媒体观察员朱修阳先生,修阳,我知道你刚刚从北京馆回来。   

  朱修阳:对。   

  主持人:对北京馆第一印象怎么样?   

  朱修阳:第一印象就是进门的那个通道,模仿一个胡同的通道,胡同边上很多块牌子,一块一块上面写着北京各种各样胡同的名字,这个确实让我印象非常深,而且在那个牌子前面还遇到一位老先生,他在非常仔细一张一张拍照片,一般人拍,是拍个大概,他每一个胡同名字全拍下来,我就问他为什么,他说他是上海人,其实他是北京人,是以前从小生活在北京的,现在也很少有机会回北京,但是他说其中有些胡同名我是叫得出来的,而且我是去过的,但是现在不可能有机会每一个胡同都去走过,而且说实话有的胡同已经拆掉再也找不到了,所以有这么一个机会,数了一下,上面大概有150块胡同的牌子,把这150块胡同牌子,每一块拍下来,有的胡同小时候去过的,我非常熟悉能够带起自己的记忆,有的胡同名字,我去查查那些胡同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所以这个浓浓的北京味可以说是扑面而来。而且有意思这个可以触摸的,上面有很多小屏幕,比如南锣鼓巷,很多观众没有去过,上面轻轻一触,马上有南锣鼓巷相关的介绍,相关的景色出来,所以经常讲人文北京,人文北京最后落实到可触摸的,可触可感的,这种浓浓的北京味让我到北京馆一进门印象最深的。          

  朱修阳:这也是我们北京馆最大的一个特色,历史的传统和现代的结合。

  主持人:其实说起北京馆,它不仅仅是位置比较特殊,因为就在中国省市区联合馆一进大门的位置,同时北京馆的外形也是非常独树一帜,我们来看一下。 

  短片2:京馆上演“变形记”

  记者出镜:作为上海世博会唯一能够实现整体外形结构变化的展馆,北京馆的“变脸”在各个展馆中堪称是独树一帜,从天坛、鸟巢到水立方、国家大剧院,咱们北京馆一共能变化出四种造型,如此一来,北京的新老地标性建筑,就都被一股脑地带到了上海。

  据了解,北京馆外观变化依靠的是弧顶内部的160组机械收缩臂和80块分割LED显示屏,屏幕上的影像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中神奇变幻,“天坛祈年殿”的肃穆外观,会让你充分感受到历史的庄重。可没过几分钟,你的眼前就是一片湛蓝,美仑美奂的水立方又出现在了你的眼前。而所有这些设计又都十分环保,在世博会结束后,北京馆的所有钢梁、LED屏幕都将全部回收利用。

  主持人:说到咱们北京馆的外形,真的是先声夺人,可以变化,我也是头一次看到这么高大的建筑,它可以变换造型的,你看了以后感觉怎么样?    朱修阳:你想北京馆在中国省区馆里面,这么多省区,可以说各个馆都在动脑筋,如何在创意上能够先声夺人,我觉得我们北京馆在外形上创意上确实独树一帜的,它把天坛、鸟巢、水立方,新老地标建筑结合在一起,还有一个特点,除了创意上的竞争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北京因为就是一个这么变化,从天坛,古老的天坛变化到我们最新的如梦如幻的水立方,而且还表现北京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这个恐怕也是我们北京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主持人:好,刚才我们说到其实是北京馆的外观,刚一入门的地方,其实走进馆内也有很多让我们眼前一亮的东西,我们还是通过小片来看一下。 

  短片3:京馆,古都风韵油然而生

  记者出镜:走进咱们北京馆,您会发现入口处被设计成一条狭长的“胡同”,在胡同的一侧,您瞧整整一面墙上贴满了老北京各色的胡同名牌。

  150多张胡同牌,一个个古老而鲜活的地名,串联起一段段精彩纷呈的故事。而在胡同牌当中,还夹杂着“南锣鼓巷”、“全聚德”、“烟袋斜街”几个老字号的触摸显示屏,轻轻点击它们,就会播放出有关这些老字号的历史宣传片。而在胡同的另一面墙上,则镶嵌着五台电视机,每台电视机以12年作为一个轮回,展示60年来北京的发展和变化。这其中年纪最大的一台是“北京牌电视”,算起来已经问世将近六十年了,最年轻的则是一台超薄纯平液晶电视,上面显示着去年十一国庆的盛大场景。

  采访志愿者:

  记者:李先生您好!今年多大年纪了?

  志愿者:七十岁了。

  记者:七十岁了精神还这么好,这次是专门来上海做志愿者的。

  志愿者:对 对

  记者:哪天到的呀?

  志愿者:我们是4月29号。

  记者:对咱们游客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志愿者:原来就是给他们维持持续,讲解,发放礼品,还有后勤服务。

  记者:您觉得在这做志愿者,在咱们北京馆做志愿者,你比他们上海当地的志愿者有什么优势?

  志愿者:上海志愿者他们熟悉情况。

  记者:咱们是不是更了解北京的文化,这样更方便对游人讲?

  志愿者:对 对。这是我们的优势,因为我们土生土长,更知道北京的一些情况,

  所以我们讲起来可能更亲切一些。

  穿过考究的垂花门,我们就进入了北京馆的主展区,展厅一侧陈列的中国印、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模型等12件展品,因为代表了北京日新月异的发展水平,所以非常引人注意。而另一侧陈列的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则可以让大家有机会和奥运火炬亲密接触,重温北京奥运会的盛况。

  采访2008火炬手:

  记者:听说你是咱2008年奥运会上海的火炬手?

  游客:对,对。我是第二天的交大,闵行交大地段的火炬手。

  记者:那今天又来到咱们北京馆,又到奥运主题的区域前面,是不是又仿若又回到了2008年的时候?

  游客:对,对。 刚才我排队了的时候就在想,这不是有五个福娃嘛,就觉得好像又回到了当年奥运会的情景。一进来以后感觉非常激动,因为都是那种氛围

  我就想起我拿着火炬在传递的场景,非常兴奋。     主持人:要说起来胡同真的是北京最有代表性的一张,也是最有魅力的名片。我知道修阳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但是你也在北京生活一段时间,说起北京的胡同,不知道你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朱修阳:说起北京的胡同,那是说不完的。首先其实我刚到北京的时候,对北京胡同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它的名字好听,而且我觉得名字最好听的是现在已经消失掉的一个胡同,百花胡同,很普通是不是,但是我最觉得这里面有无数的奥秘在那,而且很多歌里面写到百花胡同,所以最先这个名字给了我很深的印象。还有我现在最喜爱的一个胡同,还是南锣鼓巷这一带的胡同,南锣鼓巷现在非常繁华大家都知道,已经成了一个商业名片了,但是南锣鼓巷两边有很多枝枝丫丫的,满开的胡同,名字也特别好听,雨儿胡同,帽儿胡同,北兵马司胡同,棉花胡同,名字特别好听。这些胡同基本保持了非常安静的那种格调,还有那些老人、孩子。当然我热爱南锣鼓巷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我觉得胡同,别看小小的胡同,它是一个非常开放的,迎接各方客人的,我作为一个外乡人,我刚到北京的时候,我就在南锣鼓巷开了一家小饭馆。主持人:其实北京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建设世界城市的一个基础,除了北京之外,其实世界上其他的城市也有着各自的历史、文化和文明,比如说法国首都巴黎,这一次巴黎的奥赛博物馆就带来了七件国宝送到世博会上来,而且我们的记者在法国馆,还巧遇了作为法国馆形象大使的巩俐,还有阿兰德隆,我们来看一下。

  短片4:法国馆,七大国宝“联袂登场”

  记者出镜:观众朋友,我现在是在世博园的法国馆为您做报道。我们大家都知道巴黎有着艺术之都的美称,其中最有名的奥赛博物馆这次带来了七件顶级艺术珍品,要说这七件国宝有多珍贵,据说光是保险费就高达50亿元人民币之多。

  4月30日,在法国馆形象大使阿兰·德隆和中国影星巩俐的共同主持下,这几件法兰西国宝终于揭开了它们神秘的面纱:雕塑大师罗丹的杰作《青铜时代》孔武有力,印象派大师凡·高的油画《阿尔的舞厅》色彩迷幻,米勒的代表作《晚钟》意境深沉悠远,马奈的《阳台》充满了探索的先锋精神,高更的《餐点》热带风情呼之欲出,塞尚的名作《咖啡壶边的妇女》立体简约,博纳尔的《化妆间》构图奇巧。相信这七大国宝一定会让来参观的游客们享受到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

  采访:巩俐

  记者:你好!

  巩俐:你好!

  记者:这次来参加法国珍宝馆的揭幕仪式有什么感觉?

  巩俐:刚转了一圈,真的非常漂亮,非常美。跟我们这个世博会的主题非常贴近,我刚才看这个花园,立体式的花园,漂亮极了,真是我们想象的一个完美世界。

  记者:然后这次的七件珍宝,是第一次同时离开奥赛美术馆落户上海,来上海做客,你刚才也看了很多印象派大师的画作,是不是印象深刻?

  巩俐:这么近距离的看,其实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看这些画,可能是第一次

  可能一两眼是看不不完的,一定要慢慢的看。觉得是太珍贵了,而且就是法国政府也非常重视我们这次世博,所以我觉得,我也很感动,我觉得大家,我们中国人,世界人,都可以看到这些珍品,都可以免费看到这些珍品,我觉得真的是很荣幸。

  主持人:法国馆的这七件国宝真是可以让我们大饱眼福,而且像梵高、罗丹这样的名字对我们来说也是耳熟能详的,你看了这七件国宝以后感觉怎么样?    朱修阳:但是有机会近距离看到这些国宝级的东西,机会还是非常少的,这个确实是有眼福了。讲到法国的七件国宝有一个挺有意思的,法国馆的馆长说了一句话,这七件国宝是七架专机分别从法国运过来的。    主持人:不是放在一个飞机上。    朱修阳:说你为什么花冤枉钱是不是,但是那个法国馆馆长回答非常幽默,他说这每一件都是我们的国宝,每一件如果有一点点的损失,那可了不得,所以我不能把七个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万一那个篮子打破了,我这七个鸡蛋不是全打破了吗,所以得让它们分开来放。而且据说这七件国宝高达五十亿人民币,所以非常珍贵的。    主持人:价值连城。    朱修阳:讲到这是法国的国宝,其实不仅仅是法国的国宝,这次在世博园当中,可以说各国都拿出自己的看家国宝,比如说最著名的丹麦安徒生童话里的小美人鱼,这个从来没有出过国的。那么还有像比利时,卢森堡大公国推出的金色少女,也非常诱人,门口,大家在画面中看到,包括我们中国也拿出了精选了可以说八件国宝展现给世人。所以说我觉得国宝一方面是一国之宝,另一方面其实是全人类之宝,尤其这次世博园,大家每到一个馆都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国宝。主持人:是,刚才你也提到,其实各个国家都是各显神通,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展现给大家,下面我们去日本馆看一看,因为在那儿有一个可以以假乱真神奇的技术,来了解一下。 

  短片5:日本馆,文化遗产“精密复制”

  记者出镜:观众朋友,我现在是在世博会的日本馆里为您做报道。日本馆一共有三个主题展区,在第二展区里,我们今天为您着重介绍的是一项以假乱真的神奇技术,据说它是把传统文化与未来技术完美结合的最新成果。

  文化遗产“精密复制”技术,听起来很玄妙,其实就是用配备了高端软件的数码单反相机,来对文化遗产原件进行分割拍摄,再利用特制的高精度宽幅打印机进行打印,从而忠实再现文物本身的色彩,达到以假乱真的神奇效果。有了它,人们就能更真切地欣赏、保护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穿过这亦真亦幻的历史长廊,新的体验又扑面而来。

  主持人:昨天我们也是一起去了日本馆,就像刚才我们记者体验的那样,就是一座城市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它从历史到今天,从现在到未来,真的好像走进了时空隧道,你昨天也是在日本馆呆了很长时间,演出看了两遍是不是?    朱修阳:三遍,因为日本馆它实际上是安排好的通道,最后到一个剧场结束神奇的日本之旅,我是来来回回走了好几遍,这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首先通道当中就是一个点一个点把日本的历史文化过程给展现出来了,最后慢慢的慢慢的走向这个高科技的很多环保各方面,包括我们看到那些机器人,拉小提琴的机器人。我们一般讲起日本馆,可能是以高科技著称的,但是我通过日本馆的感受,其实真正高科技还是人。主持人:其实我们看了这么多馆,这么多城市带给我们的感受,都觉得其实每一个国家他都有自己灿烂的文化,而环境保护,绿色,其实也是各个展馆一个共同的特点,下面我们去英国馆看看伦敦作为世界城市,他的环保理念是怎么样的。 

  短片6:伦敦零碳馆,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记者出镜:我现在在上海世博园为您做现场报道,在这次的世博会上,零碳成为了一个热门词,在我身后的城市最佳实践区,伦敦的“零碳馆”就向我们展示了这种难以想象的生活。在这些房间的屋顶,装有22个五颜六色、可自由转动的“风帽”,南面的房间装有保温系统,在白天充分吸收热量,晚上就转化为室内热能用以保暖,而且电热联产系统还会将热能转化为电能,能源完全实现自给自足。在用水上,房屋的雨水收集系统会将屋檐流下的雨水导入储水器中,用于冲洗马桶、灌溉植物,极大降低对自来水的需求。馆内的路面没有采用非石油沥青,而是使用旧轮胎回收制成的。家具全部用废料改装制成。

  主持人:是啊,灿烂的文化是每一座世界城市共有的特点,而环境保护,绿色其实也是他们共有的特点,下面我们就去世博会的最佳城市实践验区体验一下伦敦这座世界城市的环保新概念。主持人: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伦敦案例馆的零碳城市这样一个环保理念。不知道可以给我们北京这个城市什么启发?    朱修阳:我们一直都在讲低碳,伦敦给了我们一个案例,叫零碳馆。    主持人:比低碳还要厉害。    朱修阳:我看了零碳馆当然是循环再生系统,但是可能某些科技我们没法应用在个人生活当中,但是有一样东西是完全可以用的,你看他很多叫变废为宝,变废为美,你比方他的吧台,完全就是废旧的塑料搭成的,有意思的是那个吧凳,是用旧报纸做成的卷筒,甚至还发现我们切菜用的案板,砧板,都可以做成,那个是木头做的,那个也可以做凳子,然后比如说吊顶,它可能是很多废的啤酒瓶,所以我们生活当中的很多本来就随手扔掉的废品,完全可以通过你个人的,开动小小的脑筋,把它变废为宝,变废为美,这是在我们生活当中完全可以做到的。我看了这个伦敦馆之后我就马上想,我家里还有好多好像想扔但又没有扔的废品,完全可以把它再利用。    主持人:所以以后不能说它们是废品了,因为我们只是没有发现它的用处罢了。       朱修阳:对。主持人:这次和伦敦零碳城市相对应的就是日本馆,东京作为世界城市,他也推出自己最新的环保理念,我们来看一下。 

  短片7:日本馆,会呼吸的环保建筑

  在日本馆里,都市环保新技术也是展览的重点,您看见过发电地板吗?这可是最新的科技成果,难怪大家踩上去都会如此兴奋。

  记者出镜:和这次世博会上伦敦零碳馆不谋而合,日本也推出了自己的环保新概念:“零排放城市”。

  :其实日本馆建筑本身也暗藏环保玄机。这座大约24米高的建筑,就像一个巨大的蚕宝宝趴在黄浦江边。不仅外形新奇,还采用了最先进的环保技术。比如外墙使用太阳能电池,并且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发电膜”技术,从而使外墙可以自己产生能源。除此之外,日本馆还设计了能吸收阳光、存储雨水、交换自然空气的“循环呼吸柱”,这在全球都是第一次尝试。看来“像生命体一样会呼吸的环保建筑”,还真不是吹牛,的确有真材实料,名副其实。

  朱修阳:我们在日本馆里面看到了有一个荧幕展示未来的生活,我看到的时候我吃了一惊确实,我想人只要敢于改变自己,其实我们的未来生活完全是可以那么美好的。所以这样的展览,我觉得尤其对小孩特别好,尤其对我们下一代人,他可能一开始的时候,如果长期看这样的展览,他就会习惯性的形成这样的认识,一开始就知道环保是要从人人做起的,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的意识,我相信在昨天参观日本馆的小孩当中,不仅仅是我们中国的,包括国外很多小孩,我想在他们心中都留下非常美好的例子。    主持人:好,除了环境保护,除了文化,世界城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创意产业,那说到创意产业又想起伦敦,因为伦敦被称为创意之都,我们还是通过小片了解一下伦敦的创意产业。主持人:除了文化和环保之外,创意产业也是衡量一座城市是否是世界城市的重要标准,说到创意产业我又想起伦敦了,因为伦敦被称作是创意产业之都,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英国馆有什么最大的看点。 

  短片8:英国馆变身“蒲公英”

  记者出镜:要说这次上海世博会上英国馆最大的看点,其实和咱们北京馆一样,都是外观先声夺人,如果说北京馆的外观是变幻莫测,那么英国馆的外观设计还真可以说充满了创意。

  您瞧,英国馆外部六万多根纤细的透明亚克力“触须”向外伸展,随风摇曳,恍惚间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硕大的蒲公英。对于如此巧妙的创意,参观者又都有怎样的感受呢?

  街访

  问题:你怎么评价英国馆的外观设计?

  A。毛茸茸的,蛮可爱的,挺有创意的

  B。我感觉挺新意,原来没有见过,他比较像个种子一样。

  C。很新奇,非常现代化。

  D。我觉得非常独特,有点像蒲公英,毛茸茸的帽子外观,很独特,很漂亮。

  在白天,这六万多根长达 7.5 米的触须,会像光纤那样传导光线来提供内部照明。到了晚上,触须内含的光源又会让整个英国馆散发出璀璨迷人的光影。据说在世博会结束后,英国馆的六万多根亚克力种子杆将送给中国各地的学校,作为两国友谊纽带的延续。

  主持人:其实在这次世博会上,我们在各个馆外面看的时候,我觉得最吸引人的还是要看是不是有创意,那说到创意和一座城市,或者说和世界城市的关系,你怎么看呢?   

  朱修阳:我们去看那些馆,肯定第一眼首先看到它的外观,首先看这个外观有没有意思。   

  主持人:是不是吸引我。   

  朱修阳:对,我们刚才看到英国馆的外观是非常奇特的,这个奇特还有一层意思,英国伦敦本来给我们的印象其实不是创意之都,创意之都是这几年的,英国给我们的印象是雾都,大动钟,黑黑的,绅士的衣服,雨伞,这些概念,好像跟创意关系不大,但是确实这几年伦敦在世界城市的过程当中,逐渐成为全球的创意之都,非常准确,非常生动体现在这次英国馆的外观上。白天看的时候很奇特,到了晚上看非常漂亮,因为他每一根管子都会发出光线来,所以我们讲到创意产业和我们城市的关系,创意产业首先我觉得在形式上的改造。比方我们北京,当然我们北京有非常好的例子,最著名的像798原来老厂房,经过艺术家,经过政府产业一推动,就变成了时尚之地,很多人旅游到北京来,除了必去的那些北京老的地方之外,也成为他必去的一个地方,这就是创意的力量,把这个古老的传统焕发出新的生命。还有一个英国馆的外形当中,这个馆子里面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   

  主持人:里面有种子。   

  朱修阳:对,里面有六万棵种子,而且这个种子不是从英国伦敦运过来的,是从我们昆明植物研究所精选出来的,据说有85种不同的种子,因为我们大家知道云南昆明是世界上植物品种最丰富的地区了,所以这里面我又想到,那么英国要传达的是一个什么理念呢,就是城市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要用植物,要用自然去改造我们的城市,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生态,更加低碳。   

  主持人:对,我记得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对于建设世界城市来说,也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或者说艰苦的过程。而世博会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平台,在节目的最后,我们还要再来欣赏一下北京周期间的重头戏,就是花车的巡游表演,也感谢您收看今天的《天下天天谈》,再见。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