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这个专题赶得比较急,却也证明了媒体的快速反应能力。国务院4月14日发出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也就是“新国十条”,消息一出,我们感到意外又在情理之中。所谓意外,是调控政策那么严厉,可谓“史上最严厉的楼市政策”了;所谓“符合情理”,则因为,当下中国楼市实在错乱之极,炒房客兴风作浪,房价失控,老百姓根本承受不了购房压力,显性、隐性房奴遍布全国。
楼市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消费问题或经济问题,而演绎成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楼市问题解决得如何,考验着政府的政绩观念和治理能力。周刊原来计划将玉树地震作为封面专题,但是“楼市新政”一颁布,经过讨论,我们决定,将玉树地震报道分几期刊登,而立即调兵遣将集中骨干记者编辑将楼市专题作为封面。国务院“新国十条”出台,某种意义上也如同一场地震,波及面、影响面非常之广。我们认为,这是当下一个重大民生问题,也是事关中国最大内需、事关社会和谐发展的政治问题。作为一份有责任、有追求的大刊,我们理应对重大政策有着自己的解读,发出自己的观点。
新民视角:反映重大政策出台后社会各方面真实现状
媒体的力量和作用不容置疑但也十分有限。作为一份新闻性周刊,我们的报道旨在真实地反映国家重大政策出台后,社会各个方面反应的真实现状,这个“反应的真实现状”,包括来自楼市本身的,也有来自消费者个体、开发商、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惊慌”是一种群体特征,也是一种典型现象,但面对重大变故切忌的也是“惊慌”。周刊的专题报道,帮助读者认识这一政策出台的前因后果,帮他们理清买房自住或投资理财的思路,同时也传达理性、建设性的主张,敦促政府有关部门推出任何政策既为解决当下急病,更要有前瞻性和科学性,要知道,楼市暴涨暴跌,根本上还是与政府政策有着密切关系。
新国十条是对激进型炒房客的禁令
我个人对楼市一直也比较关注。生活中,我也有住房需求,和投资需求。周刊不少同事也如此。我个人看来,这次政策调控,对于激进的、喜好“快进快出”的炒房客而言,是中国城市住房改革以来,少有的、很厉害的禁令,这次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在短期内将严重制约 “温州炒房团”那一类的投机者行为。但是,对于广大自住消费者,以及温和的楼市投资者来说,影响不会很大。国家其实不会要房地产行业停滞发展,也不是要把楼市投资者赶尽杀绝,尤其是众多温和的中长期楼市的投资者,他们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良性作用很显著,相信政府是看得明白的。任何地方都不会把楼市投资客灭绝的。
回到这次“新国十条”的出台,我觉得还是非常必要的。中国房地产处在一种错乱状态,作为政府,有责任及时斧正航向。前几年楼市有过大的调控,实际上当时就应当厘理清,“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也就是说,政府早就应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解决低收入人群的安居问题。而商品房面对的是中高收入人群,就让市场自己去解决那些高品质需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