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青海省民宗委抗震救灾维护民族团结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0日18:14  青海新闻网

  积极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省民宗委抗震救灾纪实

  青海新闻网讯 玉树强烈地震发生后,省民宗委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和要求,周密安排,迅速行动,全力投入抗震救灾,积极做好特殊时期民族宗教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第一时间紧急行动

  4月14日,省委、省政府紧急会议后,省民宗委及时召开党组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会议确定:一是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二是由委主任普日哇、副主任张宗寿带领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现场指导工作。三是及时安排20万元专款拨付于玉树州、玉树县民宗委,用于民族宗教领域的救灾应急。四是安排价值20万元食品、帐篷等急需物资连夜送往灾区。五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迅速组织和动员委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为玉树地震灾区献爱心捐赠款物活动。4月15日,委主任普日哇带队工作人员连夜赶赴灾区,及时与玉树州、县民宗部门取得联系,现场指导部署民族宗教领域的抗震救灾工作,并向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的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等汇报了抗震救灾有关情况。4月16日,前往玉树州结古清真寺、禅古寺、结古寺看望慰问受灾寺院和宗教教职人员,并给各寺院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在第一时间向国家民委、国家宗教局上报地震灾区寺院有关灾情,并安排资金开展救助工作。

  组织开展捐助活动

  为更好地支援灾区,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省民宗委及时动员全省宗教界积极开展为灾区捐款活动。截止4月19日,全省民族宗教界捐款捐物达1104.6082万元,其中:捐款718.7863万元,捐物285.8219万元。在组织宗教界开展捐助活动的同时,省民宗委机关干部职工纷纷捐款献爱心,共捐款3.6余万元。

  做好灾区伤病员救治服务保障工作

  4月15日后,玉树地震灾区部分伤员抵达西宁进行治疗,这些伤员中有部分牧民和藏族群众不懂汉语,与医护人员沟通较为困难。省民宗委积极协调青海民族大学抽调170名既懂汉语、又懂康巴语的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在省卫生厅的统一协调下,进驻西宁市17家2级以上医院为牧民和藏族群众伤员提供服务。4月17日,在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安排3名处级干部带队,从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抽调12名懂藏语康巴方言的藏汉双语人员组成3个工作组,分别赴兰州、西安、成都市协助当地医疗机构开展救助保障工作。4月21日又分别派驻6名藏族干部赶赴成都、西安、兰州、昌都协助当地各医院办理治愈伤员及家属的服务工作。

  积极做好维稳工作

  结合当前形势,及时下发紧急通知,安排部署维稳工作,强调,一是要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二是要密切注意新动向、新情况,及时掌握与玉树地震有关的思想动态和信息情报,引导民族宗教界不传谣不信谣。三是要加强对寺院民管会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切实管理好本地区、本寺院寺的僧尼。四是玉树州民族宗教工作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五是围绕抗震救灾的工作大局和玉树灾区的实际需求,组织本地区民族宗教领域有序、安全地开展救援工作。

  加大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力度

  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引导宗教寺院和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利用召开座谈会、举行法会、捐赠仪式等机会,向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广泛宣传党和政府对抗震救灾的亲切关怀和全力救援,大力宣传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对玉树灾区的大力支援和无私奉献,大力宣传全国各地、社会各界、各民族干部职工与玉树灾区同胞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感人事迹,教育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更加珍惜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二是宣扬宗教领域抗震救灾的典型事迹,发挥宗教团体和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动员活佛僧侣积极配合救援部队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结合当地民族习俗,安排活佛僧侣负责灾区遇难同胞遗体集体火葬有关工作,受到灾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尤其是遇难者家属和信教群众的赞扬。三是下发《关于迅速组织学习宣讲中央和省上抗震救灾工作有关精神的通知》,在民族宗教系统、宗教界积极组织开展学习宣讲活动。通过宣讲,聚民心、凝民意,有力维护了当前各民族团结和睦、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确保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宗教和睦。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