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沙尘暴探源:鄂尔多斯草原难负过度放牧之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2日15:58  中国经营报

  本报实习记者方辉 王珊珊内蒙古鄂尔多斯 阿拉善报道

  五厘米厚的沙尘,漫天遍野的老鼠洞,眼前的一切让记者颇为震撼。这里是内蒙古鄂尔多斯300公里外的石勒凯村。

  3月中旬一场沙尘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3月18日,北京黄尘遮日。5年来,这是北京遭遇的最为严重的一次沙尘暴。

  内蒙古作为北京防沙的第一道防护墙,国家每年在治沙防沙方面均有巨资投入,然而毫无改善的“沙尘”天气,外界难有疑问。

  为此,《中国经营报》记者深入内蒙沙漠化最为严重的鄂尔多斯和阿拉善一探究竟,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沙漠化的背后,过度放牧和难以完善的移民政策与不堪重负的草原不无关系。

  触目惊心的老鼠洞

  离鄂尔多斯300公里处的石勒凯村是沙漠化最严重的一个村庄之一,3月20日,这里发生了特大沙尘暴,沙尘暴在两天过后,记者依然能在牧民的院子里看到5厘米厚的沙尘。

  “我们已经习惯了,城里一年几次,我们这里一年几十次,只要刮风就会扬沙土。”牧民郝治平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在牧民们的印象中,现在并非历史上沙尘最严重的时期,但周边的草原一直在退化的事实却不容置疑。那么这里的沙漠化有多严重呢?

  随后,记者在当地牧民的带领下穿越石勒凯村附近的区域,随着目的地的靠近,从晴朗的天也慢慢进入了扬沙的天,出现了一日两重天的现象,植被覆盖的草原也越来越少,沙地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来,沙石路上看得见四处乱窜老鼠,扬沙已经遮盖了早晨的晴朗。

  郝治平带记者进了他们牧羊的草场,很多草场,一眼望去,竟是触目的老鼠洞。“这样干燥多旱的地方,是老鼠的天堂,长势很好的草种子不等来年生根,就被它们偷回洞里繁衍子孙了。这对于本来就不吃不饱的羊群来说无疑雪上加霜。”他说。

  眼前的一片草场,几乎一半是清沙,一半是黄沙,地里的草根刚被一群山羊地毯式啃食一边,所有的草根在这个春天降临的季节,一点抽芽的迹象都没有,郝大叔痛心疾首:“这里原本有30公分高的柠条(一种固沙的植物,但是对山羊是非常有营养的一种草。)啊,现在都被吃光了,没有5年的时间恐怕不会再长有根草了,他们死了,就是降雨了也长不出草来了。”

  过度放牧症结难解

  毫无疑问,漫天遍野的老鼠洞是这里沙漠化的有力佐证。然而原因何在?

  “现在生态恶化的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地球大气候作用,另一个人方面就人为的,过度放牧行为。”阿拉善盟阿左旗林业局的副局长张翠华和农牧局的副局长何玉秀都有感而言。

  在他们看来,过度放牧和牧民的饲养的山羊又不无关系。

  记者了解到,鄂尔多斯草原上大量饲养的山羊被称为“铁蹄子”,饥饿的山羊会将植物连根刨起,甚至连树皮都啃掉,这无异就是“斩草除根”。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鄂尔多斯的牧民为了得到更多的羊绒,纷纷改养破坏力强的厚绒山羊,并且大大超过当地草原的承载能力,导致了过度放牧的现状。

  根据鄂尔多斯的草原状况,公认的标准为每30亩草场只能养一只羊,但在2000年前后,每7亩草场就养一只羊。整个鄂尔多斯市的山羊养殖峰值达到750万只,超过当时鄂尔多斯草场的理论载畜量近300万只。

  虽然2000年后,鄂尔多斯市开始禁牧、轮牧、休牧,让草原的40%禁牧,60%休牧、轮牧,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牧区过度放牧的现象却一直没有消除。

  时至今日,石勒凯村的牧民们依然是按照每10亩草场羊一只羊的标准放牧,羊群数量是草原实际承载能力的两倍。

  多年的过度放牧不仅使草场逐年沙化,草原的地力下降,生长的草越来越少,原先只顾从草原上获取润的牧民们也开始尝到环境恶化的苦果。

  “草越来越少,我们只能为饲料,去年我种了20亩玉米全喂了羊。” 郝治平介绍说。

  据牧民介绍,从本世纪初开始,牧民们为了缓解饲料危机,纷纷在自己的草场上开辟水利田,记者看到,这名曰水利田,实则无水,几乎是在99%的沙子中种植玉米,那1%也几乎一半都是沙,根本看见土的成分。但十年九旱的天气,使得玉米产量很低,而且收割之后,裸露在外的沙土成为了重要的沙尘来源。

  “羊绒价格回落后,我们养羊就不怎么赚钱了,如果再按照要求的放牧标准养殖(30亩草场一只羊),我们是没法生存的。”一位牧民无奈的对记者说。

  据了解,2000年前羊绒市场最火爆,每斤羊绒收购价达到了200元,但因为种种原因,在2007年后,羊绒价格一路下跌,到了2009年,每斤羊绒的收购价已经下跌到了100元左右。

  多位牧民告诉记者,羊绒收入大大减少,如今牧民主要靠卖羊肉赚钱,而一只羊的重量是有限的,要想获得更多的收入,养殖数量就很重要,言语中充满无奈。

  一位苏姓的牧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有1600亩草场,养160只羊,年纯收入3万多元,如果按照30亩养一只羊来算,只能养53只羊,相应的收入也会大幅缩水。

  移民之难

  面对如此窘迫,郝治平早想结束这样的游牧生活,他也向往城市的的生活,但突然结束40多年的放牧生活,谈何容易。

  目前,郝治平等一些少数牧民已经和当地政府签了搬迁协议,据介绍,在今年5月当地的牧民将搬进鄂托克旗政府所在的乌兰镇居住,按照鄂尔多斯市的统一规定,郝家3口人将按照每人25平米的标准得到一套两居室的楼房。

  成为城镇居民后,政府会每年给每人补偿4000元搬迁费,另外还能享受城镇居民一样的养老、医疗等保障待遇。

  然而,城市的高消费还是让这些牧民望而却步,据了解,鄂尔多斯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香港,鄂尔多斯的房价也直逼全国一线城市,而鄂尔多斯的许多小城镇也在大兴土木均在按照大都市建设,让人看不出这是一个地级市。

  记者走访询问了10户牧民,只有3户签订了搬迁协议,剩下的7户有的要再看看,有的干脆谢绝了政府的好意。

  “既然是自愿的,那我就不愿意走,如果是强制的,政府就必须给我够多的补偿。”一位姓苏的牧民认为,进城之后收入会下降,难以维持家庭的必要开支,而且他在草原上有10几万元的房产,“我在草原上的投入太大,我不会轻易走的。”

  与之类似的还有今年46岁的王三飞,他的两个儿子都未成家,其中一个还在读大学,每年需要1万多元的硬性开销,他对放弃放牧,进城从事二、三产业没有信心。“我现在一年的纯收入能有4万元,我这个年纪,进城能干啥?”

  据记者了解,“无人区”是鄂尔多斯市城乡统筹建设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让草原得到彻底的修养生息。“这种搬迁完全是自愿的,政府不强制,达到标准的就可以签协议。”3月24日,鄂尔多斯市宣传部的乔科长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目前,鄂尔多斯市转移农村人口进展最快的是东胜区,该市宣传部提供给记者的资料显示,2008年底,东胜区常住农业人口只剩1.5万,2009年又完成8000户的转移,按照计划,东胜区将在2012年将农业人口转移完毕。

  乔科长告诉记者:“牧民们对收入降低的担心是多余的,已经搬进来的牧民的收入均比之前高,政府也在积极为进城的农牧民进行免费的岗前培训。”

  但是移民政策目前还是退草还牧项目中最复杂的工作,搬迁后的牧民生活水平也层次不齐,有的牧民很适应移民后城镇的打工生活,有的牧民依旧怀念自由自在的放牧生活,还是有一些牧民无法适应的偷偷的跑回去过原来的生活。

  “他们文化素质很低,生活闲散惯了,我们阿左旗就曾经组织过沙漠腹地的孩子,企业培训上班,100个孩子到最后全跑掉了,让8点上班,还要记件工作他们受不了这样的约束,再说农活是技术活,短期很难掌握。所以他们受不了直接走了也不和负责人打招呼。移民首先要解决居住问题,生产资料,生活问题等等……”阿拉善左旗林业局副局长张翠华坦言,“虽然不好做,但是移民是必走之路,这是生态的需要。”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