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防灾减灾日谈地球气候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2日17:26  BTV《天下天天谈》

  BTV《天下天天谈》2010年5月12日播出:5-12“国家防灾减灾日”专题:我们的地球怎么了,以下为节目实录: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天下天天谈》。今天是5月12日,是汶川地震两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我国的“国家防灾减灾日”。那说到自然界的变化,可能近一段时间大家都有切身的感受。从刚刚过去的格外漫长的寒冬,到目前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正在遭受的暴风雨袭击,这些都会让人们不禁想问,我们的地球到底怎么了?

  小片1:洪灾致1039万人受灾 25万人生死大转移

  进入5月,罕见暴风雨强势来袭,南方部分省市连连告急。其中,重庆部分地区5号遭受大风、冰雹、暴雨袭击,造成32人死亡。国家防总10号发布汛情通报显示,今年以来,暴雨洪水、冰凌洪水和融雪洪水,已累计造成湖南、广东、浙江、江西、重庆、新疆等13个省区市共1039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2人,此数字还不含前面提到的重庆因大风倒房死亡的32人。此外,另有21人失踪,倒塌房屋8.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73.6亿元。面对灾害,一场生命大营救行动也在纵横数千公里的中国大地上紧急展开。目前,已有25万名受灾群众安全转移。

  主持人: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先来问一下演播室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的刘树华教授。南方出现的这种大风暴雨天气,成因到底是什么呢?

  刘树华:南方暴雨使得全国人民非常关注,它造成了这么大的自然灾害。它的形成机理主要是由:像北方的冷空气,遭遇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一交汇,交汇以后形成很强的对流。它水气很多嘛,就形成了很强的降水,这个过程是先形成云再形成降水,形成了这样一个,在我国南方形成这样一个暴雨的现象,这么一个形成的机理。

  主持人:一般我们看到这样的天气的时候,可能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比如说去年不是这样,或者说前几年也不这样,那么这种现象从您的专业角度来说,它到底是正常的吗?

  刘树华:这还是正常的现象。

  主持人:所以它还基本上属于是正常的。好,那其实在气候发生变化的同时,我们的地球也在遭受着其它自然灾害的一些破坏,一起来看一下。

  小片2:世界范围内的地震海啸火山

  说到2010年的自然界异常现象,大家普遍的一个感受就是地震多。先是今年1月12日,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造成近30万人伤亡,8名我国赴海地维和人员也不幸遇难。之后,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地震;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又发生7.1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而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印度尼西亚阿塞省又于5月9号发生里氏7.2级地震,并一度引发当局发布海啸预警。

  此外,冰岛火山喷发也是近期非常引起人们关注的一件事。在冰岛埃亚菲亚德拉火山4月14日大规模喷发,火山灰迫使欧洲多国关闭机场,航空业遭受巨大损失后,这座火山本月初再度剧烈喷发,并于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再度严重影响欧洲多国航班起降,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也取消了多班周末飞往欧洲的航班。火山灰甚至影响到5月12号开幕的法国戛纳电影节,因为不少客人不得不调整了原定的抵达时间。

  主持人:好,我们再来问问北京市防灾减灾宣教中心的邹文卫主任。邹主任,这一系列强烈的地质活动,和刚才我们提到的气候的变化是不是有关系?比如说又旱了,又涝了,暴雨等等,是不是也有关系?

  邹文卫:我认为是这样的,我们这个地球,说实在的,它也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那么我们说的地质上看到的地震、火山,这都是它具有生命力的一种表现,如果地球这些活动都没有,那么地球也是一个死的地球了。但是,我想,我们地球整个系统分为好几圈层,你比如说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这几个圈层之间可能有一定的关系,肯定它是去做一个大系统来讲。但是你说具体的现象直接跟它对应起来,我看这个很复杂,很难直接把它联系起来。它就跟一个人一样,它也有它的情绪,也有波动的时候,那它的活动规律也有波动的时候,有时候地震少一些,它就相对平静,有一段时间它地震相对多一些,这就是它的活跃期。

  作为防灾减灾日,我们就在谈灾害这个话题。如果我们人类不做好准备,那么这种灾害降临在我们身上,我们会猝不及防,就会大大地增加我们的生命或者财产的损失。

  主持人:好,说到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可能很多人都会记忆犹新,因为,比如说很多人都觉得刚刚过去的冬天就显得格外漫长,而且春天的脚步也姗姗来迟,就说最近吧,5月5日是立夏那一天,那天的气候状况也让很多人多少有点始料不及。

  小片3:北京:6种天气迎“立夏”,4月郊区雪纷飞

  5月5日立夏当天,从清晨到午后,6种迥异的天气现象不约而同地赶来京城报到:先是一场中雨刚刚结束,大雾伺机而起。然后雨水再次现身,并伴有雷电,局部地区还砸下冰雹。紧接着,大风又登场。尔后,艳阳天又抢了上锋。

  而在此之前的4月底,本应是“人间四月芳菲尽”的季节,一场降雪却不期而至,光临北京延庆地区,气温也随之陡降,一些市民甚至重新穿上了厚重的外衣。

  如此多样的天气状况,也让不少北京市民感慨颇多。

  街访:个人感觉今年北京的天气正常吗?

  主持人:立夏那一天北京可以说是经历了6种天气的现象,此前在4月底的时候,延庆还下了一场雪。那在这种时候出现这样的天气现象,到底正常不正常呢?

  刘树华:4月份出现降雪,在北京地区还是正常的。

  主持人:是吗?那我们以前好像还没有遇见过4月份还在下雪。

  刘树华:也有,据考证是,在北京之前也是下雪下得最晚,也下到5月初。特别在北京山区,它本身大气当中温度比较低,降雨,就说降水降到大气层里头以后,温度高于零度降下来就是雨;如果大气层里头温度低于零度,降下来就是雪。

  主持人:那刘教授,立夏这一天当中出现6种气候现象,是不是也有点不同寻常?

  刘树华:这也是正常的。这反应了大气层比较紊乱,因为有地表温度高产生很强的对流,就出现雷阵雨天气。过去以后,冷空气来马上又很冷。正好是在这一天,地表温度比较高,夏至的一天,结果冷空气又入境,这是很正常的,很正常的。

  主持人:邹主任,您在北京生活这么长时间,您觉得今年的气候和往年相比有没有什么不同,尤其是立夏这天,一天有6种天气的现象,是不是太少见了?

  邹文卫:刚才刘教授说是比较正常,我觉得也是跟大部分人认为的一样,我也觉得还是今年有点冷。那一天我走在街上,我听见旁边一个小姑娘说,我今年都穿了半年的羽绒服了,意思就是说冷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特别是你想以往五一节的时候,我们看到花也开得很茂盛,树上的叶子叶片也很大了,但是今年五一我们去看花,觉得花就比较可怜,抖抖索索的,不敢出来,就好像怕冻一样,树叶也比较小,所以我觉得今年感觉上还是比往常要冷。

  主持人:那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呢?

  邹文卫:以前,以前我觉得好像热得早一点的这种情况有,好像冷的,我没经历过。

  主持人:我们现在再预测一下,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比如说一个月之内气候会发生什么变化?温度会上升吗?

  刘树华:今年的降水会偏多,偏多,地表蒸发量增加,带走的热量就多,这样我们生活在地球表层温度自然就低,就可以预测今年的夏季可能比较凉爽。

  主持人:其实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消息,其实不仅仅是北京,我们国家的很多地区,目前也都遭受了不同寻常的气候现象,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

  小片4:我国多地区遭遇极端异常气候

  目前,南方数省正在遭受暴雨洪水的袭击。但就在不久之前,其中一些省份却刚刚遭受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尤其是云南、广西部分地区,旱情一度达到特大干旱等级,贵州部分地区旱情更是达到百年一遇。

  而在我国北方的东北、华北地区,则出现了1971年以来罕见的长时间低温。本应已经开始绿意勃发的内蒙古大草原,到4月底还在下雪。而北京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许多观众直到立夏前不久才脱去厚重的冬衣。

  主持人:刚才我们看到西南干旱,还有华北降雪,以及新疆融雪性洪水和南方的暴雨都不断,这些天气为何集中出现,我们就觉得是不是有一些不正常了呢?

  刘树华: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也不是说集中地出现。冷暖干湿它是有变化韵律的,像我们这儿有记载的,像我国冷暖干湿周期性的症状,从1901年到1910年,10年它是干暖。然后1911到1920年是湿冷,然后就是10年差不多一轮回。但是到了近代,也就是近期吧,像从1980年以后,就是连续干和暖,又干又暖。但是从去年2009年,比方说2001年到2010年这一个10年当中,但是这个10年到末,像2009年,像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又偏冷了。到了今年华北,2009年又出现了降水偏多,11年最多,11年最多,降水最多,但是温度又偏低,那这又好像是一个转换。

  主持人:好像之前我们经历的是干暖,现在我们开始经历湿冷了。

  刘树华:对,好像是又要转换,所以它是有规律的。

  主持人:之前我们讨论的很多现象您都说是正常的,那到底什么样的气候现象就不正常了呢?没有不正常是吗?

  刘树华:有的比方说出现大的灾难。

  主持人:那怎么界定,怎么衡量呢?

  刘树华:像历史上连续多少年出现干旱,好像我们国家。

  邹文卫:1966年,1966年华北大水。

  刘树华:它总是有这么一个运率在变的。所以作为我们人类来说,要正确认识地球的变化的规律。

  主持人:我还特别注意到,国家防总在10号有一个通报里面特别提到,这次洪水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大多都是集中发生在山丘地区,而且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也是由于暴雨太集中,雨量太大,引发的滑坡、泥石流,还有房屋倒塌。我想问一下邹主任,您看北京正在进入夏季,刚才刘老师也说雨水可能比往年更多一些,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比如说遇到这样的灾害天气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邹文卫:我想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注意天气预报,假如说有预报有大雨或者雨量比较大的话,那你就不要出行了,万一要出行,你就提前规划好线路,避开一些比较低洼的地段,因为下大雨,我们城市因为硬化的地面比较多,水它渗不到地下渠,它就汇在马路上,然后它又顺着马路流到一些比较低洼的线路上去,那样容易造成一些汽车被淹一些现象。如果在山区的话,那就像你刚才说的,山区下大雨就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这些现象,那就尽量地避开这些地段,如果真是碰到大雨,你如果正在外面,那你赶紧把车停在一个比较开阔的,远离山坡陡崖。或者远离河道这些地方,暂时避一下。

  主持人:无论怎么说,反正只要是下雨的时候,千万不要觉得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因为几天前在广州的一幕其实就可以给大家提个醒,我们来看一下。

  小片5:广州遭遇特大暴雨:“我家门前有条河”

  画面上看到的这一幕,就发生在这几天的广州。在特大暴雨的洗礼下,广州市部分地区成为了一片泽国。在水淹情况最严重的地方,路面上的机动车只能看到最上面的车顶,部分地下停车场甚至完全被水灌满。而在广州白云机场,由于航班运行严重受阻,大批旅客滞留机场。暴雨给当地居民带来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不少临街商铺被迫停业,多个地下停车场遭遇“没顶”,成百上千的车主面临修车、理赔甚至诉讼困扰。据初步统计,此次强暴雨给广州带来的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

  那么,对于“遭遇恶劣天气应该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北京的市民有怎样的认识呢?我们的记者特意走上街头做了一番调查。

  街访: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天气,知道应该怎么办吗?

  主持人:刚刚在小片当中我们也看到,广州的大雨把车都淹了,而且有的水位都高到车顶了。想请两位专家给我们介绍一些防灾减灾的知识,就是遇到这样的极端天气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刘树华:关键是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是排水系统,城市的排水系统。

  主持人:就是从根本上得解决这个问题。

  刘树华:对,因为我国的排水系统大概都是设计得就说年周期,比方这一年夏季是暴雨最多,大到什么程度,城市里不积水,这个可能排水系统的一个很复杂的系统。现在城市尺度扩大了,对吧?原来的城市是面积多大,单位面积上接受的降雨量是多大,那么你现在城市尺度大了,硬化面积多了、大了。

  主持人:所以排水系统管子至少也要扩大。

  刘树华:对,所以这个就很容易造成城市积水。

  邹文卫:确实,尤其是硬化路面太多了,本来是应该渗进去的,但是渗不了,都汇成水流了,就会形成灾害。

  主持人:我还记得几年前在北京也发生过这样的事,就是有一个大风的天气,因为风太大,把路边的广告牌都刮下来了,还砸到了路过的行人。类似这种情况,可能也会给我们提个醒,在这种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怎么避免,或者说我们怎么自救,这些方面您是不是也有一些经验可以告诉我们?

  邹文卫:这个是这样,我们华北地区,北京风比较大,春天或者秋天,那么这个时候,从两个方面讲。一个我们城市的管理部门,特别是我们一些广告商做这些大的广告牌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比如说那种广告大小上有要求。另外,它那个广告牌上是不是有一些透风孔,我们就说输导嘛,把气流输导出去,有透风孔,或者专门做成山拦形的那种,不是整个是实体的一个广告牌,那样的话,显然风能透过去,这种威胁就大大减少了。作为我们百姓个人,我们大风天出行的时候,要么就不出行,尽量减少出行,要么出行的时候一定注意这些高大建筑,这些广告,甚至还有一些其它的容易被风刮落的物品,我觉得这个只要人们有减灾意识的话,这方面应该加以注意。

  刘树华:我想作为个人,个体来说,比方说雷电雨天气,这个是对人类伤害比较大的。所以要做到这样的话,如果你开车,那么你最好在车里头,因为车里它起到一个屏蔽的作用,就雷即使击到车上,它也不会伤害到你。但是作为一个人,就是说比方说这个时候你不能拿着一个金属的物体,特别是金属杆,它会吸雷电,等于引雷的作用。不能大步走,你最好是蹲下。还有就是不要到空旷的地方去。

  邹文卫:旷野。

  刘树华:对,旷野的地方去,也不要在树下。就是说最好是在房间里头,房间里头的话,你也不要开门窗,因为有的闪电它是一种随着风能流动的。暖气管道这些你不能接触,这个时候也不能打电话,座机也是很危险的,等等。这个时候最好是把煤气也要关掉。

  主持人:媒体也要关掉。

  刘树华:对,因为煤气也是管道,一旦它引下来以后一爆炸,等于是一个,就是等于引燃。

  主持人:那比如说在房间里看电视可以吗?使用电脑可以吗?

  刘树华:看电视、电脑都不行,最好是关掉。

  主持人:那在车里面听收音机,或者打电话可以吗?

  刘树华:这个相对安全,因为它那个车是个屏蔽了。

  主持人:因为车是金属的。

  邹文卫:但是不能出来打电话,那是最危险的。

  主持人:看来躲在车里还是相对安全的。

  邹文卫:我的车抛锚了,我出来打个电话,那就很危险。

  刘树华:这个时候在野外,你最好是,比方说你在加油站附近,赶紧要离开,因为加油站附近一旦被雷打掉的话它要起火,所以要躲开这些地方。

  主持人:刚才我们说到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都正在经历着异常的气候现象,其实在地球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在经历着反常的气候现象,我们来看一下。

  小片6:反常天气频发,全球进入“气候异常”时代?

  地处亚洲腹地的阿富汗一向给人以干旱少雨的印象,但就在上周,一场特大暴雨袭击了这里并引发洪水。截止目前,这场洪灾已造成阿富汗全国100多人遇难,数千人无家可归,超过5000所房屋被毁。

  无独有偶,地处沙漠地带的沙特阿拉伯也在这个5月遭到罕见暴雨袭击。3号当天,狂风暴雨夹杂着冰雹袭击了通常受沙漠干旱性气候控制的的沙特首都利雅得,洪水随之而来,城市交通陷入瘫痪,大量车辆被水淹没。

  而在刚刚过去的4月,就在我国北方还在经历着少见的倒春寒的同时,与我国相邻的印度却已遭遇热浪袭击。4月17日,首都新德里最高气温接近44摄氏度,创下52年来4月气温新高。据印度官员称,4月份印度全国有至少80人死于高温天气。

  主持人:刚才我们说的是国内,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全世界。刘教授,您看今年以来全球的气候现象是属于正常的吗?

  刘树华:有偏离正常多一点的,比方说2009年南半球是大概是近几十年,50年最热,但是说从去年冬季到今年春天,我们北半球又偏冷,这个也是一个大气环流的一个作用。这个就说还是在一个全球尺度里头一个正常的变化韵律里头,因为它不是说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这样的一个高温或者低温的现象,在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一些。所以从全球尺度来说也是正常的。

  主持人:虽然从大的范围或者一个周期里面来看,刚才我们谈到的很多现象都是正常的,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还是要有减灾防灾的意识,做好充分准备,这样不管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都可以从容应对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其他国家在减灾防灾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小片7:日本:吸取教训 成为地震防灾力最强国家之一

  美国:应对地震的基本思路是“防”

  众所周知,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据日本气象厅资料统计,1955年至2004 年的59年里,日本共发生了210次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四分之一,但日本在地震中遇难人数却相对较少,仅占世界死亡人数的0.4%左右。日本为什么能将“地震大国”变为“减灾大国”?在日本,具有防灾功能的学校遍布各地。市民平时能参加各种培训,学会在地震中准备淡水、食品、简单的医疗器械及药品、收音机。在出现灾难后,市民知道该如何互相联系,并能迅速自救。政府在震灾后修改了法律,对建筑等有了新的规范。

  而在美国,应对地震的基本思路是“防”。比如,已经知道某个区域是一个地震活动区或者地震带,那就对这个区域重点进行实时监测。此外,美国人还在研究一种预警系统,它能在地震发生的几十秒钟之内把重大的设施和设备关闭。

  主持人:刚才小片当中也介绍过日本的家庭他们会做一些准备,从这个角度,是不是我们有一些可以借鉴的,比如说我们每个家庭应该做哪些准备?

  邹文卫:对于家庭来说,像日本经常搞演习,而且他们一般家里面都有,我们说的叫应急包,就说应急包里面有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你比如说像一些饮用水,一些比较体积小,但是又比较耐饿的一些食品,压缩饼干这些东西。另外还有一些求救用的东西,你比如说手电,你比如说哨子,万一要是你被困在什么地方,你可以吹哨子来让外界救援人员知道你在那儿,而且还不费自己的体力。另外还有一些绳索。一般来说是这些东西。应急包,万一发生紧急情况,你拎着包就可以转移,或者你被困在哪儿,紧急包就在你旁边,就可以对你进行生命的支持。

  那么我们作为城市,特别像我们北京这种大城市,我们的建筑物只要是按照正确抗震设计规范设计建造的这个楼,一般都是抗8度地震设计的,应该说对地震灾害有相当的抵御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感觉到地震,那么这个楼它可能不会坍塌,如果地震大的话,它可能不会坍塌。但是有可能有坠落物,或者是有一些吊顶这些掉下来。那么这种情况下,其实你躲在桌子旁边,桌子下面都可以,但是桌子下面可能更安全一些,对于防止坠落物来说。其次,还有一些正确措施,你比如说躲在小开间的屋里面,躲在卫生间,但是一般的厨房都是靠近外墙的,我们不主张躲在厨房。可以躲在卫生间,卫生间一般都是靠里,厨房是靠外,我们要远离外墙,因为有很多地震灾害现象是这样,它楼没倒,但是外墙损坏比较严重,所以要远离阳台、外墙、玻璃窗这些地方。躲在里边,最好是沉重墙的墙角墙根,如果附近没有坚固的家具或者桌子躲避的话,墙角墙根,沉重墙的墙角墙根也可以,注意用手或者用其它物体保护自己的头部,这就相对的比较安全的,千万不能跑。

  刘树华:对,最好不要躲在厨房,厨房容易发生煤气泄漏或者是一些现象。

  邹文卫:对,不能跑,为什么不能跑呢?因为楼梯间这些都是比较薄弱的地方,它容易损坏。你如果地震的时候跑,反而更容易发生危险,一个是上面掉的东西容易砸到,再一个楼梯间那些容易破坏,更危险。所以我们古人就总结出来叫“伏而待定”,就是先躲,等地震过后以后马上转移,因为有可能随后的余震还会来袭击你。

  主持人:您刚才说了,地震的时候一定不能跑,那除了不能跑,还有什么事情一定不能做了,万一做了就能带来伤害?

  邹文卫:不能跳楼,你一定不能跳楼,跳窗户,因为本来有的地震是有感地震,就是感觉到晃了两下,结果你一跳窗,其他人都没事,结果你跳楼的人。

  主持人:不是因为地震伤害了,是因为跳楼。

  邹文卫:自己跳楼伤害了。这是一个,还有一个就是地震转移的时候不能坐电梯,因为电梯在地震中有可能电力中断,把你困在电梯厢里面,这时候千万不能做的。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两位嘉宾今天给我们带来了关于防灾减灾的知识,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些常识,感谢您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