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辽宁棚户区改造两年时间安置120万居民(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0日16:37  新华网
辽宁棚户区改造两年时间安置120万居民(图)
图为棚户区改造前后对照资料图片

  辽宁棚户区改造解决世界性难题  

  在辽宁老工业基地这块曾经为新中国贡献出无限光热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一家两代、三代甚至四代居住在低矮阴暗、危旧简陋的棚户区内。

  他们中间有很多是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共和国建设事业的产业工人。

  在新中国初期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先生产、后生活”是他们不悔的选择。然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泥房、简易房,甚至部分日伪时期的劳工房,一直是他们赖以挡风遮雨的家。

  他们是城市里最为贫困的群体。据曾以煤都著称的抚顺市调查统计,居住在棚户区的居民70%以上属于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平均每10户家庭中仅有1.34人在岗。

  他们住的大部分是“头顶能望天”的危房简屋,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在抚顺市棚户区中,平均400户吃一眼井水,700多户使用一个旱厕,绝大多数居民吃饭取暖靠烧煤。每当北方的严冬来临,他们的困苦更是可想而知!

  这是一个最需要关爱的群体。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支持下,辽宁省从1987年开始连续对棚户区进行改造。但由于受资金等条件的制约,当时主要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改造的棚户区都是地段较好、商业开发价值较高的地方,而大片的处于城市偏远地段的棚户区,仍然像城市伤疤一样存在着。到2004年底,全省尚有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1000多万平方米,居住35万户、120多万人。抚顺、本溪、阜新、朝阳北票等煤炭产区,棚户区总面积高达632万平方米,占全省总量的52%。仅抚顺就有各类棚户区81处,总面积318万平方米,居住着31万多人,占全市人口的22.4%;从1978年到2005年,全市改造面积仅为70多万平方米,按照这个速度,完成全市318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至少需要80年!

  确立一号民生工程,惠及百万人民群众

  2004年,党中央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重大战略决策进入第二个年头,经历改革阵痛后的辽宁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棚户区改造再次被摆上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这一年12月26日,刚刚上任12天的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深入到抚顺最偏远、最贫困的莫地沟棚户区进行调查研究。当时那里住着1146户居民,其中341户为低保户,521户为低保边缘困难户。棚户区居民樊国贤等人的室内温度都在零下20多度,屋内用麻袋片盖着的白菜已经冻成了冰疙瘩。79岁的王文章老人是全国煤炭系统有名的“技术状元”,在棚户区一住就是50年。看到这些为国家建设奉献了青春年华的老工人还在如此艰苦的环境里苦熬,李克强热泪盈眶。他代表省委、省政府郑重承诺:“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你们搬出棚户区,住上新楼房!”

  4天后,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将棚户区改造任务列为全省“一号民生工程”。2005年2月23日,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了用两至三年时间基本完成5万平方米以上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的任务。3月16日,实施方案出台,犹如一缕春风拂过万象更新的辽沈大地。

  困难再大也要干好,让老百姓满意

  棚户区改造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辽宁的棚户区问题又有其特殊性。多年来,那些所处地段较好、开发价值较大的棚户区已基本改造完了,余下的大都是难啃的“骨头”,当时测算大约需要近200亿元的资金。加上棚户区贫困、就业、治安、环保、社区配套等因素互相交织,给拆迁改造带来了超乎想象的难度。

  困难再大也要干,而且一定要干好,让为共和国建设作出历史性贡献的产业工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举全省之力打胜这场规模空前的攻坚战。

  辽宁的举动,牵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吴官正、罗干、贺国强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到辽宁棚户区视察,看望慰问群众,提出工作要求。

  战役一打响,中央纪委,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部,中办、国办督察组领导同志多次到辽宁指导棚户区改造,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中央的亲切关怀,给辽宁棚户区改造工作注入了巨大动力。

  时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克强4次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研究棚户区改造工作,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实践内容。从省到市都抽调了最得力的干部组成领导小组,并确定采取省委常委包市,市、县(市、区)党员领导干部包片,党员包户的办法,加大推进力度。

  全省各级各部门主动为棚户区改造开辟“绿色通道”,采取集中办理、登门服务、现场办公等办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棚户区改造任务最重的抚顺市召开了27次专题会议、129次调度会,决定了281个重大事项,解决了2400多个具体问题。

  几万名党员干部走入棚户区,逐家逐户地宣传棚改政策,化解群众的疑虑。为了抢时间赶进度,营口市提出了“流汗不流泪,掉肉不掉队”的工作口号。铁岭市抽调了3000多名干部深入到各拆迁现场。战斗在棚改第一线的广大基层干部“早起五点半、中午含口饭、晚上连轴转”,甚至连续几昼夜不回家。

  ……

  从2005年初到2006年末,不到两年的时间,全省共拆除棚户房1212万平方米,建设回迁楼房1931.5万平方米,安置棚户区居民34.5万户、120万人,基本完成了5万平方米以上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抚顺市40天拆迁了40万平方米,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和。

  树立科学的大棚改观,大胆开拓创新

  棚户区是多种历史与现实因素粘连的复合体。改造它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正因为如此,辽宁省委、省政府反复强调要树立体现科学发展思想的“大棚改观”,坚持科学发展思想的“大棚改观”,核心是以人为本。针对棚户区居民这一特殊的困难群体,李克强明确提出要让棚户区居民“住得进、住得稳、住得好”,让这些为共和国作出过贡献的居民共享改革开放的物质和精神成果。

  “大棚改观”坚持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把棚户区改造与城市发展、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大棚改观”贯穿到了辽宁棚改工作的各个环节,而开拓创新体现在了棚改工程的方方面面。

  实行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分级负责,政法纪检部门保驾护航,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工作方式,由市政府充当开发商角色,直接联系建筑商和居民,既有效地运用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充分发挥了政府职能,降低了棚改成本。

  通过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居民个人出资、土地出让金减免、税费减免、商业用房开发等多种办法,解决了100多亿元的资金缺口。

  为了确保棚改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严把工程质量关,将重点环节纳入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检查范围,并吸收动迁户参与工程建设和验收。为了让棚户区居民少花钱、住好房,本溪市采用了同商品住宅基本相同的建筑标准,主要建筑材料全部由甲方供应,并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对进户居民反映的问题,责成施工单位逐户回访,确保住户满意。

  出台了“拆一还一、不收差价和在标准内增加面积,每平方米只有造价50%左右房款”等比经济适用房更优惠的政策,对特殊困难户还采取了干部帮扶等措施。

  新房分配全部张榜公布,公开透明,确保公平公正。葫芦岛市实行了“八公开”:补偿安置标准公开、有照房面积公开、自建房安置名单公开、回迁安置方案公开、评估标准公开、产权界定公开、低保户名单公开、签协议及搬迁顺序号公开。由于实行阳光操作,全省棚户区动迁居民没有一户因为贫困而未能住进新楼房,也没有一户因为分配不公而上访……

  棚改的成果,远远不止于民生的改善

  棚户区改造解决了城市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增加了城市最贫困群体的财产性收入。坚持科学的大棚改观,改善了城市环境,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通过棚户区改造,原棚户区居民住房面积由户均36.1平方米增加到56.6平方米,人均10.6平方米增加到16.6平方米。平均每户仅花1.2万元,就住进了价值11万元的楼房。

  通过改造,昔日破烂不堪、拥挤污臭的棚户区变成了绿树成荫、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区。

  在住房改善的同时,人们惊喜地发现:棚户区改造使全省腾出了26平方公里土地资源。

  辽宁把促进棚户区居民就业作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100%地解决了棚户区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问题。到2009年上半年,棚改新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90%以上。

  棚户区改造大大提高了城市的文明程度,促进了社会和谐。改造后的抚顺市北厚社区、莫地沟社区成为无刑事犯罪的平安社区,棚改后抚顺市刑事发案率下降了87.9%,治安案件下降了84.9%,实现了住得稳、住得好。

  ……

  棚户区改造带来的巨大变化,使世代蜇居、繁衍在棚户区里的人们,品尝到了改革开放的甘甜。一些老工人搬进新楼房后感慨地说:我们一生中经历了两件大事。第一次是土改,我们分得了土地,当家作了主人;第二次是棚改,我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我们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拥护改革开放的好政策。

  发扬棚改精神,为群众谋幸福

  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精神。“棚改精神,就是对广大人民群众充满感情的负责精神、科学务实的创新精神、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曾在第一线指挥棚改的一位领导同志说。

  它是人民群众用辛勤汗水浇灌出的绚丽花朵。它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核心价值,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反映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它昭示我们,发展的目的不是发展本身,而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推进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辽宁的棚户区改造是一个物质成果,它点燃了人民群众对美好新生活的期望;棚改区改造是一个精神收获,它让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教育和激励。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辽宁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辽宁的棚改实践表明,发展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只有通过发展,才能使历史遗留问题最终得到解决,才能使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辽宁的棚改实践也再次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创造幸福生活的主心骨和领路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只有跟定中国共产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伟大祖国才能繁荣昌盛,各族人民才能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辽宁 棚户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