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晋京坊:宁可少赚钱 也要落个好名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1日08:50  法制晚报

  晋京坊:宁可少赚钱 也要落个好名声

  怪现象背后 隐藏幸福的烦恼

  上个星期,一个静谧的午后。我应《红木文化长廊》的老朋友 ——晋京坊掌门人潘宏志之邀,去爱家红木大观楼晋京坊的展厅饮茶聊天,共话红木。一个下午的交谈,双方都甚是愉快。不过,我在那里却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展厅中不少家具上都摆着标明“已售出”的牌子。我有点儿纳闷。“既然已经卖了,这些家具怎么还都摆在您这儿呢?”老潘叹了口气,但脸上却又挂着微笑。“唉……这也算是一个幸福的烦恼吧。”

  老潘解释道:“我不怕别人说我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我敢拍着胸脯保证,晋京坊的家具,件件都是精品。”这话确实不假。《天下无贼》里有句话,“二十一世界什么最重要?人才呀!”晋京坊就拥有一批当今红木家具业内的高级人才,有人给他们送了个雅号——“老年队”。老年队的成员都是六十岁上下的老木工,全都是从百年老厂龙顺成退休下来的。他们在龙顺成干了几十年,见过、修过、做过的红木家具无数。他们的师父,全是原来清宫造办处遣散的能工巧匠。由此,他们学到的,都是最正宗的清宫造办处传下来的手艺。刚一退休,就被老潘“一锅儿端”,请到了晋京坊。他们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常师傅和赵师傅是组装方面的行家,关师傅在配料方面、马师傅在雕花上面,都有相当高的造诣。而王世平师傅,则是样样皆能的通才。凭借着老年队的精湛手艺,晋京坊喊出了“扬红木文化,做传世精品”的口号,并踏踏实实地实现这个口号。

  老潘接着说:“只不过以前晋京坊的牌子还没打开,咱们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家具没人认还是白搭。经过不断努力,一些客户认可了我们。红木家具这行就是这样,只要你的东西好,人家客户就愿意口口相传地把你介绍给他的朋友。晋京坊也算是积累了一个良好的口碑吧。”说到这里,老潘不禁有些得意。“不过,现在我们有一定名声了,做出来的家具又跟不上卖了。

  有时候,家具刚做出来,还没往店里摆呢,一些老客户就直接去工厂买走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关键是,我们的产量始终上不去。”

  原来,老年队做的家具虽好,但速度却也比其他木工慢了很多。老木工们年纪大了,眼神儿不比年轻人,干活儿自然要慢一些。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做红木家具和写书法、画国画一样,都是富于文化意味的创造性劳动。在工作的时候,心中必须一片宁静,不能有半点儿心浮气躁。不管是开料、画线,还是雕花、打磨,都得平心静气,最忌讳的,就是总被催着加快速度。好在,同样是木工出身的潘宏志懂得“慢工出细活”的道理。他不但从来不催促老师傅们,反而还希望他们做得越慢、越精越好。本来应该五个工时的活儿,他甚至希望老师傅们用六个、八个,甚至十个才好呢。但话虽如此,顾客登门却没有多少家具可卖,这也是个挺尴尬的事情。“谁说不是呢,可这也没办法。晋京坊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凭借的就是老师傅们的手艺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我们如果为了提高产量,也可以随便从外边雇一些年轻木工来。他们做活儿,比老师傅们快多了。可是这么做,产量倒是提上去了,客户还能认可我们吗?所以,我们宁可少赚点儿钱,也要落得一个好名声。而且,现在老师傅们除了做家具,在晋京坊也带了一批徒弟。等徒弟们学成了,我们的产量也许就能上去一些了。而且,有了这些徒弟,即使以后老师傅们做不动家具了,他们的手艺也能传下去,这也是传承了红木文化。”

  厂址:房山区阎村镇张庄村

  厂电:010-60303968

  爱家红木大观楼店:13520111888

  大红门集美店:13910278178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