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风标致副总经理雷新:法系车中国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4日10:57  国际先驱导报
东风标致副总经理雷新:法系车中国转型
东风标致副总经理雷新

  2010,法系车中国转型元年

  “法国人充分认识到,要想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 ,必须拿出符合中国人需要的好产品”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毅发自北京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09年中国轿车市场,法系轿车的市场占有率只有3.61%,远远落后于日系车的24.85%、德系车的19.25%、美系车的13.01%和韩系车的9.60%。

  今年开始,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1月上市的东风标致408受到消费者的热捧,出现一车难求的现象。作为法系车在中国的主要代表企业——标致雪铁龙集团正在为中国消费者的需要做出改变。近日,就法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东风标致副总经理雷新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新车设计充分考虑中国需求

  《国际先驱导报》:雪铁龙品牌进入中国合资生产已经有18年,标致进入中国也有6年,虽然东风标致在中国市场成长很快,但相比日韩企业,发展速度还是略逊一筹,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东风标致进入中国市场虽然只有短短6年,但是标致品牌已经存在了200多年,造车历史有120年。从先天来看,法系轿车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有一定差异,法系轿车后排空间小、以两厢为主,而中国消费者喜欢空间较大的三厢车,喜欢长轴距,后排比较宽敞的。相比而言,日系轿车比较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所以市场份额一直位列榜首。

  雷新:

  近年来,中国消费者对两厢车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在广大二三线城市,特别是第一辆私人轿车的购买者,他们的第一选择仍然是三厢车。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产品层面去进行适应性的改进。

   Q:今年1月25日东风标致上市以来,市场反响强烈,在北京车展上还被评为最受关注的十款车之一。东风标致408是怎样打造出来的?东风标致408自1月25日在北京全球首发以来,受到了国内消费者很高的关注,意向订单超过4万辆,产品供不应求。

  A:

  这款车在设计之初就将中国消费者特有的需求考虑在其中,受到消费者的热捧是意料之中。我曾担任神龙汽车公司产品规划部部长,从2007年9月启动408研发项目之初就参与其中,一年内曾数度往返巴黎。从东风标致408开始,法国人开始转型,他们充分认识到要想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 ,必须拿出符合中国人需要的好产品。

  目前消费者要拿到东风标致408,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我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以最大的努力尽快提高产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中国市场成为战略要地

  Q:北京车展前夕,东风标致发布了新的标识,一个崭新的东风标致呈现出来。随着新标识的发布,东风标致在未来会进行哪些变革,在新产品投放方面有些什么计划?汽车品牌形象标识的更换,实际上是品牌战略的一部分。从今年开始,包括东风标致408的投放,到品牌LOGO的改变,都是整个战略调整后的具体体现。东风标致将以用户满意作为品牌战略的核心,同时以中国市场的需求导向产品研发策略,进一步提升营销网络渠道,提升向用户提供更便利和更人性化的服务能力。这三大支撑战略,将使东风标致的消费者更加满意,这就是我们的总体战略。

  A:

  从东风标致408开始,我们开始进入产品投放的密集期,今后几年,东风标致每年将投放至少一款全新重量级车型,2011年会投放两款车型,新产品系列的覆盖面会更宽、更广,更多考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Q:标致雪铁龙集团进入中国时间并不晚,可是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在华业绩与其全球地位并不相称。现在法国人认识到应该做出改变。你曾经说过,2010年是法系车在中国转型的第一年,你认为法系车在中国的市场前景如何?确实如此,法国人已经开始做出改变。从去年开始,标致集团内外、中法双方的沟通频次和效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针对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的高层讨论,每周都要进行数次。法国人终于意识到中国市场蕴藏的巨大能量。自从1890年创建标致汽车公司120年的历史上,头一次在欧洲以外首发一款新车,这就是东风标致408。

  A:

  根据标致品牌全球振兴计划,中国将作为标致全新战略实施的重要市场,而东风标致将承载起标致品牌拓展当今最大汽车市场的战略重任。东风标致会保持与标致品牌全球同步,在东风标致所有车型研发、设计的各个阶段,一定会以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为初衷进行产品规划,保持与消费者最近的距离和与市场变化的同步。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