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三角区域规划获批 首提打造现代服务业中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5日14:01  新闻晚报
长三角区域规划获批首提打造现代服务业中心
晚报制图 邬思蓓

  □晚报记者 劳佳迪 报道

  尽管被认为是“起大早、赶晚集”,姗姗来迟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仍令市场惊羡不已。根据昨日国家发改委在网站披露的“缩减版”框架,记者注意到,与2006年的初稿相比,长三角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有了明显的扩容。其中,“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的定位首次被提及。

  《规划》冠于长三角地区发展定位的全部名头包括: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而《规划》为此设定的具体时间表更是激动人心: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定位】首提现代服务业中心

  由于在文件中首度提及要将长三角区域打造成 “现代服务业中心”,这一新提法也被学界解读为发展战略定位、乃至未来政策倾斜的重要方面。记者了解到,事实上,除了上海这一现代服务业区域核心以外,杭州、南京等长三角地区的领军城市也都早已开始了“现代服务业”的对接之旅。

  根据杭州市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室副主任何利松的预计,到2015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将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而其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要达到17%,而政策上也打出了“套餐系”的组合优惠。

  南京也曾出台打造现代服务业的一揽子规划,包括打造物流基地、高新区软件园、产品交易市场和商贸、商务服务等集聚区项目。苏锡常则将台湾服务业作为引资重点,早在2005年苏州赴台招商团组中,就有一半是针对服务业项目。而无锡则定位于打造产业高度融合、集群化发展的服务业高地。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雪军表示,新规划进一步明确长三角的特殊定位,相对于皖江规划、黄三角规划,此次的长三角规划更具综合性,强调服务业、制造业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肖林则认为,上海的转型和发展也一定要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中,只有长三角一体化到了一个高度,上海的“四个中心”建设才能形成新的跨越。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大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汝熹也表示,上海作为中心城市,经济能量相对周边并不存在明显的强势,“边强心弱”的格局对上海的发展也充满了挑战。根据肖林的设想,上海接下来要在“十二五”规划里对接长三角区域规划,进一步加快长三角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社会保障、能源建设等方面的一体化。

  【框架】新增多项重点任务

  根据发改委对外公布的信息,《规划》提出了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产业发展与布局、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对外开放与合作八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并明确了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其中,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对外开放与合作等内容都是此番新增。

  从任务内容看,中央对长三角的发展要求呈现高端化。而统计也显示,2009年苏浙沪三地生产总值就已达71794亿元,长三角GDP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若把长三角看成一个经济体,去年其GDP总量排在全球第11位,列俄罗斯之后、韩国之前;若按2009年统计核算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计算,长三角GDP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21.4%。

  《规划》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比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前5年,比2008年底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中胡锦涛提出的“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早30年。

  国务院在批复中强调,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抓紧推进相关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 《规划》实施的指导,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在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难点】利益协调机制偏软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上述中央行政力量的推动、政策的扶持从另一侧面也折射出长三角专属决策机构的缺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中心长江三角洲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张颢瀚认为,目前长三角仍缺少跨地区的行政主体来具体操作,新的考核指标也亟待建立。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泛珠三角、环渤海地区都有一套正式的政府间协调机制。在泛珠三角,这套机制是由四个层次的制度组成,环渤海地区则是三个层次。而在长三角,例行的协调机构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但不少业内专家都认为这样的制度还是“偏软”,协调机构如何维持公信力是一个难题。

  记者了解到,长三角两省一市各有其自身特色:浙江经济体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上海经济体以外资与大型国企为主,江苏经济体则以国有控股为主。此次区域经济规划的重点就在于统筹政策与制定一体化的目标。“这次规划将原本在三种模式上起跑的三个地域,统一到长三角范畴内。 ”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认为,在大长三角范畴里制定经济政策、规划交通,给予银行贷款,可以实现整个长三角地域的产业升级,但毕竟两省一市有各自的行政体制,长三角一体化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困难也不小。 ”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厉无畏曾建议直接建立类似 “长三角合作与发展委员会”的独立机构。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王茂林则为这个设想的机构定下了发展基调,认为这个机构应该编制一个到2020年的规划,用以指导长三角发展。另据专家介绍,利益协调还可以包括“利益分享”和“利益补偿”两个方面。

  【背景】产业转型的政策引擎

  早在2006年,该规划纲要草案就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却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 划 纲 要 ( 2008—2020年)》足足慢了1年多。去年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包括《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横琴岛总体发展规划》、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等11个区域经济规划,但长三角规划的正式上报却一直到今年3月才传出消息。

  与珠三角不同的是,长三角涉及两省一市的16座城市,不同行政区域的城市协调大大增加了整个研讨过程所消耗的时间成本。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消息,区域规划所明确的长三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这与2008年9月出台的指导意见一脉相承,但对比2006年初稿中 “沪苏浙16市、面积11万平方公里”的描述,板块几乎拉升了1倍。

  曾参与区域规划编制并担任 “产业发展定位与布局”项目负责人的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陈建军认为,在国家区域版图密集布局、多点 “开花”的雏形完成后,中央期许长三角能在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中起到领军作用,并促进和带动全国的转型升级,重塑中国区域经济格局。

  著名区域经济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陈栋生表示,长三角承担着转型升级、应对危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任,是后危机时代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而长三角区域规划的运作机制被认为是区域间合作的 “先驱者”。据多年参加规划讨论的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建华介绍,新规划着重区域空间布局、都市圈布局和产业带功能区布局。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长江三角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