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水乡松北的前世今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6日04:53  新晚报

  冯 天 梁 韧 本报记者 高龙彬文/摄

  哈尔滨,这座城市依水而建,伴水而兴。

  松花江不仅哺育了哈尔滨,更为哈尔滨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今年一月,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未来城市发展总纲,随着“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号角吹响,在松花江北岸,拉开了打造“北国水城”的恢宏大幕。

  连日来,本报记者数次来到“北国水城”的建设工地,伴着古河道边蛙鼓虫鸣与施工现场推土机、挖掘机轰鸣的“交响乐”,采访了建设“北国水城”的相关专家、顾问,了解松花江两岸城区发展的历史进程,实地踏访了沿江村落、水系,听老人们讲述水与村的“过去的故事”……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隧道”里,追溯松花江哺育哈尔滨的“来龙去脉”,展望北国水城的魅力明

  松花江孕育了古松北

  据有关专家介绍,烟波浩渺的松花江簇拥着远古的流沙孕育了古老的松北,曾经的碧水、金沙、绿地、蓝天,洲岛式的生态环境,生息繁衍了世世代代的哈尔滨人。在没有洪水泛滥的平常年份,到处都是水中有村,村中有水,袅袅炊烟,田园牧歌式的“水乡泽国”。即使是洪水没屋顶,村民也是故土难离,顽强地抗争,水退人归。

  “水来土囤”,这是老百姓世世代代与洪水抗争的原始方式。据《哈尔滨市志·水利》、《道外区志》记载,1915年春,肇东、呼兰两县筹划修筑江堤(即分为万宝、前进堤段),以永绝水患。经两县商议决定,以“借款筑堤,官督民办”方式进行。1958年,国家投资在前进乡筑堤,堤线北移,较原民堤后退1.5公里以上,故前进地段有两道堤(即国堤和民堤)。进入二十一世纪,党和政府投巨资通过流域治理根治水患,即上游嫩江建设了尼尔基水库、哈达山水库,第二松花江的小丰满水库扩容,拉林河建设了磨盘山水库,控制洪峰流量;城区段工程整治,包括公路大桥、滨洲铁路桥、滨北铁路桥三桥扩孔,河道清淤疏浚,拓宽行洪断面、增加过水流量,实现两岸堤防改线升级、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建设,从整体上消除松花江对城市安全和景观的影响。

  据悉,在最近敲定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哈尔滨松花江北岸城区段还将在原有的堤防上扩建超级堤和沿江景观大道,在肇东与松北界开挖“金河”并筑堤,既引松花江水入呼兰河,又解决了松北西部无防的问题,同时保护和修复“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因地制宜地打造“北国水城”。天。

  水乡村名里饱含故事

  历史上的松北原本就是一个水乡泽国,现在,虽然洪水对松北的威胁已基本消除,但原有村屯的名字仍保留着人们“惧水”、“亲水”及与水抗争的烙印。5月21日,记者来到松北,在采访中,每当记者向村民问起村名的来历,他们都是饶有兴致,如数家珍。据介绍,正常年份汛期松花江水面线以上的村屯,就叫“岗”、“台”、“宝”;水面线以下的村屯就叫“浦”、“面”、“口”、“沟”、“亮”。比如“双口面屯”、“大亮子村”、“钓鱼村”、“前后城子”、“口门子”、“新开口屯”、“斗沟子屯”、“万宝”、“松浦”、“陈家岗”、“马家船口”、“庙台子”、“治水屯”、“冲填村”、“水法屯”、“灯塔村”等等。

  在“双口面”村的老堤上,村民张世勇告诉记者:“我是土生土长的双口面人,我们家在这屯子已三四代人了。听老人说,我们屯地势高,发大水时,屯子前迎水面出现两个入水口,水就从屯子两侧绕过去,屯子就叫双口面了。这个屯子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我们家在这屯子就三四代人了。”据清代史料,康熙年间,曾在双口面设置水师营及许多官庄。

  距离双口面几公里的新开口屯,是因解放前后的几次大洪水都在这里开口子(溃堤)而得名。据老人们介绍,洪峰溃堤后,大水向北直奔呼兰河,冲出一条沟,沟壑旁边的屯子就叫“斗沟子”。而冲填村,则是因洪水带泥沙冲填出来的高岗地而得名。

  在万宝镇敬老院门口,96岁的匡喜文老人告诉记者:“万宝这里地势高,水淹不着,过去一家姓郭的大户,有几百晌地都在高岗上,旱涝保收,很富裕,后来这个地方就叫万宝了。”问起前后城村名的来历,70多岁的后城屯村民王涌春指着古练兵场旧址介绍:“前城、后城地势高,水淹不了,当年,金代金兀术的练兵场就在两个屯子中间。村子不远处的水体附近曾是金上京的后方粮草库,当时从这里出发,可以经松花江、运粮河向金皇城提供补给。后来就有了这样的村名。”

  说起万宝,在大街上摆摊的王大娘说:“万宝镇是哈肇公路从吉林、三肇等地到哈尔滨的必经之路,原来是土路,这条路造就了万宝镇,号称‘第一镇’。现在,万宝镇还是一个哈尔滨市很大的淡水鱼交易市场,哈市的许多淡水鱼都来自这里。”

  让哈市进入

  “亲水时代”

  变“患”为“利”,是打造江北水网的核心思想。“北国水城”将防洪灌排、治污治岸、交通与景观融为一体,将打造“水清、岸绿、景美、路畅”的北方湿地新景观,重塑哈尔滨城市新形象。

  有人说,要想经商就要选中央大街,要想居住首选是亲水地带。哈尔滨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顾问向记者介绍:“未来的松北将成为很多普通哈尔滨人的亲水乐园。哈尔滨市旧城区发展空间有限,城市成了‘水泥森林’。沿江城市跨江发展是一条普遍规律。哈尔滨市发展离不开松花江这条江,松花江不仅是哈尔滨的发祥地,而且是生态环境的核心要素。”

  “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策略开启了哈尔滨的“松花江时代”,正在打造的“松北湿地”,将把松北打造成太阳岛的“扩大版”,让更多的哈尔滨人过上亲水的美好生活。

  松花江哈尔滨段北岸,市民习惯上称为“江北”、“松北”等。“江北”是一个自然地理概念,而“松北”是一个行政区划概念。自1683年设立黑龙江将军衙门以来,江北一直为呼兰所辖。1918年,黑龙江行政公署设马家船口市政局,1925年又易名为松浦市政筹备处。1933年7月1日,伪满政府将上述合四为一,成立哈尔滨特别市。1946年后,一度将东、西傅家区改为东、西、北傅家区。1956年东、西傅家区合并改称道外区,全区含三个乡镇和14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江北郊区街道办事处2个。2004年3月24日,道外区和太平区正式合并,新区名为道外区。区划调整后,原江北三镇划归松北区管理。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