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英语成绩不好,何以成生命句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31日07:17  钱江晚报

  又一个孩子自杀了。陕西省澄城县城关三小六年级学生杨某,留下一封遗书后自沉,结束了15岁的生命。

  “我自己已经努力了很多,但是每次考试我都不及格。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王老师对不起,您打我,我也不会埋怨您。我知道您为我好,您才打我。我要走了,王老师对不起。”

  从遗书上看,这个孩子承受的直接压力有两个,一是英语成绩差,差到他对自己彻底失去了信心;另一个压力来自老师,老师对他的要求和他自己的能力之间距离太大,大到他自觉无法克服,大到他陷于绝望。

  但是,因为对英语学习绝望了,就去自杀,这意味着什么?对英语学习的绝望,怎么会变成对人生的绝望?英语学习这件事,怎么对生命具有“一票否决”的权威?

  一个小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多少支配能力和权力,他无法安排自己的生活内容,为自己的日常生活注入“期待”、“希望”一类元素。本来,读书再苦,压力再大,也有一个暑假可以期待、向往,连暑假都成了第三学期,连“夏令营”也成了补习班的代名词,学校的学习生活,还有多少是值得他们期待、梦想的?那些压力特别大,又不能从家庭获得支撑的孩子,就被首先选中成为这种生活的牺牲品。

  这就不能不谈到教育观了:难道,教育的目的是辨别、筛选出“承受力”脆弱的学生,把他们淘汰掉,留下承受力强的做“祖国的栋梁”?大多数学生,还能从学校中获得一点乐趣,是因为人性的因素还没有被这种教育观完全扼杀,因为一些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还有吸引力,能给他们带来生活的乐趣。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生命的价值往往这样具体而感性。

  正在读《安妮日记》,很惊讶于日记主人公、一个也是15岁的犹太少女的生命力——不是说她身体多么健壮,而是她的情感、心智如此丰富、细腻、健全,对人、对生活的认识甚至达到了哲学的高度;什么样的生活能够培育出这样的心灵,可以支撑她在如此危险的境地里写下打动整个世界的文字?如果我们的教育能达到这种状态,英语成绩不好,就不太可能成为结束生命的理由了。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