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鸡头文化”延误顺德老板抢抓新机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31日08:19  南方日报

  2010年5月28日《南方日报·顺德视窗》AⅢ01版《民企如何抓住“新36条”机遇》

  5月13日,国务院推出“新36条”,鼓励民营资本以独资、控股、参股、合作或国企改制的方式进入基础建设、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六大经济领域上百个行业。

  在股市、楼市都持续低迷的当前,在一般行业产能大量过剩的背景之下,这一政策的出台对雄厚的顺德资本又一次敞开了诱人的怀抱,面对这样一个新的空间和领域,顺德资本是否正在蠢蠢欲动?

  我们发现,随着金融危机的深重与“双转移”的进行,顺德资本正在大举北伐,沉静多年之后突然发力,走上了狂飙突进之路。但是顺德老板还在围着“熟门熟路”打转转,基本上以轻工行业为主。最近,笔者在广东韶关与湖南了解到,顺德资本的转移与扩张,并未投入到新兴行业抑或原本国有资本所垄断的行业之中。热闹背后,不过是顺德产业的转移而已。

  而与此相对比的是,浙江尤其是温州老板则要大胆得多,他们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只要看准了有利可图,不管是基础设施、公用事业,还是矿产资源,个人力量薄弱,他们就通过大规模集资的形式,累积大量的社会资本,犹如经济蝗虫一般,将一个个项目收入囊中。浙江资本的整合能力、信用体系及其规模优势,在多年的经济发展当中显示出旺盛的生命活力。

  之所以产生两地之间的差异其实就在于,顺德的商业文明的表征之一就是“鸡头文化”———宁为鸡头、不做凤尾,人人都想出人头地,个个都不想他人染指,不愿做资本市场的配角或绿叶。这正是顺德人一种特殊的社会心态,被人讥之为弥漫在整个社会当中的“流行感冒”。

  有人批评,鸡头文化的盛行,使得大量资金被浪费、大量资源被占用,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大量闲置,与产业与资本的整合大潮背道而驰。与做大做强不同,鸡头文化往往会将企业和产业进行N次切分,最终做小做散。

  事实上,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尽管一些协会、商会当初作出了一部分尝试,妄图以资本的规模优势来撬动一些顺德人从未涉足的领域,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顺德资本仍然处在一个无法整合的现实当中。

  顺德民营企业家投资商会成立之初,会长曾经信心十足地表示,将以商会的名义,集聚顺德老板的资本,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收购几个国内外的矿产资源。在中国家具产业的重镇龙江,顺德家具协会曾经成立过一个龙家居股份投资有限公司,公司本金超过一亿元,会长表示一定会打造中国家具业界的“国美苏宁”,但是这一切在成立之后就风平浪静,不久就偃旗息鼓。

  重点投资领域的大门已然敞开,关键是顺德老板、顺德资本能否去除“鸡头文化”的弊端,通过资本围猎的行动,以混合所有制的形式,相信团结就是力量,集中资本火力去攻占一个个投资项目的堡垒。

  在“新36条”所带来的一个个诱人的蛋糕当中,寄望顺德资本改变传统、突破旧思维,最终风风火火闯九州,迎来又一个顺德资本的火红年代。

  王基国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