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 “今年的天儿不正常”是众多北京市民的共同感受。
提起“不正常”,还得从3月说起。
一般来说,3月是北京春暖花开的日子,而今年的3月还隔三差五地下雪;4月又是出奇地冷,冬装老是脱不下来,闹得那些按“老皇历”过日子的人洗了好几回羽绒服;到了5月,气温又“嗖”的一下蹿了上来,棉袄和短袖“对接”,而且还提前一周入了夏。
这一折腾,生生把原本不长的春天给挤短了不少。
明天北京就要入汛了,老天爷的“折腾劲儿”是否还会“出格”地上演?
今夏预警 发生灾害性天气可能性大
5月22日起,北京正式进入夏季,比常年平均提前一周。
回望前几个月老天爷的表现,可以毫不夸张地用“喜怒无常”来形容。
冬天的脚步拖拖拉拉,让人们迟迟脱不掉厚重的冬装;春天的气息刚一冒头,就被无情的“三月雪”以及4月不怀好意的“倒春寒”给打压回去;好容易熬到了5月,老天爷的表情一下子从“阴冷”放晴,气温“嗖”的蹿到了30多摄氏度,还创下了“最热”的纪录。
这还不算,由“冷”转“热”的老天爷再接再厉,提前一周入夏,把短春又任性地“压缩”了一把。
6月1日,也就是明天,北京就要正式入汛了。老天爷的“脾气”是否还会在这个夏天再“耍”下去?
根据目前气象资料预测,今年夏季本市平原地区平均降水量将达380―440毫米,超过近10年平均水平,比去年明显偏多。
对此,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表示:“今年气候异常,气象年景偏差,本市已连续11年干旱,出现旱涝急转的洪涝灾害的概率有所增加。”
中国气象局分析预测:“今年气温、降水等与常年相比有较明显异常,气象灾害及其引发次生灾害的形势仍有许多不确定性,极端气象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先兆 反常天气闹京城
过去的3个月让生活在京城的人们感受到了许多“异样”,这个春天因创下了多项纪录而显得特别“不寻常”。
近10年最多“三月雪”
根据市气象台统计显示,今年3月降雪有两大“奇”:一是降雪之间都是相隔一周时间,非常规律;二是本市常年平均3月降雪日为2天,而今年超过常年平均,并且从降雪日数和降雪量统计,都达到近10年最多。
由于冷空气频繁,今年入春也被拖后腿。
根据历史气象资料统计,2000年以来,北京入春时间呈提前趋势,平均都在3月中下旬,最早在3月13日,最晚的2008年也在3月31日。
而今年直到4月8日,春季才姗姗来迟。
“最倒霉”:降雪多导致融雪剂用量大,全市植物大面积烧伤。
据东城区园林绿化部门统计,因融雪剂造成的绿化植物受害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经济损失达到451.39万元,其中受害严重的大叶黄杨数量约25.31万株,草坪3.09万平方米,需要换土的面积达3万平方米。
有关人士透露,仅东城、西城、宣武、崇文、朝阳、海淀6个城区,因融雪剂造成的绿化植物经济损失就至少在3000万元以上。
30年最强“倒春寒”
进入4月,冷空气依旧不放过京城。4月13日,北京发出历史上第一个霜冻蓝色预警信号。
4月14日,市气象台宣布北京地区遭遇30年历史上最强的一次倒春寒。24小时内,实况监测气温下降超过10℃;凌晨,北部山区气温普遍低于0℃,延庆北部山区最低气温只有-4℃。
而此前历史记录上,跌破冰点的倒春寒只有两次,分别出现在1966年4月11日(最低气温-0.4℃)以及1980年4月16日(最低气温-0.6℃)。
●“最倒霉”:京城2万余株树木死于今春连续低温引起的“生理干旱”。
目前,部分城区已经开始更换去冬今春死亡的树木,有些树木的树龄已经有二三十年了。
雪松、悬铃木、法国梧桐、大叶黄杨、桧柏、国槐、毛白杨占死亡树木的大多数。
40多年最热五一
刚脱掉棉衣,5月1日,气温就越过30℃大关,最高定格在32.4℃。
5月2日,“热”情还没释放够,继续保持31℃的“高调”。
市气象台的统计显示,这也是1966年以来,本市五一期间出现的最热纪录。
●“最花哨”:往年到了5月,京城春花所剩不多;而今年公园花期普遍比常年推迟15至20天,正好在五一期间迎来盛花期。
玉渊潭樱花20年来首次赶上五一假期。
今年五一赏花客创历史最高峰,市属各大公园游客约达220万人次。
近10年最短“春脖子”
从5月中旬起,京城天气又开始“忘形”,上演“一步入夏”。
5月19日,最高气温32℃;5月20日、21日,最高气温超过35℃;5月22日,气温高调冲过入夏的“及格线”。
这也标志着今年春季只有短短40多天,明显少于常年平均的50至60天,成为近10年最短的一个“春脖子”。
●“最不爽”:今年春季“过山车”似的气温不仅没给市民留出穿春装的时间,更没给商家赚钱的机会。
不少商场都表示,今年春装的销量普遍不好,“平均成绩”比去年同期下滑三成左右。
分析
气候异常北京不“孤立”
根据中国气象局统计,今年以来,气候异常的现象并非只发生在北京,全国各地的灾害性天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干旱:自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中旬,一场罕见的秋冬春三季连旱袭击西南地区。此次干旱持续时间长达半年之久,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旱区最长干旱日数均超过150天,云南、贵州平均干旱日数均达历史同期最多。
低温:4月以来,全国平均气温为8.7℃,较常年同期(10.0℃)偏低1.3℃,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低值。
沙尘:沙尘天气5次侵袭我国,甘肃遭遇近9年最强沙尘天气侵袭。
洪涝:进入5月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广西等地频遭强降水。重庆、广东等地部分地区1小时降水量超过50毫米,甚至超过100毫米。重庆垫江沙坪、梁平回龙瞬时最大风力均达11级,并突破历史极值。瞬时强降雨、强风雹引发严重次生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世纪二度上演气候异常
气候异常并非本世纪首次。2006年,北京乃至全国都遭遇气候异常。
中国气象局2006年全国气候公报显示,全国年平均气温为9.9℃,比常年偏高了1.1℃,是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为596.7毫米,较常年平均偏少16.2毫米,许多地区出现严重旱情。
当年是近8年来我国气象灾害最严重的一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因灾死亡2700多人,是少有的死亡人数高值。
同时,2006年北京气候以“干暖”为主,并饱受灾害性天气影响。春季北京遭遇14次沙尘天气,为2000年以来最多;4月16日至17日,一夜降下尘土达33万吨;北方出现严重酸雨,包括北京在内的地区的酸雨危害达14年来最重,酸雨频率为44%。
两个异常年份各走“极端”
根据今年气象资料统计数据,市气象台也给气候异常号了号脉。
截至目前,今年北京地区降水总量为74.2毫米,比常年同期平均值53.4毫米偏多近四成。
今年以来全市平均气温为5℃,常年同期平均为6.1℃,属于明显偏低。
因此,今年北京气候特点是“湿冷”,与上一个气候异常年份2006年的“干暖”恰好是两个“极端”。
市气象台从大环境分析,这种天气的成因主要是由于今年以来北半球经历一种气压变动,即北极上空气压比往年高,中纬度上空的气压低,使得北极附近的寒流容易南下,导致北极圈的强冷空气进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频繁和强盛的冷空气成了北京多雨、低温的直接原因。
行动
监测预警加强 防汛预案升级
目前,各部门都“嗅”到气候异常的信号,开始早做部署。
中国气象局提前启动汛期气象服务,副局长矫梅燕要求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及时有效发布,强化应急联动机制建设。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升级今年防汛预案,3万人的抢险队组建完成;汛前完成全市积水点排查,不能治理完工的,都制定应急方案,配备对口抢险队,以应对突发降雨量超过城市排水承受能力。
夏季北京可能遭遇的灾害性天气
全流域性的大暴雨,形成洪涝
局地强降雨,例如短短一两个小时降水量达百毫米,发生概率尤为偏大,容易导致城市局地内涝
冰雹、雷击等强对流天气
极端高温,例如长时间持续35℃以上高温,或日高温创极值。历史上北京夏季最高温纪录为42.6℃(记者 陶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