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满派清口”真要赖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2日13:58  新民周刊

  “满派清口”真要赖账?

  620个错误,还只是白平认为自己比较有把握的,阎崇年遭遇信任危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猛烈而且切中要害。

  记者/何映宇

  因与阎崇年交涉未果,山西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白平一纸诉状将阎崇年告上法庭。

  “挑出一个错,奖金一千元”,怪只怪阎崇年夸下海口,悬赏买错,如今吞下苦果焦头烂额,也是由前因造成的孽果。

  2009年6月,阎崇年点校的《康熙顺天府志》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当年9月12日《北京晨报》第7版载文“阎崇年新书求错,一字千元”。出于好奇,今年3月,白平购买了一本《康熙顺天府志》,他原来以为这是一本学术精品,读完却大呼上当。当时他的心情,用他自己博客上一篇文章的标题来说明最恰当不过:“中华书局把阎崇年先生涮了,阎崇年先生把我涮了。”

  真是给涮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白平“拿到此书粗粗一翻,顿时被气得七窍生烟,这哪是大海捞针?分明就是俯拾即是,应接不暇。当下就挑了一条,写成“阎崇年先生,请先备好一千元”而发到了网上,结尾时说到:‘(以后)再慢慢琢磨这本《康熙顺天府志》,说不定是棵摇钱树呢。’这是暗示问题比较严重。”白平在博客文章中如是说。

  看来阎崇年要破费的,不是一千元这个小数目,白平仔细阅读之后,竟找出620个错误,620×1000=620000。《康熙顺天府志》真的成了摇钱树,只是猛赚一笔的恐怕不是“百家讲坛”老坛主阎崇年,而是纠错者白平。

  直接目的当然是为了钱

  读《康熙顺天府志》之前,“我没有读过阎先生的其他著作,也没有听过他的讲座,自然也就发现不了其中的错误。”白平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康熙顺天府志》是他读到的阎崇年第一本书。

  第一次亲密接触就让白平气不打一处来。白平是个特较真的人,发现问题之后,他曾经以打电话和发电子邮件的方式试图与阎崇年本人联系,对方却一直置若罔闻不理不睬。这激怒了白平,下了咬嚼到底的决心,最后委托律师,起诉阎崇年。

  此书已高调出版半年多,倘若真是漏洞百出错误连篇,为何却没有其他的古籍学者提出质疑?白平对阎崇年的书,真能纠出累累硬伤?

  关于这些错误,可以从白平博客上读到部分,因为非常专业,非专业人士恐难有置喙的余地。不过白平对自己的纠错很自信,他说:“《康熙顺天府志》的原书是珍本,我没有见到过。我提出的一些问题,有的是出于猜测,例如‘群’字,我怀疑它可能是‘羣’,经王德怡律师到国家图书馆去核对,发现原书中确实有些地方写的就是‘群’。经过核对,去掉了一部分不成立的质疑,目前保留的六百来处问题,我觉得都能拿得准。其实书中还有很多疑问,因为需要做大量艰苦的调查论证工作,就没有提出来。尽管如此,我当然不能说我提出的意见就肯定正确,欢迎大家指正。不过要声明:给我纠错,我只能表示真诚的感谢,可不发奖金啊。”

  阎崇年的“满派清口”已经遭遇多次质疑,上次掌掴事件刚刚尘埃落定,这一次官司接踵而来。两者虽都因阎崇年树大招风而起,但却有所不同。在白平之前,阎崇年的争议多集中于对满清的态度立场问题。立场问题,见仁见智,尚可争辩。但学术上的硬伤,真假错谬,岂是巧言如簧可以推脱得了的?这一次,如此集中地质疑阎崇年学术水准的任务由白平完成。620个错误,还只是白平认为自己比较有把握的,阎崇年遭遇信任危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猛烈而且切中要害。

  对于白平状告阎崇年的目的,大家也是议论纷纷。对本刊记者,白平也不隐瞒,坦言,自己打官司的直接目的当然是为了钱。他现在正在进行“先秦汉语词库”的研究项目,没有经费,如果能得到这数十万的奖励,就可以付给合作者报酬,加快研究进度:“这个项目很有用,耗费的劳动很多,再给百八十万也用得着。咱是规矩人,有了钱一定会花在正道上,不会用于吃喝嫖赌的。”

  如果阎崇年一开始就虚礼以待,恐怕就不会闹到现在这番天地。白平也对记者说:“如果阎先生当时肯和我对话,我会要求他奖励我两万元,也不将纠错材料发布到网上,而是会私下提供给他,让他在修订《康熙顺天府志》时作参考。这些想法,我都在博客文章中表述过。他不理睬,激起了我的火气,才想到了靠法律来创造对话的平台。既然他悬赏挑错,我当然有权利向他申领奖励。诉讼的案由就是悬赏广告纠纷,所以必须说‘状告他主要是为了钱’。这原本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一点小事,但如果人们能够以此为标本而进行一些有益的思考,我当然也乐观其成。”

  虽然已经闹到对簿公堂的地步,但是白平也不是个得理不饶人的人。他说:“当然,任何人的任何著作或讲座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出现错误是正常的,但作者一定要做到努力减少错误。”

  “百家讲坛”:学术普及还是学术作秀?

  记者在白平博客上读到了他批评袁腾飞的两篇博文:《为什么说袁腾飞是痞子》和《“警诫”了袁腾飞,也该“警诫”一下万卫》,于是问他,除了阎崇年,是不是对其他的“百家讲坛”学术明星也“颇有微词”?

  “不是‘微词’,是‘大放厥词’了!”白平回答。

  在白平的博客上,他对“百家讲坛”的演讲人钱文忠、纪连海、王立群、马瑞芳诸位都有过专门的批评文章,针对的都是微观的具体问题,有的文章措辞尖锐。对于易中天和刘心武先生,他没有关注过他们讲的内容,至于于丹,他写了近三十万字的七八十篇文章,批了些什么,“都在博客里,大家看看就知道了。”

  谈到“百家讲坛”,这是个老话题了,到底是学术普及还是学术作秀?

  白平的态度可以代表很大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立场:“我很少看“百家讲坛”的节目,所以不能作出整体性评价。我发表的批评意见都是就事论事,很具体,焦点很集中。节目有成绩,那是应该的;节目有缺点,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错误多成于丹那个样子,却是不能容忍的,她纯粹是在糟害。为了收视率,“百家讲坛”的演讲人可以不讲太专的和太深的,但却要坚决反对粗制滥造、以假乱真。”

  不过,也有学者对“百家讲坛”持一种比较宽容的态度。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就是这一方的代表人物:“于丹能说善道,她有她的一套魅力。我觉得值得重视,而且也是非常好的现象,能使得很多人来关注这一现象。很多学者签名说她犯了很多错误,那每个人犯错误的可能性都很大。而一个社会从各个方面来发展,应该是分层的,有精英的文化,也有大众的文化。”

  另一位哈佛大学的著名汉学家包弼德教授也对本刊记者谈了一些类似的想法,他并不认为所有的观众都应该成为学者:“我们或者应该多多鼓励朱熹所说的‘为己之学’。如果我们希望教育制度能鼓励人们为了自己而学,并且能够独立思考,那我们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能让他们思考的材料。我们不需要告诉他们应该思考些什么,也不需要给他们一整套统一的材料,并希望他们的想法全都一致。反之,我们应该为他们介绍不同的观点,不同的道德与政治哲学,不同的文学与艺术传统和实践。”

  “百家讲坛”和“非诚勿扰”一样,是比较具争议性的电视节目之一。最近比阎崇年更沸沸扬扬的,恐怕就是话题人物袁腾飞。年纪轻轻,语不惊人死不休,因为一张贫嘴,调侃辽宋风云,再加上“百家讲坛”和沈浩波“磨铁”公司的推波助澜,从网络红人更进一步成为图书市场的大鳄。抄袭?调侃不当?已经是争议无数,袁腾飞可不是个消停的人,和“磨铁”公司因为版税不明更是反目成仇。只是,沈与袁,都深知媒体、网络炒作的好处,两人究竟是真掐还是假掐,我们当拭目以待。

  反正,现在的情况是骂得越凶,书卖得越火。以此推论,阎崇年这本极其小众的古籍,经过官司一轮,丢了声誉,是否反而得了销量?亦未可知。至于白平,如果法院不支持他的诉讼请求,会用什么方式表示异议,他还没想过,到时候再说吧。就目前而言,他相信法院是会公正裁决的。▲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