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哈佛大学教授:美国衰落和中国崛起说法失之偏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7日11:23  国际先驱导报
哈佛大学教授:美国衰落和中国崛起说法失之偏颇
约瑟夫·奈

  【访谈对象】

  约瑟夫·奈(Joseph Nye),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曾出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国防部长助理。

  约瑟夫·奈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以“相互依存理论”而闻名。他还是“软实力”(Soft Power)和“巧实力”(Smart Power)概念的首创者。他的新作《21世纪的未来实力展望》(The Future of Power in the 21st Century)将于明年2月由美国公共事务出版社出版。

  【访谈动机】

  “200名美国官员如果同时与会,要用48辆车才能装得下。”

  美国《纽约时报》以这样的笔触形容上周赴北京参加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华府超豪华团队。美方有足够理由证明他们的上百名官员这趟“没白跑”:战略对话26项成果,经济对话就5方面达成逾6000字的共识,签署8项具体合作协议。

  然而,这些数字可能还是难以说服他们的同胞,那些担心饭碗不保、正在挣扎谋生的人,部分美国人依然对中国心存警惕,并准备在11月份关键的国会选举中发泄不满。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最新的民调显示,中国目前被十分之一的美国人认为是美国面临的最大“危险”,有50%的美国人对中国印象不错,但也有38%的美国人不喜欢中国。

  对此,约瑟夫·奈5月20日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中国世纪”尚未到来,美国人不必过度忧虑。但同时,他也指出:尽管中国不太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竞争对手,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能在亚洲挑战美国。某些中国人的狂妄自大和民族主义情绪,以及某些美国人对本国衰落不必要的担心,为两国爆发冲突增添了可能性。

  【先驱语录】

  ★中国的发展,的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对中国角色和地位的支持和认可度。

  ★美国时常会有“衰落论”,然而这些更多的是反映一种心理忧患意识,而并非真正的实力衰落的现实。

  ★如果中国要借用流行文化来提升其软实力,就应当放松审查制度,允许更大的言论自由。

  【作者】《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李颖 发自北京

  美国未衰落,中国世纪未到来

  《国际先驱导报》:你最近在英国《金融时报》上的文章谈到不少美国人担心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发展和崛起,中国将寻求更大的权力。但你的结论是“中国世纪”尚未到来?

  约瑟夫·奈:的确有一些西方人担心中国挑战美国,如同一百年前德国挑战英国。但是,1900年时,德国的工业实力已超过英国,而且德国皇帝当时奉行的是一种冒险的外交政策,这种政策势必带来与其他大国的冲突。相比之下,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仍远远落后于美国,政策重心也主要放在本国范围内和本国经济发展上。即便到2030年中国经济整体规模能和美国持平,中国的人均收入到2050年恐怕也无法和美国媲美。

  Q:在你看来,中国无法挑战美国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是经济因素还是政治因素,亦或是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不均衡发展?

  A:这些因素都有。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令人惊异的高速发展。但是中国仍然面临国内的发展不均衡,及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如何进一步深化的问题。

  中国能否找到一种政治模式,管理好不断扩大的城市中产阶级、地区间的不平等,以及少数民族的不满情绪,也有待观察。

  中国是否具备足够的军事能力来寻求超级大国的地位也令人怀疑。所以我认为,中国将很难像上世纪初德意志帝国对英国构成挑战那样,对美国构成同样的挑战。

  Q:你的结论是在告诉西方人“不必对中国恐慌”吗?

  A:眼下许多中国人津津乐道于“美国衰落了”,也有不少美国人忧心忡忡于“中国崛起了”,但这二者都失之偏颇。对于国家实力变化的过高或过低的估计,都可能导致危险的政策出笼。

  Q:美国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了重创,但它仍然是超级大国,你认为是这样吗?

  A:尽管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比美国好,但这仅仅是短期现象,也并非美国衰落的标志。美国时常会有“衰落论”,比如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都曾有不少美国人担心美国不行了。然而这些更多的是反映一种心理忧患意识,而并非真正的实力衰落的现实。只不过这种心理因素的危险性在于,它有可能导致美国和中国的误判,并进而危害到原本正确有效的外交政策。

  不必也不能过分担心中国崛起

  Q: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民意调查,2001年“9·11”事件之前,中国被三分之一的美国人视为最大的“危险”,而目前只有十分之一的美国人持这种观点。你认为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目前,美国人最关注的莫过于本国的经济状况了。

  Q:你认为中美两个大国注定要竞争还是有可能合作?你在《金融时报》的文章里引用修昔底德的名言说,“那种认为冲突将不可避免的想法,可能会成为导致冲突的一个主要原因”。这是你针对美国人对中国的担忧而对美国人提的一个建议吗?

  A:是的,我想警告美国人,不必也不能过分担心中国的崛起。中美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竞争,这是正常而健康的,但是两国都应该比现在更努力地来进行合作。

  Q:那么美中两国分别应该怎么做以减少摩擦呢?

  A:开诚布公的交流并避免对对方提出过分的要求是最好的缓和紧张之途径。一定程度的民族主义对国家而言是健康的,但对对方行为做出过激的民族主义反应则是不健康的。

  Q:提到“开诚布公的交流”,你如何评价近日举行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A:我认为此类对话有助于双方政府理解对方的立场,并协调彼此的政策。

  Q:看来你很乐观地看待此战略对话,可事实是我们看到,对话并未解决现存的如人民币汇率、对台军售等问题。5月24日的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上有篇文章,认为此对话成果极少,“从长远看,即使这一对话不被取消,起码也应该被降级”。

  A:双边关系中的任何议题都是可以讨论的,但是战略与经济对话并非中美间讨论这些议题的唯一场所。例如,中美间可以在G20的多边场合会晤,还有双方的高层峰会等等。某些场合更适合讨论某些议题。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最关键意义在于,两国的领导层要保持持续不断的交流沟通。

  中国也应该发展“巧实力”

  Q:你认为所谓的“中国世纪”,或者说中国的崛起除了中国自身的努力外,是否多多少少还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要看美国的支持度和认可度?

  A:中国和美国无论在经济和安全上都是互相依存的。如果要达到一个正面的综合效果,双方都离不开彼此的支持。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的发展,的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对中国角色和地位的支持和认可度。

  Q:你在文中提到,比尔·克林顿1995年对江泽民所说的话是正确的,即美国更担心一个羸弱的中国,而不是一个强大的中国。不过,在我们中国人看来,这句话很难说是一种恭维,我们也难以相信美国不想削弱中国,或者至少美国并非不想让中国放慢发展的步伐。你觉得美国是言行一致的吗?

  A:我认为在这一点上克林顿是真心实意且言行一致的。如果他真的想削弱中国,他就会反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会对中国进口提高关税,削减美国在中国的投资了。

  Q:如果美国的确是善意看待中国崛起,那你对于中国更好地崛起有何建议?你是“软实力”概念的首创者,我想听听你对中国提升软实力的看法?

  A:中国软实力获益于其具有吸引力的传统文化。建孔子学院是中国扩展软实力的明智做法,另外多边外交十分有助于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但是,如果中国要借用流行文化来提升其软实力,就应当放松审查制度,允许更大的言论自由。

  Q:你提及中国的不少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崛起持正面态度,而对其军事崛起则不然。那么在你看来,一国的经济发展是否并不必然导致军力膨胀?

  A:中国应该在军费开支上更透明,同时提升软实力。这样使得中国的崛起在其他国家看来不那么具有威胁,这应该成为中国的“巧实力”。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