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切与高考相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8日11:17   瞭望东方周刊

  上海复旦中学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文章被拿去作为高考考题。老师本人做了一遍题目,对照标准答案发现自己完全错 了

  特约编辑|陈小波 文|刘芳

  儿童节那天,隔壁旅馆就打出红彤彤的条幅,“高考特价房八折优惠”,提醒着又一场千军万马集体厮杀的到来。不 必亲临那一天,便可以想象那些彻夜难眠的小心灵,那些在学校门口苦等的家长,以及不论怎么设置必然招来非议的高考作文 题。

  高考,从来不是一场单纯的人才选拔考试。早期它是政治运动里随风摆的浮草,后来是各种商机趁势搭伙的宝库,现 在则是被各方用来直指教育制度的利剑。

  1966年高考遭废,《人民日报》评论称高考“基本上没有跳出资产阶级考试制度的框框”,要“彻底扔到垃圾堆 里”。

  1977年高考恢复,许多工人、农民、知青的人生就此转变。当年冬天,全国有570万考生走入考场。考生人数 之多造成印刷试卷纸张不足,以至于最后不得不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

  在那个时代,知识确实改变命运。然而30年过去,“高考”和“知识”却有了不少“落差”。

  学生要有高分才能进高校,有重点学校学历才能找到好工作;老师要会猜题才能教出高分学生,才有各种奖励和升迁 机会;学校要有高升学率才能建立信誉,才能吸引下一批优秀生源。一切都与高考相连。

  单看看这些年因为高考涌现出的新名词吧:自费生、教育产业化、大学扩招、裸考、高考移民??甚至蚁族,也是高 考的衍生品之一。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句话在90年代就已经流行了,在其他领域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教育 领域的名言却仍不过时。高考决定人生,学生只能抛却一切杂念去争取高考胜利。

  有些场景我们早已见怪不怪:教室墙上“高考倒计时”的宣传牌、那些标语口号、那些教辅书堆成山的课桌和一个个 神色凝重的高中生。

  高考当然考的是知识,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却更多包含着学生、老师、辅导机构苦心钻研的应试技巧、猜题高招和填 志愿心得,掺杂着对出题人、阅卷人心意的揣摩和迎合。当然,还有运气。不能不问,学校要教会学生的到底是什么?

  还记得那个笑话吗?上海复旦中学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文章被拿去作为高考考题。老师本人做了一遍题目,对照标准 答案发现自己完全错了??

  如果莫言、王安忆来做以自己作品出题的题目,答错并不出奇。大作家虽然才华横溢,也完全明白自己究竟想表达什 么,但毕竟不熟悉高考出题思路。

  可是一位战斗在教学一线、每年为学生指导高考要点的语文老师,如果仍然无法满足考官们的要求,那么公众讪笑之 余,实在要追问点什么了。-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