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如果伸出你的手 两个孩子的生命花蕾可能就不会凋谢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9日03:13  东方今报

  □今报评论员 刘克军

  如果有一块两米长的木板,两个孩子的生命花蕾可能就不会凋谢;如果有一名年轻的看客伸一只手,救人英雄可能就不会留下遗憾。然而,生与死的选择,没有如果。

  高呼“救救孩子”的鲁迅先生,曾批判国民的人性痼疾,“揭出病苦,引起疗救”。可他大概没想到,大半个世纪过去,尽管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继承先生遗志,不停地疗救,可我们身边的看客还没有式微的意识。

  他们可以放任一条又一条鲜活生命的逝去而不顾;他们可以冷漠到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孩子在水中拼命地挣扎。还能说什么呢?!

  或许,这仅仅因为,受害的、挣扎的不是他们的孩子,悲伤的、断肠的不是他们自己。人总要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妻、为人子,或者说,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都应该懂得一个社会人最起码的认知:那是生命,那是孩子!我们哀痛,不只是为了逝去的生命,还有这难以言说的羞耻。

  试问:我们真的不可以为了生命,打破教条为孩子的生命加一条两米的 “护栏”吗?那四五十名看客中,难道就找不出一个如杜二州一样,有点血性和责任感的人吗?

  法律无法惩罚看客,但总有一些东西会,譬如道德,譬如良心。

  悲痛

  “锁住”橡胶坝挡住孩子下河的脚步

  □首席记者 申子仲 实习生 周欢欢

  今报郑州讯 3月27日,7岁的男孩小庆,在郑州市淮河路与金水河交叉口附近的金水河橡胶坝溺水身亡;6月5日,9岁男孩正正(化名)也在此溺水。

  昨日10时许,该处橡胶坝通往河岸的一个出口被一张宽大的木板牢牢拦住。这是小庆的父母赵新政、袁淑枝和正正的父亲雷新杰所为。

  “我们多次到金水河的管理部门河道管理处讨要说法。”赵新政说,“管理处都说没责任。我们又到河道管理处的上级部门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反映情况,结果依然是推诿扯皮。”

  雷新杰说,为了不让其他孩子接近“吃人坝”,他特意找来一张宽1.4米、长两米的木板,写上“死者家属提示:孩子莫入,此处要命!”10时许,雷新杰和赵新政,用木板将橡胶坝通往河岸的一个出口堵住,并用铁丝将木板固定。

  据郑州市城区河道管理处提供的数据显示,金水河橡胶坝附近水位是郑州市区3条河流里最深的。其中东风渠危险段橡胶坝水位1.8米;熊儿河橡胶坝水位1.5米左右;金水河橡胶坝坝前水位深约2米。

  昨日下午,记者就家长的行为咨询了郑州市城区河道管理处。有关人员解释说,对于此事,家长应走法律程序来解决,是哪个部门的责任,会由哪个部门来承担。“家长自己堵上橡胶坝通往河岸的出口处,原则上是不允许的,因为这属于公共设施,应该由政府部门同意后统一规划建设,私人不能想建就建,想拆就拆。但鉴于目前情况特殊,强行制止也不近人情。”河道管理处表示,“比较头疼,也比较遗憾……”E 线索提供 郜先生

  遗憾

  “再多一个人帮手我能救出俩孩子”

  □记者 陈亮 通讯员 崔长松

  今报郑州讯“岸上四五十个人围观,只有一个老人下来帮我,要是再多一个人帮手,我能救出俩孩子。”昨日,民警杜二州非常遗憾地说。

  昨日,就在小庆和正正的父母在金水河的橡胶坝旁为河道留口“装门”时,正正溺水时在场的华华(化名)和父母也在赶往郑州火车站公安分局的路上。7日,今报曾以《河道留口溺死男孩,市民建议加装护栏》为题报道此事,报道中曾提到,一名民警路过伸出援手,救出了一名落水男孩,这名男孩就是华华。

  昨日中午,这一家三口来到郑州火车站公安分局,向救命恩人杜二州叩谢。那天的场景,杜二州仍历历在目。当时,他和妻子在淮河路上散步,走到金水河橡胶坝北侧时,只见离橡胶坝两米处,一个小孩的头正往下沉,另一个小孩也在水里扑腾。51岁的杜二州,脱去上衣、跳入河中。他一把抓住那个不停扑腾的孩子,费力将孩子往岸上推。可橡胶坝太滑了,推了两次孩子都爬不上去。

  此时,51岁的杜二州体力已明显不支,“再下来个人,再晚就来不及了。”杜二州当时冲着岸上喊。一位老人下来向孩子和他伸出了援手。当他再去救第二个孩子时,孩子已不见踪影。“当时岸上有四五十人围观,可只有一个老人下来帮忙。”杜二州遗憾没能把两个孩子都救上来,而对于围观者的冷漠,他更是耿耿于怀。他说,要是有年轻人早点跳下去,另一个孩子可能就得救了。

  面对悲剧我们何时不再冷漠

  □今报评论员 赵志疆

  生命悲剧无疑是震撼人心的,但在某些人眼中,也许不过是无谓的谈资,性命攸关的紧要关头,勾勒出一幅世态炎凉的真实画面——“当时岸上有四五十人围观,可只有一个老人下来帮忙”。

  当时在现场奋勇救人的民警老杜,至今依然遗憾没能把两个孩子都救上来,对于围观者的冷漠,他更是耿耿于怀。

  如果说悲剧的发生令人猝不及防的话,面对悲剧的冷漠则更加令人难以忍受。看客的冷漠自不必多言,令人始料不及的是,相关部门也流露出冷漠——有负责人表示,家长封堵出口的做法“原则上不允许”,因为这“属于公共设施”,应该“由政府部门同意后统一规划建设”。

  这些道理听起来似乎没错,但面对一再发生的悲剧,究竟是“亡羊补牢”重要,还是墨守成规更重要?退一步说,本“属于公共设施”的致命疏漏,为什么要等悲愤难耐的家长 “违反原则”自行封堵?

  当有关部门义正词严地劝告家长“走法律程序”的时候,难道该容忍如此巨大的安全隐患就这样始终张开血盆大口?

  纵使不谈已遭不幸的孩子,这是否意味着对可能继续身处险境的生命的冷漠?

  与形形色色的各类看客一样,每个冷漠者都有他们冷漠的理由。

  无论冷漠者搬出什么样的理由,对他人生命的漠视都显而易见,在他们眼里,生死攸关的只是他人,而这远远不如自己轻描淡写的各种借口重要。

  难道生命之宝贵只属于自己,而他人的生命竟然如此“轻于鸿毛”?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接受过知识的教育,却唯独忽略了这份尊重生命的教育。

  我们对教育的认识似乎仅仅满足于获取知识、创造财富,却从来没有想到,通过教育原本应该让我们更加懂得去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面对他人生命,当越来越多的人情不自禁暴露出群体性冷漠一面的时候,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教育的一种失败。

  面对这样的生命悲剧,每个冷漠者或许都应该首先补上生命教育这堂课。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