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实报道不等于恶意炒作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9日03:49  现代快报

  媒体一报道某种物品涨价,就会影响市场价格稳定?媒体报道价格稳定或价格下降,则市场繁荣皆大欢喜?殊不知,发改委对所谓“不实报道”(其实就是物品涨价报道)的分外敏感和澄清回应,给大家的感觉不是通胀预期减缓,相反却是通胀预期正处非常时期的紧张暗示。只要不是无良媒体的主观恶意炒作,政府部门应该充分相信消费者的理性,而不要总把消费者想象得那么弱智:媒体一报道涨价,马上就都去抢购,马上就影响价格稳定。

  更何况,发改委的辟谣澄清,主要依赖地方物价部门的调查信息反馈。媒体的调查报道,与地方物价部门的说法,哪个更可信?这本身就是个问题。所谓“不实报道”的判断,并没有客观标准,只能建立在对地方物价部门的绝对信任之上,这对媒体是不公平的。

  这里面,应否“零容忍”的关键是要掌握好一个度,而区分的核心则在于“不实报道”与“恶意炒作”的根本不同。如果针对的是后者,当然是对公众负责的应有作为;可如果针对的是前者,则难免会有管控媒体的嫌疑——似乎媒体都该放弃自身职责不去关注物价变动信息才好。在发改委官员的表态中,“不实报道”与“恶意炒作”被并列放在“影响市场价格稳定”的定语之后,两者享受的也是“零容忍”的同等待遇,这显然不妥。

  越是通胀预期敏感时期,越应鼓励媒体关注和报道物价变动信息,丰富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的信息面,即使偶有所谓“不实报道”,只要不是出于主观恶意,也应该宽容一点。对所谓“不实报道”的过分敏感,会束缚媒体报道的手脚,最终结果是政府部门失去了一个无处不在的信息提供者,普通百姓也无法及时了解到有效信息,信息不对等矛盾会愈发突出。(舒圣祥)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