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考!死记硬背不管用还得消化了再运用

  不能不看的名师解析

  高考结束,省内名师对今年的高考题进行了集中点评。在名师们看来,今年的高考题靠“死记硬背”的办法是不足以应付的,关键在于要理解和运用。同时,今年的考题也为新课改起到了有效的承接作用。有利于今后的考生寻求一些“四川模式”。

  语文:看似寻常中的创新

  评卷人:朱丹 (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成都市高三语文中心组成员,四川省高考指导委员会委员)

  朱丹对今年高考语文题的第一感觉是“眼前一亮”,体现了命题要求的与新课标衔接过渡的趋势。

  文体方面 今年的说明文阅读考查已由科技说明文拓展到社科说明文,文言文由去年的夹叙夹议散文回复到人物传记,古诗文鉴赏由连续几年的古诗鉴赏转到宋词鉴赏,现代文学作品阅读考查打破多年来的文体选择模式,在去年考外国小说的基础上,今年又拓展到对外国散文阅读的考查。

  创新思维 作文让考生由几何学上的点线面展开联想,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自定立意。要求考生从对几何学上“点”的属性思考出发,或联系社会现实的某个方面,或联系考生的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在联想的思维发散中就有可能产生新的感悟。体现了文理渗透,引领考生把学语文用语文的空间拓展到自然科学领域。

  数学:没有偏题怪题 包括压轴题

  评卷人:李勇(成都市树德中学、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数学教研组组长)

  今年的数学考题,对大多数考生来说,认为还是比较难的,但在李勇看来,难度适中。试卷没有偏题怪题,包括压轴题解答,用到的都是常规思路和基本方法。

  一些试题源于教材或在教材中能找到原形,如理科第(1)、(2)、(3)等13个题目,文科第(1)、(2)、(3)等16个题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理(12)题的原形是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31页中的第3题。

  但试卷也不是容易得高分的。今年的试卷里往往是各类题型的起始题容易但压轴题较难,多数解答题的入手容易但要解答完整却并不简单。

  历史:不考死知识 考历史思维

  评卷人:刘松柏(四川师范大学附中高级教师、历史教研组长,锦江区高中历史兼职教研员,成都市历史中心组成员,四川省新课改专家委员会成员)

  今年历史卷突破了历史学习一味强调死记硬背的误区,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如第37题第(4)问要求考生就“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政府应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举出史实论证自己的观点,突出考查了用史实论证自己观点的能力。此外,第14、19、20、21题,第37题第(2)问、第(3)问,第39题第(4)问等,对考生历史思维层次、历史思维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明显加强。

  此外,今年的考题也体现了浓厚的“川味”。如“宁江机床厂广告”题(第18题),通过宁江机床厂在1979年6月25日在《人民日报》上刊登的推销其产品的广告,考查考生对四川在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开拓创新精神的认识。这是四川历史卷考查乡土历史的一大特色。

  从近几年的历史考题来看,刘松柏认为,四川历史试题已有了自己的模式和风格。

  地理:要懂地理学的社会价值

  评卷人:周介铭(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教授、教育部高等院校地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今年的考题能明确地体现地理学科的社会价值。例如:以“日出时刻的纬度差异、气温的季节分布特征”,体现地理学的时空观念;以“城市热力环流对城郊污染物迁移的影响”,体现地理事物联系的观念;以“我国东北平原与中亚地区环境特征的比较”,体现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观念;以“杭州城市职能的古、今对比”,体现地理事物发展与变化观念;以“湿地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念等。这对今后的考生都是很好的引导。

  本报记者 汪玲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