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杭州交通“肠梗阻”何以通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9日06:08  浙江在线_今日早报

  □本报评论员 王国荣

  中国上班族每天花在上班路上的时间“全球领先”的调查,令很多人纠结。《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显示,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市上班平均花费的时间分别为52分钟、48分钟、47分钟和46分钟。这一来一去,每天上个班大概要花费近两个小时。

  城市规模相对小点的杭州,据调查,平均时间是34分钟,与沈阳一起并列第八。一个现实的例子:从我位于中河路与凤起路口附近的住地出来到体育场路上的单位,步行最多只需15分钟的路程,开车过来的人最多曾花费了40分钟。这并非夸张,而是早高峰道路拥堵时司机们“一步三顿”的真实写照。

  从高处放眼望去,贯通杭城南北的高架路几乎成了高空停车场,其中有些路段,非高峰时车辆也几成“蜗行”,有人说“有时上个引桥都要20分钟”。这个“在路上”的纠结事儿,近日在网上再成热门话题,交警部门为此晒出两个初步调整方案,征求广大网友意见:一是“禁止从文晖路上来的车辆进入体育场路(出口)”,二是“禁止北向南主干道车辆进入环城北路(出口)”,以解决中河高架环北立交段的“肠梗阻”。

  且不谈整条高架“肠梗阻”有多少段,就交管部门能想方设法解决“肠梗阻”并征求网民意见这事来说,其初衷和态度是比较积极的。

  引起这种“肠梗阻”,有其硬件上的先天不足,也有其软件上的后天不善。像中河立交桥与高架衔接存在先天不足,体育场路下口只有靠左侧单边匝道,造成北向南由文晖路上口上高架往体育场路下高架的车辆,与主干道车辆直行及往环城北路方向的车辆形成多股交织,“立交”成了“互交”;像凤起立交上有红绿灯被指“中国特色的立交桥”。除了这些先天性毛病使交通“打架”外,更让“肠梗阻”症状加剧的是那些违法超车和变道的“害群之马”。如果连各行其道、有序行进的起码要求和习惯都做不到,就是再加宽或者增加一层高架路也是徒劳的。因此,在改变交通行为人交通习惯的日常管理和加大执法力度等方面,应该说还有不小的空间。

  境外有许多人多车多路并不宽的城市,但交通照样井然有序。就拿弹丸之地的香港来说,那里交通秩序不是照样良好吗?凡事,人的因素很重要。要想交通有序,城市的建设理念和规划布局固然重要,但人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也很重要。

  当然,我们期盼通过对中河和上塘高架交通的科学合理调整,能够使“肠梗阻”顽症有所缓解和消除,同时又不至于让病灶被“分流”到了地面。因为,除了高架,我们城市其他主干道路的交通压力也不小。消除上班族“在路上”的纠结,也是一项十分迫切艰巨的政绩工程和民心工程。希望出台的方案多听取各方的意见,特别是多听听经常在路上开车者的声音,让最终的调整方案更科学合理,更见实效。只要交通行为人和管理者齐心协力,共同为城市交通营造良好环境,人们“在路上”才会少一点纠结。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