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下乡”运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9日13:51  新闻晚报

  □廖保平

  选择“下乡”,当一个“新知青”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否则,他们虽然在户籍上是“城里人”,但经济上还是城市的边缘人,他们可能会因经济上的软弱而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新下乡”

  运动,就是城市白领在大城市坚守不住了,然后纷纷撒退,从大城回到小城,从小城回到乡村。

  据说,现在形成了一种“新下乡”运动,就是城市白领在大城市坚守不住了,然后纷纷撒退,从大城回到小城,从小城回到乡村。

  我想,现在的白领“下乡”的原因不再是响应政治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大有作为”。而是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有在竞争中心力交瘁,无力进则退的;也有理想破灭,灰心离去的;还有忍受不了大城市的快节奏或是糟糕的环境的……

  只是,在讨论这样一个话题时,我们潜意识里有一种心理:做白领比做农民好,居大城市比居小城市好,居城市比居农村好。因此,与过去“下乡”的政治荣誉感相比,“新下乡”被赋予了更多的无奈。我得承认,城市确实比农村繁华,机会多,信息灵,生活便利……但城市并不是所有人的天堂,这里聚集了全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人,肯定是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必然会在竞争中将一些人淘汰出局。

  因此,“新下乡”运动主要是人才竞争的结果,不是政治运作的结果,是符合人才流动规律的,而不是耗费一代人的青春,浪费人才的违反规律办事。在这场同样深刻的“下乡”运动中,每个人都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位置,而不是被强制规定。其实,即便是“居大不易”,也有很多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通过自己的劳动扎根大城市,而不是退回到原来的状态,这仍然说明他们是某些方面的竞争优胜者。

  不过,早在2006年我就看到一条消息:浙江省台州市最近出现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包括名牌大学毕业生争当农民。

  你可能觉得这是不可理喻的事,但我要告诉你,他们的选择是理性且明智的——当一个徒有虚名的 “城里人”,不如当一个实惠的农民。

  我曾调查过一个城中村,发现村里那些“农转非”的人,他们一旦变成了“城里人”,就失去了土地,也不能从集体经济中获得经济来源。如果找不到工作,就会变成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群体,实际上比农民的处境还危险。

  与这些“三无”群体相比,大学生只不过比他们多了些知识,拿了个学历。如此,选择“下乡”,当一个“新知青”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否则,他们虽然在户籍上是“城里人”,但经济上还是城市的边缘人,他们可能会因经济上的软弱而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挺起胸膛做一个城市市民,而最终被挡在城市化的大门之外。

  当然,现在很多白领“下乡”并非一定要去当农民,他们“下乡”说到底还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像“新知青”之所以多发生在江浙一带,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城乡差别不断消除 (如果条件允许,很多在大城里白领都可能愿意到华西村去当农民)。

  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大城市太拥挤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地区发展太不平衡、城市间发展太不平衡、城乡发展更是太不平衡,才会有一种“进城”与“下乡”的关系。如果发展平衡,这些问题也不会出现。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