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观察,今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确定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随后,浙江、广东、福建、上海、天津、山西、山东等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都在10%以上,一些省份还超过20%,比如宁夏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增幅就达24.9%。据悉,年内还有20个省区市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同时,今年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东西部城市呈现出不同特征:东部城市进行了结构化上调,山区幅度大,沿海幅度小;西部城市则大大增加了上调幅度。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而月最低工资标准又分为两种:一是不含劳动者个人缴纳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费用(简称“三险一金”)的月最低工资标准。二是含“三险一金”的月最低工资标准。
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应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补发所欠劳动者工资,并可责令其按所欠工资的1至5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
记者专访相关社会学专家和劳动保障专家
最低工资标准并非越高越好
日前,记者就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要考虑哪些因素、调整理由等问题,采访了自治区相关社会学专家和劳动保障专家。以下是问答摘录。
问: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理由是什么?
答: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当前,低工资收入劳动者多是在企业一线艰苦岗位从事苦、脏、累、险工作的职工,且以农民工为主体。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不是要求企业就按最低标准发放劳动者报酬。而是劳动者只要提供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不能少于最低工资标准发放报酬。因此,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对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起到重要作用。原则上是一到两年调整一次。1995年,新疆首次制定发布了最低工资标准。之后分别于1996年、1998年、1999年、2001年、2004年、2O06年、2008年7次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调整。
问:确定最低工资标准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按规定,确定和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要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多重因素;确定和调整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要在颁布的月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考虑单位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因素,同时还要适当考虑非全日制劳动者在工作稳定性、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福利等方面与全日制就业人员之间的差异。
问:最低工资标准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答:调整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自治区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其中,含“三险一金”的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不含“三险一金”的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各地确定失业保险金标准、养老金最低保证数、工伤职工伤残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等与之有关的待遇。
问:哪些项目不作为最低工资标准的组成部分?
答:国家规定,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下列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延长工作时间工资;2、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3、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
问:最低工资标准是怎样制定的?
答: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有一套严格的测算体系,主要包括比重法和恩格尔系数法两种测算方法。比重法是确定一定比例的最低人均收入户为贫困户,再统计出其人均生活费用支出水平,乘以每一就业者的赡养系数,加上一个调整数。恩格尔系数法是根据有关数据,计算出最低食物支出标准,除以恩格尔系数,再乘以赡养系数,加上调整数。
举例说:假如某地最低收入组人均每月生活费支出为420元,每一就业者赡养系数为1.87,最低食物费用254元,恩格尔系数0.604。那么,按比重法计算出的最低工资标准=420×1.87+调整因素;按恩格尔系数法计算出的最低工资标准=254÷0.604×1.87+调整因素。
其中,调整因素主要考虑当地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
问:最低工资标准是不是越高越好?
答:最低工资是不是越高越好,值得讨论。相关研究专家认为,最低工资标准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提高得过慢过少,会影响低收入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水平,甚至出现用工荒。但如果提高得过快过多,则会加重企业负担,可能导致企业裁员,从而不利于稳定和扩大就业;如果上调幅度超出当地经济承受能力,还会影响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调整过于频繁,则会干扰市场的正常运行等。因此,对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必须适时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