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油气管道“六年磨一剑”
中缅管道项目六年走来,历经了谈判磨合、外国竞争、西方诋毁,最终水到渠成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云飞、金微发自仰光、北京 “国际反缅势力和反华势力肯定又要叫嚣了,但是他们阻挡不住中缅两国互利合作和传统胞波友谊的发展。”
6月3日上午10时许,晴空万里,缅甸新首都内比都国防军总部泽雅蒂利宫,20多位中缅记者或架着摄像机,或端着照相机,正忙着拍摄。在中国总理温家宝和缅甸总理吴登盛的见证下,中缅双方签署了15项合作文件,涉及能源、贷款、交通、水电站、制造业、汽车组装等领域。其中,中缅能源合作深受多方关注。现场的几位缅甸记者也忍不住在现场议论开中缅油气管道可能带来的“冲击波”。
中石油集团总经理蒋洁敏和缅甸国家油气公司总经理吴敏泰签署了《东南亚原油管道有限公司股东协议》、《东南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权利与义务协议》和《东南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股东协议》。根据协议,中石油集团所属东南亚管道公司作为合资公司的控股股东,负责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营、扩建和维护。
协议签署完毕,时针指向10时28分,温家宝总理和吴登盛总理共同触摸标志中缅油气管道开工的电子球。与此同时,位于缅甸米坦格河畔的管道施工现场机器轰鸣,焊花飞溅,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谈判初期有分歧
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计划早在2004年提出。经过六年的谈判和磨合,中缅油气管道合作协定终于敲定,终于开工建设。
据了解,中缅油气管道总体上是气、油双线并行,从皎漂起,经缅甸若开邦、马圭省、曼德勒省和掸邦,从缅中边境地区进入中国的瑞丽,再延伸至昆明。管道全长约1100公里,预计管线总投资约为20亿美元。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境内段长793公里,中缅原油管道缅甸境内段长771公里。两条管道均起于缅甸西海岸皎漂市,皎漂正在建设配套原油码头设施。
油气管道初步设计输油能力为每年向中国输送2200万吨原油、1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来自缅甸近海油气田,原油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根据规划,2010年中方将在缅甸建成30万吨原油码头,2009年10月31日,中缅原油管道项目工作船码头已在缅甸若开邦马德岛开工建设,今年还要在缅甸开建60万立方米的油库。据香港《文汇报》消息,2013年,中缅油气管道或可通过管道正式向中国输送石油。
谈判初期,中缅两国的关注点不尽相同。对缅甸而言,主要是希望把近海开采的天然气卖出去,缅甸盛产天然气,但石油产量不高。有资料显示,缅甸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10位,已确定的天然气储量为25400亿立方米,已确知的原油储量为32亿桶。但对于中国而言,除了天然气,中国还希望建设一条石油管道,把从中东进口的原油从缅甸输送到国内。油、气两条管道同时铺设则更为经济。
印度是最大竞争对手
在中缅接洽谈判的过程中,中国也面临不少外国公司的竞争,主要来自韩国和印度。
韩国大宇公司早就参与缅甸石油天然气开发,但是大宇公司要把缅甸的天然气液化,并运回韩国或出售给他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在多方的竞争中,韩国处于弱势。
而印度则是中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印度与缅甸也有着良好的双边关系。印度最早的竞争方案是从缅甸铺设输气管道,过境孟加拉国,到达印度。但是印度和孟加拉国在管道过境谈判上一直不顺利。
有媒体报道说,孟加拉国提出的条件算不上苛刻,但印度还是不愿意满足。印度的第一方案因此泡汤。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又提出绕道铺设输气管道,但是这不仅成本太高,而且管道安全上也难以保障。
缅甸选择与中国合作,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长期稳定的中缅睦邻友好关系是重要保证,缅甸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合作伙伴,是无可厚非的。
西方舆论横加阻挠
从计划提出到开工建设,中缅油气管道一直吸引着外界的关注。国际上的反缅政府势力散布谣言,不断诋毁。国际上一些企图遏止中国发展的势力也试图借机推波助澜。
例如2009年9月,西方媒体就曾联手缅甸的流亡组织诋毁中缅合作。当时,由在孟加拉国、印度和泰国的缅甸流亡人士组成的“Shwe天然气运动”组织,发布题为“权力走廊”的报告,声称要曝光中国如何“上马兴建一条横穿缅甸腹地、长达近4000公里的油气管道”。该组织称,“管道将经过缅甸许多村庄,引发强制拆迁、环境破坏及人权侵犯”。
美国之音、路透社等西方媒体都替这个流亡组织做起宣传。路透社声称,该组织发布的报告中说,“缅甸人民面临严重能源短缺,这种大规模能源出口只会加剧社会动荡”。路透社还报道了该组织的警告:外国投资者与军政权做生意面临金融和安全风险的“完美风暴”。
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中国能源网总监韩晓平透露,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的谈判确实出现了一些波折,缅甸身处大国的边缘,它会有一些想法,会有一些担心。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无论波折如何,最终还是要看结果,显然,通过合作能给缅甸带来切实的利益,比如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管道沿线的城市化进程。
据悉,在缅甸修建管道,中国并不是第一个。缅泰合资公司最早在缅甸修建管道,路线是从缅甸到泰国。现在缅甸通过缅泰输气管道出口天然气,每年有20多亿美元的外汇收入。
不久前,缅甸境内发生多起爆炸事件,有舆论因此担心管道安全。而从油气管道的路线图上可以看出,沿途经过缅甸数个少数民族武装区。考虑到当前缅甸国内的政治形势,中缅油气管道是否会受到安全威胁?韩晓平分析,破坏的可能性有,但不大。当然,也不排除第三方实力的存在。缅甸北部的少数民族,应该不会去破坏中国的能源供应,他们与中国保持相对平衡的关系,另外,缅甸军政府还是很强势,不会容忍这种破坏。厦门大学中国经济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本报,对于管道的安全,中国还是有把握的,否则就不敢往那边走。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评论家则认为,让缅甸民众尽早得到实惠,是管道安全的最大保证,缅甸民众是自己利益的捍卫者和守护神。
事实上,中缅油气管道可以带动缅甸石化工业的发展,满足缅甸国内对能源的需求(缅甸每年需要进口大量柴油和汽油),带动管道沿线的经济发展,拉动缅甸整体经济发展,给缅甸民众带来更多实惠。从另一个角度看,缅甸经济发展了,缅甸与所有邻国的经贸合作也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缓解中国“马六甲”困局
随着中缅原油管道项目开工,标志着中国的东北(中俄原油管道)、西北(中亚天然气管道)、西南陆上(中缅油气管道)和海上(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海上通道)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已初步成型,有利于实现石油运输渠道多元化,保障中国能源供应安全。
林伯强认为,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哈石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缓解了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降低海上进口原油的风险。
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狭窄的海上通道,中国目前进口石油的80%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全部进出口货物的60%也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如果马六甲海峡有不测局势发生,那么等于中国能源的“咽喉”可能被卡。因此,中缅油气管道不仅在于它提供了另一个稳定的能源供给源,更将有助于破解一直困扰中国的所谓马六甲困局。“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林伯强说。
不过,韩晓平更侧重于管线的经济意义。他说,中缅管线是通向中国西部的捷径,可以加快西南地区的建设。
有机构预测,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建成后,中国西南地区将新增炼油能力2000万吨/年,年产成品油1277万吨,其中汽油310万吨、柴油840万吨、煤油127万吨。配套的乙烯工程规划建设年产乙烯100万吨、合成树脂153万吨、基本有机原料177万吨装置。
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不仅将填补云南成品油生产空白,而且也将对云南省化工、轻工、纺织等产业产生巨大拉动作用,石化工业将成为云南省新的重要产业。中缅油气管道经过云南多个州市,对推进云南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长远看,中国还可以沿中缅石油管道修建公路和铁路,把皎漂开辟为中国西南地区出口南亚、西亚、欧洲和非洲的货物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