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和谐社会的党建基石
将“服务群众”作为“创先争优”的重要标准,强调“创先争优”活动中要做到“群众得实惠”,这集中显现了执政党的宏大气概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袁元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刚刚结束,中央接踵部署“创先争优”活动。目前,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已全面启动。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学习实践活动的继续、延展和深化。”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中央党校资深党建专家叶笃初说,“学习实践活动重在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创先争优则是一个经常性推动工作,两者紧密衔接。”
从时间点上看,今年“七一”党的诞生纪念日即将到来,如果再前瞻党的大事年表,可知2010年秋冬之际将有一次中央全会——十七届五中全会。2011年7月将是党诞生90周年,2012年下半年,依党章规定将要召开党的十八大。
“在此背景下启动‘创先争优’,正是为了提升全党的党建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的威信,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塑造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战斗力,以此迎接党的诞生90周年和党的十八大。”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张希贤认为。
“新一轮‘创先争优’,出自党的十七大尤其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决议,而落脚点将是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使我们党和国家出现新的更加喜人的面貌”,叶笃初这样说。
如何延续好、扩大好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如何增强“创”的活力,加大“争”的力度,有效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服务发展的热情?如何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来夯实党的组织基础,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广大党员关注的焦点。
着力夯实党的组织基础
“中国共产党对于抓基层打基础的认知,应该说是早已成竹在胸,从未动摇或有丝毫懈怠。‘支部建在连上’就是明证”。叶笃初告诉本刊记者,改革开放以来,召开过最重要的两次专题研究讨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中央全会,即十四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届四中全会,这两次会议都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给予足够分量加以推进。
而当前中央提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其直接来源即为党的十七大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受访专家分析,在党的十七大在关于党的建设的部署中,明确提出开展两项活动,一是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二是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而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第六部分则详细地规定了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和增强党员生机活力的任务、要求及措施安排。
“这两项活动的主题与根本要求是一致的,都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张希贤分析,学习实践活动作为集中教育活动,重在解决党内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党的建设的经常性工作,重在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在平时工作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发挥先进模范作用。
“如果把前两年半全党性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视为夯实政治基础的话,那么后两年半着重于在广大基层党组织及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则是夯实组织基础的最新努力,将使政治基础同组织基础互为照应,相得益彰”。叶笃初认为,对于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来说,要永葆青春,既要夯实政治基础,亦需夯实组织基础。前者根本由思想理论及其衍生的大政方针政策谋划所决定,后者根本靠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组织运行及党员队伍状况所决定。
他分析说,作为经常工作而实施的“创先争优”活动,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相联系、互为推进的原理。其意义是作为党的建设整体布局的一部分,同巩固思想基础相照应,着力于夯实组织基础,从组织机制、运作实施上下功夫,实现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共产党员队伍建设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从长远目标讲,将使数以百万计的基层党组织,得以充分巩固和发挥张力;使数以千万计的党员队伍达到较高素质和较好构成的水平。
找准“基层建设”的着力点
在中央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中,对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分别为: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和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和带头弘扬正气的“五带头”。
“对照中央的明确要求,这‘五个好’正是对应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实践中暴露的突出问题,说明我们的党建工作越抓越有‘门路’、越来越务实了”,张希贤这样分析。
他认为,目前从基层党组织的情况来看,对照“五个好”、“五带头”的标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仍有待提升。特别是“工作机制好”,应成为基层组织建设的探索重点。“目前存在的党的工作行政化、党的活动娱乐化、党员管理自由化等问题,都需要健全工作机制加以应对。当前党员作用发挥缺少平台、缺少管道,党员对发挥作用感到‘无力’,都是因为工作机制还不健全。”
而接受本刊采访的有关权威部门专家调研发现,当前,基层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不容回避。比如,少数农村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理想信念动摇,思想状况与党的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自身理论学习没有制度化规范化,再加上基层(特别是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缺少先进的健康的精神文化活动占领阵地,少数党员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有的党员在群众中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在村级事务中起负面影响。
少数基层党支部班子软弱涣散,忽视党员思想建设,管理混乱,组织不健全。有的地方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出现经济“空壳村”,缺少活动场所和阵地;有的地方虽有场地和设施,但党组织活动并未真正展开,少部分村党组织负责人不重视党员学习,不组织党员活动,制度流于形式。而对外出流动党员则疏于管理,外出党员长年不与党支部联系,不交纳党费,很少参加组织生活,不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而由于大批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壮年农民外出,基层发展党员难、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后继乏人”问题仍然存在。
少数基层党员干部缺少带领群众致富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部分基层干部文化素质偏低,党员队伍老化,有的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够,缺乏开拓创新意识。而在现代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林权纠纷、公平公正、干群关系等问题都易引发矛盾,这也对基层组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方式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随着新型农村经济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党员的流动性和多样性日益增强,对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活动方法都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大部分农村党组织设置仍停留在按地域划分的模式上。党组织的设置形式与经济组织形式不相一致,给党组织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而有的非公企业党组织找不到工作切入点;有的党组织活动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缺少吸引力和有效性;有的非公企业业主对在企业建立党组织支持不够,等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党组织的作用和地位,影响党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的发挥。
服务群众是最重要标尺
从中央的部署安排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还是争当优秀共产党员,都要强调“服务群众”。在先进基层党组织的“五个好”中明确提出“群众反映好”;在优秀共产党员的“五带头”中亦载明了“带头服务群众”。
“新形势下的‘创先争优’,最大的亮点和热词是服务群众,让群众得实惠,这同党的十七大以来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发展党内民主、吸引群众参与的决策完全一致,大有‘新人耳目’之效”。叶笃初分析说,“群众反映好”的内涵是“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党员在群众中有良好形象,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带头服务群众”的内涵是“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自觉维护群众正当权益”。
将“服务群众”作为“创先争优”的重要标准,强调“创先争优”活动中要做到“群众得实惠”,这集中显现了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宏大气概。受访专家认为,这是一个很过硬的标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个长期执政党,要求自己党员不谋私利,而且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确实为人民造福。这样的党才是靠得住的、才是人民群众所拥护和衷心爱戴的”,叶笃初这样说。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这个基础,深植于广大农村、工厂、学校等一线。在此次活动中,中央提出“县一级是关键”。
“落脚点在县团级、县处级,这是因为县级以下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也是党的执政基础中的薄弱环节。如果能够将县级以下的党建责任制落实,将盘活基层党建全局”。张希贤分析说,过去抓基层党建,着眼于乡镇一级,但实践中发现,随着党员流动性和地域性的加强,不到县一级“统”不起来。到了县一级,不平衡的党员队伍分布可以重组、工作可以重新整合部署。
“在现行的党和政府体制构架中,以及社会其他类组织体制构架中,县团级、县处级以及其他具有相同或相等地位作用的部门,都具有承上启下、令行禁止的不可替代的功能。他们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对基层的影响很大。”叶笃初认为,“创先争优”作为经常性工作,要持久、连续地推行、督促、检查及评价,离开了县一级领导及示范,就只能是“停摆”或“断档”,其不良后果不是少量而是“差”一片乃至“乱”一片。这种危局不是我们所愿意见到的,也不是广大党员所能够接受的。由此,理所当然地要强调县一级党委要负起责任来,尤其是主要责任人要负起第一责任来。
与以往不同的是,“创先争优”活动中融入了更多新鲜经验和当代特色,在某些方面甚至是更加适应新生代的干部和“80后”的年轻党员,包括其政治阅历、知识结构、思维特点和活动方式,等等。例如,人民网发动网友参与,就“五个好”、“五带头”作问卷调查。还有一些地方试点推动群众评论,等等。对于这些新鲜事物,叶笃初认为,新形势下的“创先争优”必定是充满活力和富有生气的。同时,他强调,富有生气同务求实效应该是统一的。“创先争优”取得实效,将是一个不断努力、持之以恒的长期过程。从总体部署本身就可看到,它是同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格格不入的,更非靠装点门面、摆花架子可奏效的。最重要的是要带来一股正气,有利于党的形象,有利于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在这个意义上,正确推进‘创先争优’,将是对文风、党风、政风的一次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