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乱,有点乱。”说起该区教师队伍发生的一起连环顶替案的复杂程度,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教育局纪检室负责人李洋笑称。
这起连环顶替案,先是不符合条件的A,以符合条件的B的名义获得了小学教职,一年后,B举报A,A下岗,B上岗;但A也举报B,说B在中专时,也是顶替了别人的学籍,且在上岗当教师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履历、资格造假行为。
2008年1月,阜阳市颍泉区人民检察院对这起连环顶替案进行了调查,结论是情况属实,并形成《检察意见书》,要求对责任人进行必要的党、政纪处分,对B的教师身份作出处理。
然而,两年过去了,责任人未受处理,B也依然是教师身份。
这一顶替案,也暴露出某些地区基层教师队伍一度出现的管理混乱、水平参差等问题。对于加强基层教师队伍建设,具有警示意义。
顶替堂弟当教师,遭举报后下岗
初见袁磊,很难相信他身份证上显示的出生年份:1979年。
“我是1973年生人。”袁磊毫不隐诲,他的身份证上,姓名、出生年月以及身份证号都属于他人。身份证上的名字叫“袁淑田”,自袁磊26岁以来,不论是当老师那两年,还是出去打工的那几年,他都叫“袁淑田”。
他也早已习惯了这个身份,在被称为“袁淑田老师”那两年,他还颇有身份感和些许自豪感。今天,在举报他人的材料上,他都是署上两个名字:袁磊、袁淑田。
1999年袁磊是在以亲叔叔儿子的名义当上了小学教师,堂弟当时叫“袁淑田”,1998年毕业于安徽省淮北财政学校(现已更名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但堂弟毕业后未能获得正式工作,选择了外出打工。
1998年,阜阳市颍泉区根据区委13号会议纪要文件下发通知,历届没有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宁老庄职业高中进行教师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者,可以转为国家正式教师。
袁磊初中毕业后不久即外出当兵,从1991年到1996年一共服役5年,回来后,他一直没有正式工作。
有一天,袁磊去堂叔家,才知道堂叔用了堂弟“袁淑田”的名义,竟然取得了培训指标。但堂叔40多岁了,家里又有两个小孩,当上教师后,恐怕也不能养家糊口。
袁磊上岗当上小学教师后发现,自己每月工资才130元,由乡镇发放,还不能按月发,而是在每年的夏收和秋收分两次发。
袁磊说,堂弟“袁淑田”正是因为嫌工资低,才没回来参加培训。“他自己不想要这个资格了”。“我说二叔,你不去我去吧,他说你去就去吧”。
1999年7月,袁磊参加了宁老庄教师岗前培训班,8月,经考试成绩合格,取得《阜阳市颍泉区教师培训结业证》,随后,被分配到颍泉区闻集镇尚营小学任教,担任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老师。此后,袁磊就变成了“袁淑田老师”。
这之后,袁磊又用“袁淑田”这个名字办理了身份证,并完成了转干等手续。
然而,“袁淑田老师”这一身份所带来的荣耀,在2000年3月某一天戛然而止。这一天,时任闻集镇教育办公室主任的尚从忠通知他停课,等候通知,理由是他的教师资格遭到了他堂弟“袁淑田”的举报,告他冒名顶替。
袁磊这才知道,堂弟外出打工回来后,也想要教书。
袁磊想,自己的身份被识破了,教不成了,也就罢了,但堂弟没有参加过教师岗前培训,不符合13号会议纪要文件“非师范毕业生安排一部分到边远乡、镇任教,必须经过宁老庄职高有关学科培训”的精神。
然而,2003年,他却获知,有人用“袁淑田”的名字在闻集镇另一所小学任教,此人正是堂弟。
他认为堂弟是看到了当教师有好处了,才“使了力”。“2000年以后,当教师越来越吃香了,发财政工资,一个月有800多元,还按月发,在农村算是不错了。现在涨到了1000多元。”
袁磊不干了,他也开始举报,并声称堂弟本名也不叫“袁淑田”,也是顶替了别人的名字。
一个人名下出现两张照片
袁磊说,堂弟本名袁永田,初三那年,因为考得不好复读了一年再考,为了继续享受应届生所能带来的好处,他使用了同村另一位应届生的名字,此人才是真正的“袁淑田”,但这个真的“袁淑田”已经举家外迁。
6月12日中午,记者来到闻集镇王郢小学,想要找正在这个小学任教的袁磊的堂弟了解事实真相,但学校有教师声称“袁淑田老师”没来上课。拨打他的电话,也始终无人接听。
此前,安徽《市场星报》记者曾找到他核实情况,袁永田一口否认自己是冒充的,并解释说袁永田是曾用名,“当记者问到他父母名字时,却支吾说记不清了”。
袁磊认为,堂弟支吾的原因,是颍泉区检察院调查发现,在一份《安徽省阜阳市初中毕业生登记表》上,贴着堂弟的照片,姓名写着“袁淑田”,父母一栏却分别填着“袁贺付”和“巫连云”,而自己的叔父叔母、也就是袁永田父母的真实姓名叫“袁贺洪”和“钱令英”。
除此之外,袁磊指称,堂弟为了上岗,又重新伪造了一套手续,从而获得了担任国家正式教师的资格。比如《阜阳市颍泉区教师培训结业证》,就与自己的一模一样,连编号都一样,只是照片作了更换。
在一份材料中,袁永田对此辩称,是他本人参加了宁老庄的教师岗前培训,只是留影时正好有急事,便请袁磊代他留影,并指称是袁磊窃取了自己的档案和身份。
袁磊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他说,留影并不重要,堂弟何须要找人代替?同时,袁还拿出1999年参加岗前培训时班主任的书面证明材料,力证是自己而不是堂弟参加的培训。
袁磊认为,堂弟要顶替自己,获得工资,肯定存在身份问题,发工资是要发到卡里的。他去银行查询过,发现自己名下的工资一直在发。
果然,2007年,堂弟向闻集派出所报案,说自己的身份被袁磊窃取,派出所虽然找过袁磊,但后来此事不了了之。
《市场星报》记者在调查此事时,在闻集镇派出所看到,在公安部门相关网站上,“袁淑田”的名字下面,出现了两张照片,一张是袁永田的,一张是袁磊的。除此之外,出生年月、住址等身份信息完全一致。
两年未处理
2007年,不满袁永田身份被“洗白”的袁磊,向颍泉区人民检察院举报,认为闻集镇中心学校校长尚从忠有渎职行为。
经过调查后,颍泉区检察院于2008年出具了两份检察意见书。
其中一份《检察意见书》写道:“我院在办理闻集镇中心学校校长尚从忠招收公务员徇私舞弊一案中,发现尚从忠明知闻集王郢小学教师袁永田顶替袁淑田的学籍考的淮北财校,毕业后没有参加宁老庄转岗培训,是袁磊培训的。尚从忠将袁永田顶替袁淑田的名字及袁磊宁老庄培训的档案材料、袁磊顶替袁淑田干部履历表报区教委,使袁永田冒充袁淑田的名字,转为国家正式教师。”
《意见书》对此事的处理作出了建议:对尚从忠,建议给予“必要的党、政纪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在30日之内函告我院”;对袁永田,建议区教育局按有关规定,对他的教师身份作出处理,同样要求处理结果在30日内函告。
然而,6月12日,记者见到尚从忠时,他却表示,他也是在网上看到建议要对他处理的。他表示,区教委没有对他进行过处理。
尚否认自己是知情者。他辩称,袁永田虽然是顶替他人的学籍考的淮北财校,但这种情况在农村很普遍,只要确实是他上的淮北财校,就符合转岗条件,“他自己又说跟袁磊达成协议,是自己参加的岗前培训,且拿出了协议,我认为他符合任职条件”。
他表示:“这里面是不是有问题,我们没有严格审查。”
记者问,检察院出具《检察意见书》后,为什么没有对袁永田的教师身份进行调查处理。尚从忠说,袁永田经过将近10年的工作,得到师生的高度评价,“应该变成了一个合格的教师”,所以资格也一直没有取消。
此前,袁永田也向媒体提供了自己一系列从教以来的荣誉证书、获奖证书,以证明自己的任职能力。
袁磊对检察院出具《检察意见书》两年多后,仍然没有一个说法非常不满意。这两年来,他一直奔波于各个部门之间“讨个说法”。
6月12日,颍泉区教育局纪检室负责人李洋告诉本报记者,他们认可颍泉区检察院作出的调查结论,将很快研究调查处理此事。
这一事件折射出基层教师队伍及基层户籍制度管理的混乱。袁磊说,那次转岗招聘基层教师,参加培训的近300人,“都是没有找到工作的,全部都拢到教育上去了。”
“那时候有人连顶替都不愿去,因为月工资才130元。”袁磊说,“师资差到什么程度?有些老师教数学,只能教一二年级,因为三四年级的连他们自己都不会。”
本报阜阳6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