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新西兰奥克兰6月17日电跨越半个世纪的深情——记习近平副主席会见老挝友好人士
新华社记者吴黎明 李勍
几张黑白照片,相纸发黄,印记已淡。会见厅里的人们细细翻看,沉浸在感动和温暖中。两个国家,跨越半个世纪的深情厚意,穿越岁月、娓娓道来。
当地时间6月16日下午,在对老挝短暂而紧张的访问期间,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专门安排时间,会见老挝友好人士。
这是一群不寻常的客人。10位友好人士都是老挝革命前辈贵宁·奔舍那的后人。其中7位是兄弟姐妹,对中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中国,有他们父亲贵宁的挚友,有他们困难时的浓浓亲情,也留下了他们求学的青春足迹,更培育了他们对中老友谊的信念。
这是一次不寻常的重逢。上世纪60年代,他们都在北京市八一学校等地读过书。再相逢,竟是从北京到万象,昔日的青春少年,如今不少人已白发染鬓。习副主席念念不忘这些“老同学、老朋友”,刚一落座,就说:“时隔半个世纪,他乡遇故知,很期待、也很欣喜……”他望着贵宁的次子萨马诺:“我记得,你小时候胖胖的,他们叫你‘小胖子’。”笑声中,萨马诺眼圈红了:“没想到您还记得我们。”
这是两份不寻常的礼物。贵宁·奔舍那后人送上三张老照片,习副主席送给他们一本相册。语言怎能追上记忆的奔涌,岁月又怎能阻断情谊的延续此时,这不谋而合的礼物,胜有声、更有情。
一张张照片,穿越时间隧道,叩响了历史大门。谈话一次次被掌声打断,泪水一次次夺眶而出,感怀同学友情、感念中老友谊、感奋两国未来……
三张照片 浓缩历史情怀
上世纪50年代末,贵宁·奔舍那创立老挝和平中立党并担任党主席。贵宁·奔舍那的四女开芸,拿上三张照片:“这是我们家的珍藏。”
习副主席站起身来,郑重收下这份珍贵的礼物。
照片中,毛泽东主席和贵宁先生促膝交谈。毛主席神采飞扬、嘴唇轻启。贵宁微笑着侧耳倾听历史的足音。
还有一张,周恩来总理和贵宁先生并肩走出人民大会堂。周总理微侧脸颊,和意犹未尽的贵宁继续畅谈。
对五六十年代的那段历史,习副主席记忆犹新:“中老友谊是由老一辈领导人共同缔造和培育的。你们的父亲贵宁先生在世时,高举爱国、和平、中立旗帜,深切同情和支持老挝革命力量爱国阵线,坚决抵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干涉,为争取国家和平和民族独立作出重大贡献。在筹建老挝第一、第二次联合政府和1961年出席日内瓦会议期间,贵宁先生同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相识相知并结下深厚友谊,是中老友谊的重要缔造者。”
倾听历史的足迹声……
峥嵘岁月中,两国老一辈领导人,殷殷鼓励、相互支持,是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1963年,对贵宁·奔舍那后人来说,是困难的一年,又是温暖的一年。贵宁被暗杀,中国领导人及时伸出援手,安排贵宁夫人携子女远赴北京,在八一学校、史家小学等地读书,直到1970年返回老挝。
开芸说:“母亲89岁了,得知我们今天和您见面,很激动。”习副主席说:“请你们转达对老人家的衷心问候,祝她健康长寿。”
贵宁的三子宋玛,接过话来:“我曾在中国买过一本书,书中记载了老一辈的友谊和交往,读了很感动。”习副主席深有感触地说:“中老关系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成果,离不开两国几代领导人的共同努力和精心呵护!”
一本相册 见证友谊长青
“我也有照片送给你们,是当年我们学习过的地方”。习副主席拿出一本相册,这是他在北京时特意叮嘱工作人员准备的。
“当时你们很引人注目,我记得,男生穿着古铜色灯芯绒服装,女同学身着民族服装,很多人都认识你们。”
“八一学校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军区荣臻学校,后来迁入北京。记得同学们相互帮助结对子,一帮一、一对红……”簇拥着习副主席,聆听着他的回忆,当年的校友们心绪难平。
“这是当年的老礼堂和住宿楼。”习副主席指着照片上两栋斑驳的楼房说。“甲楼、乙楼!”不知谁脱口而出,人们发出会心的笑声。
“当时中央领导很重视教育。我还清楚地记得他们说:‘宁可我们喝点盐水,也要让学生娃们吃上菜。我们的条件再艰苦,也不能苦了这些老挝留学生’”……
如烟往事、年少友情,拂去尘埃扑面而来。宋玛真挚地对习副主席说:“现在我们兄弟姐妹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在中国的学习和教育,那段日子终生难忘。我们将全心全意为发展中老友谊服务。”
贵宁的五子宋本掏出一本火红的毕业证书:“受益于中老两国的党际交流,我后来再赴中国学习,在中央党校读书。”
两个年代、两次苦读,他们对中国的挚爱、对中老友谊的传承,历久弥坚。
根脉坚守,枝叶繁茂。如今,贵宁的儿女们都已成为国家的栋梁。“你们都在老挝各条战线上担任或曾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又成为了中老现实友好的缔造者。”习副主席说:“希望你们为中老友好事业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座还有两个年轻人——贵宁的孙辈阿马丽和坤康。习副主席亲切地说:“两国年轻人要共同努力,秉承中老传统友谊,弘扬优良革命传统,使中老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
中老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友谊,好似佳酿,跨越半个世纪,经过时间的积淀,代代相传,愈加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