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方频遭暴雨挑战催变城市治水理念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1日18:14  新华网
南方频遭暴雨挑战催变城市治水理念
6月17日,在桂林市劳动路,一名女子涉水回家。新华社发(王仲康 摄)

南方频遭暴雨挑战催变城市治水理念
6月17日,一辆公交车通过桂林市积水的街道。新华社发(唐艳兰 摄)

南方频遭暴雨挑战催变城市治水理念
6月17日,在桂林市劳动路,居民乘竹筏出行。新华社发(王仲康 摄)

  新华网无锡6月21日电 (记者 蒋芳 蔡玉高 孙丽萍) 5月以来,中国南方地区持续遭遇暴雨侵袭,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等11省区市受灾严重。由此而造成的内涝问题成为近期困扰中国城市的燃眉之急。

  21日在无锡举行的上海世博会“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主题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虽然极端气候是造成此次涝灾的直接原因,但也暴露出城市水泥“硬壳”下排涝系统的“软肋”,让城市治水能力潜在的诸多问题“浮出水面”。

  “以前提到城市洪水,多半是外洪、江河泛滥、山洪暴发,采取城市外围的河道沟渠建设和堤坝的加固应对。城市内涝,曾经一度不被重视。”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闪淳昌说。

  这种不重视和滞后带来的后果日益令人担忧。广州市在半个月时间里连续发生两次水漫全城的现象,1.3万辆汽车遭遇“没顶”之灾,更引发超亿元的巨额赔偿争议。在江西、福建、湖南的多个城市,市民的汽车、住宅、商铺遭淹,大水堵路、火车酮、储备粮受损等问题也接踵而至。

  中国其他城市也存在同样隐患。近几年,每年6至7月的梅雨季节到来时,江苏省南京市在大雨中屡屡化为“泽国”。南京市市政公用局副局长郑永亮曾表示,防涝成了每年夏季城市应急的“必修课”。如何治水,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安全的新命题。

  据统计,中国城市数量已从新中国成立前的132个增加到2008年的655个,城市化水平由7.3%提高到45.68%。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已从1949年的10个,发展到2008年的122个。

  闪淳昌分析说,中国从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爆发后非常重视防治洪灾,在长江、珠江、黑龙江等“大江大河”都修建了足以防治百年一遇洪水的防洪设施。但与此同时,却忽视了城市内部、“小江小河”的排水排涝设施建设,城市排水泄洪能力不足,以致疲于应付涝灾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却总是难以标本兼治。

  印度计划委员会前委员基里特·帕里克认为,城市内涝是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都会面临的问题。城市规划不合理,地下排水系统跟不上实际需求;城市道路”硬化”,水泥路影响排水效果;城市中的草地、森林面积有限,难以承担起城市排水的功能。多种因素结合起来,导致了城市的排水系统非常“脆弱”,经不起突发性、局部的强降雨考验,从而发生比较严重的灾情。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研究中心副主任程晓陶表示,目前应该进一步健全水灾应急管理体系,科学制定防汛应急预案;由于应急预案的实施需要短期紧急调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需要以立法的形式明确相关单位的责任义务与协调机制,以及应急预案的启动程序。

  事实上,在暴雨的考验下,中国城市治水理念正在发生着积极变化。广州市三防总指挥部指挥、市水务局副局长欧阳明表示,新时期广州治水思路将实现重大转变:从农村水利到城乡水务转变;从治理洪水到管理洪水转变。今后一段时间,广州将着力提高全市排水系统防洪排涝标准,进一步提高排水系统防洪排涝标准,并规范地下空间的建设管理。

  一些新兴城区也开始日益重视城市治水的基础设施建设,认识到在强化市政建设规模的同时,城市防洪等基础设施同样刻不容缓。在苏州工业园区,原本所处地域水网密布、地势低洼,通过整体规划,深挖9米铺设直径2米的排水管道,使得园区在强降雨到来时仍然能够从容排涝。

  与会专家表示,水安全是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治水也必须着眼于整个城市系统的安全,既要做好新城与旧城的衔接,也要放眼未来,充分考虑城市人口、城市建筑剧增等多方面因素,提高管网建设标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难题。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治水 洪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