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1日央视《新闻1+1》播出《作弊,新的“高科技”产业?》,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在刚刚结束的英语全国四六级考试里面,在黑龙江哈尔滨一些考生使用了非常高科技的手段,进行里应外合的作弊,我们先来看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今天全国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进行,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多所大学出现了猖獗的作弊现象,令人触目惊心。考试还未开始,很多参加考试的大学生就收到了考前答案。
记者:
发过来了吗?
学生:
发过来了。
记者:
你们都是手机发答案?
学生:
对。
记者:
考前答案吗?
学生:
对。
记者:
你这花多少钱买的?
学生:
300元。
解说:
考试开始后,购买了作弊器材的大学生,还可以收到准确率更高的考中答案。
记者:
你这答案哪儿来的?
发送答案人员:
也是他们(贩卖答案者)给发的。
记者:
通过QQ就发过来了?
发送答案人员:
对。
记者:
你们念,还是给他(考生)发过去?
发送答案人员:
念。
记者:
51(考试题)来了吗?
发送答案人员:
对,都来了。
记者:
11(考试题)开始32314。
解说:
四级考试结束后,记者将所接收到的答案,与考试后发布的参考答案进行了比较。大学生们考试前拿到的答案相对正确率约为23%,而考试中接收到的答案A圈相对正确率达到70%,B卷相对正确率竟然高达82%。
我们最关心的是参与作弊的学生到底有多少?
贩卖作弊器材人员:
那么多考生,我还能骗你这一个。你瞧我们设备出口多少了,你看看,那一麻袋(橡皮作弊器)。你看现在剩多少了?
记者:
你们一个宿舍都买了?
学生:
一个班(都买了)。
记者:
那你们一个班都买了?
学生:
嗯。
解说:
在国家四六级考试开考之前,在哈尔滨的这些高校里,作弊到底有多疯狂?看看这些景象。在学校的教学楼、学生宿舍,甚至是公开的告示板、广告栏,到处都贴满了贩卖四六级英语考试答案的广告。撕下广告,打通电话,接下来发生的都是真实的。
字幕提示:
时间:考试前一个月
镜头:校园形形色色的四六级小广告
同期:
你考题我就能给你发答案。
同期:
我们这个是一手的800元。
同期:
我们是有专业的枪手。就是在那个(考场)里面进行考试,然后把卷子照出来的。
同期:
我们跟你签协议保过,你没抄着也算,下次还让你免费考。
字幕提示:
时间:考试前一周
镜头:四六级作弊交易
贩卖作弊器材人员(男):
看这样,把它(耳机)塞耳朵里,把眼睛(接收器)戴上。
贩卖作弊器材人员(女):
你就像我这样子似的,你就在这个角度,自己看着,这么抄。
字幕提示:
时间:考试前两天
镜头:作弊器信号测试
记者:
点一下开机,然后设置是吗?
贩卖作弊器材人员:
对。
记者:
往下滚动一个,我现在收到了。
解说:
发广告,买器材,甚至还要签协议,并进行多次有效测试。一切都在公开半公开地因为,这就是记者看到的2010年哈尔滨市多所大学的全国四六级英语考试,作弊疯狂,产业化服务,参与者众多。在昨天媒体大篇幅地进行曝光后,今天记者再次来到这几所高校,看到之前拍到的四六级作弊的小广告,大部分都被撕去,不见了踪影。但在媒体监督之后,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介入,不知道如此猖獗的舞弊行为会不会“春风吹又生”。
主持人:
岩松,我不知道你看完,作弊作成这样,你心里什么感受?
白岩松(评论员):
作听《焦点访谈》播出了这个节目,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头,《焦点访谈》针对各种考试作弊做的节目也有十多期,但是你会发现呈现出的结果是作弊反而逐渐升级了。曾经听过一句话是“不怕流氓无耻,就怕流氓高科技”,现在看来这句话要套用到作弊上了,“不怕作弊无耻,就怕作弊高科技”。
你看在刚才的片子里,所呈现出的细节,不管是作弊用的橡皮,还有眼镜等等,都是在考试里头,让人有的时候让人有点防不胜防的,而且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但是当今天、昨天很多的媒体都在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今天你找相关的评论是很困难的。
主持人:
很多人是麻木了吗?
白岩松:
该说些什么呢?该评论些什么呢?我觉得这样的现象恐怕让人更担心。
主持人:
好,接下来我们就连线报道这条新闻的本台记者王跃军。
跃军,你好。
王跃军:
董倩,你好。
主持人:
刚才我们通过你拍摄的短片看到,里面作弊的这些孩子,在接受你采访的时候,他们似乎表情很无所谓。你采访的时候,这个细节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王跃军(本台记者):
对这个报告我们跟踪了几天,我的感觉是习惯成自然。我们所说的习以为常。因为四六级考试,这么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通过通信手段作弊的现象比较多。我们在采访过程中,因为哈尔滨一共有二十多个考点,我们采访的其中的5个高校,这5个高校的学生可以说是五湖四海。从全国得到的信息来看,实际上这种作弊,从全国来看是比较普遍的,这是其一。
其二,对于这些学生来讲,这个考试是一个水平考试,而不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对于学生来说不存在一种竞争性。我达到一定分数就可以了,你好,我好,都过就好。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也不会有一个嫉恨的心理。
再有,四级、六级考试在社会上来讲,从用人单位上来讲,它实际上相当于一个“敲门砖”。
另外,学生们还认为,学校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学校来讲,如果学生考得好,就意味着它的合格率高,意味着它的就业率高,意味着学校的声誉要好。所以说各个方面的态度决定了大家习以为常。
主持人:
刚才你说的习以为常,这个“习”是作弊的“习以为常”吗?还是对考试不重视已经习以为常了?
王跃军:
我觉得两方面都有。
第一,这个习以为常,是这几年来,通过高科技的手段,现在叫做什么呢?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在高科技的手段越来越高,防范的手段越来越差,成功率也就越来越高地大家觉得从技术角度来讲习以为常的。
另一方面,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四级六级好事,大家作弊成功而不受谴责,而带来好处,大家也认为习以为常。
主持人:
跃军,在你采访的过程中,因为你在报道这件事的时候,考试正在进行,你在采访这些提供作弊相关人员的过程中,你不怕被他们发现吗?或者说他们对你是什么样的防范的态度?
王跃军:
刚才我提到的“习以为常”,对于他们来讲,也是习以为常。这个“习以为常”体现在哪儿呢?从常态当中来讲,很少有人去监管,很少有用有效的手段对他们监管,所以他们并不会有特别大的防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我们来讲,采访也比较成功,对于他们来讲,应该说放松了警惕性,他们常态当中觉得不会出现那么严厉的来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