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元良 民办高等教育先行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5日08:20  南方都市报

  

王元良民办高等教育先行者

  我坐在后排,很隐蔽,常常是我走了,学生还不知道我来过。——— 王元良

  ■ 人物档案

  1948年生于吉林省伊通县。1972年4月至1975年11月在吉林大学物理系气象专业读书。1975年12月至1978年5月在吉林大学物理系气象专业做教师。1978年6月至2000年6月在吉林大学教务处工作,2005年11月起兼任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院长。同时还兼任教育部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理科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珠海市第六届政协委员,珠海市第二届社科联副主席。

  ■ 人物点评

  短短六年,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获得了教育部的高度评价,他也成了创办民办高等教育模式“独立学院”的先行者。

  在珠海三灶镇的草堂湾,上世纪末,一群考古学家拨开了新石器时代沙丘遗址的千年迷雾,让后人领略了先民渔猎生活的丰富画卷;本世纪初,一批珠海大学园区的开拓者又在此兴建了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先例的独立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经过短短六年的努力,该院就获得了教育部给予的“堪为全国独立学院规范化办学的典型”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国300多所独立学院中跻身前十强。作为一手创办起该院的院长王元良,功不可没。

  “珠海美丽安静,适合办学”

  和王元良院长的谈话从该校创立的初衷开始,他告诉记者,起初教育部要在全国批重点大学设立软件学院,吉林大学就委 任 他 组织申报。

  随后,学校委托王元良到南方考察,“我在南方走了一圈,广州、深圳等地都考察过,最后还是觉得珠海这个地方,美丽安静,没有那么多浮华的诱惑,适合知识分子生存,也适合办教育。”

  王元良还透露,当时珠海市政府正在筹建珠海大学园区,希望吸引一批高等院校来此办学,所以“给我们的办学条件也比较优厚”。

  打造“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

  所谓“独立学院”,是指高等院校和社会力量合作办学,但并不占用国家财政的办学模式。身为独立学院的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也遭遇过办学资金窘困的局面。学院最艰难的时刻是2004年,最初的投资方突然撤资,给草创之初的学院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王元良告诉记者,好在当时吉林大学本部给了很大的支持,随后珠海华政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及时跟进,成为新的合作办学伙伴,先后投资了18个亿才最终使学校渡过难关。

  如今,经过6年的发展,该学院已经成为涵盖经济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6大学科门类36个本科专业的综合性大学,每年有近2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在此深造。

  此外,在学校的办学定位上,王元良主张应有别于吉林大学本部的“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方向,应该将其打造成一所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国内一流和在国际上知名的“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在办学模式上也特别针对珠海“量身定做”了一些专业和合作办学计划,“比如派遣学生赴台学习飞机制造就是为了珠海的航空产业园培养人才,而和长隆集团的合作就是面向横琴的旅游区而展开的。”

  时常“潜伏”进课堂的校长

  如今,王元良仍然工作在教育岗位的前线。他每天要处理各种文件,主持重要的会议,还会跟各系主任会谈,身居校长“高位”的他仍然会抽时间不定期“突袭”,潜入课堂和学生一起听课,了解各学科教学情况。“我坐在后排,很隐蔽,常常是我走了,学生还不知道我来过。”

  他还告诉记者,为了保持充足的体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他一般每天早上六点半到学校泳池游上一个钟头的泳,晚上饭后会沿着校道绕校园散步,“经常能碰上学生,他们都会跟我问好,有时还聊上两句”,说起学生,王院长一脸欣慰和满足。

  采写:南都记者 陈静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