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浩翔 “赌徒”凶猛
本刊记者 余楠 发自北京
那是一段最绝望的日子,至今彭浩翔回想起来仍唏嘘不已。“那时候我差不多已经放弃了做电影导演的梦想,我都不好意思跟人说。”
他言下的谷底岁月是1997年。回归之年到底会站在一个怎样的时空节点,很多港人也是后来才逐渐看清。这一年全港电影产量189部,演员黄秋生感慨“港片将走向衰败”时,业内外称他是“白痴”、“神经病”。好莱坞大手笔《泰坦尼克号》和《失落的世界》在全港席卷近两亿票房后,金融危机汹涌而来。而香港影坛的海啸才刚刚开始。
一年后,港片产量锐减为85部。众多制作公司宣告解体,影坛大牌远走好莱坞,普通影人不得不离开东方好莱坞一座座曾引以为傲的梦工厂,以别的生计谋生。
“连环杀手”的蛰伏:我不属于这里
“我记得日本导演黑泽明说过,如果你要做导演,一定要在25岁以前。”彭浩翔时年24岁,对黑泽明那句话的理解是:越早拍片,就越早犯错。年轻时才能够犯错。年纪一大,没人会再给你犯错的机会。
“因为导演不光拼脑力,更拼体能。就像一个拳手,等你掌握了全部技巧,体能绝对开始走下坡路了。” 彭浩翔说,“这跟做连环杀手是一个道理,越早越好。这个例子政治不正确,但道理是相通的。”冥冥之中有神力,电影少年的导演梦没有被推上绝路。后来贵为日本电影天皇的黑泽明开始自己非凡的电影人生时,其实也已是26岁了。
平心而论,低潮来袭之前那几年,彭浩翔少年得志。那时,20出头的他是一家平面杂志的生活版编辑,月薪超过3万港币,手下有15个记者,整个团队里,年纪最小的就是他。对于念书不多的彭浩翔来说,这样的生活是福分。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丰衣足食的背后日复一日滋生着煎熬。
一部电影散场之后,彭浩翔在影院门外的街头和女友说起了自己的打算:辞职,回家写小说。“有时有些想法会灵光一闪从你脑海中冒出来,然后改变你的一生。”后来彭浩翔在很多专栏里不厌其烦地现身说法证明这句话。
无缘亲临片场手执导筒的那些年,写小说是他眼里为当导演做的最得力的准备。他执拗的逻辑源于电影大师马丁·斯科西斯的一段自传:当年在纽约大学就读时,斯科西斯一个同学跟导师海格·曼努金说:“给我一个好剧本,我就能成为大导演。”导师回答:“如果你想做导演,就自己写。没人会给你剧本!”
确认他脱口而出的计划绝非戏言时,难以置信的女友质问:你是不是疯了?这么好的工作,你该做的不是胡思乱想,而应该马上买房,然后结婚一起生活。写小说?你能挣多少钱!彭浩翔的逻辑很简单:写几部小说,合在一起就能成为一个电影故事。
“请问有谁这么做?”女友问。
“《侏罗纪公园》作者迈克尔·克莱顿。”彭浩翔脱口而出。
“你不要跟我举老外,你就说香港的。”
“香港也很多啊,金庸、倪匡……”
“不要跟我说以前的,你就说现在香港有谁这样?”
“为什么我不可以是第一个?”
不欢而散之后,彭浩翔向编辑部递交了辞呈。在跟银行借了20多万的贷款后,他跟女友分手了。“当时她跟我说,我们一定要分手,你不是一个负责任的男人!”彭浩翔没有给自己留后路:小说如果卖得不好,我就离开香港,去加拿大。
小说《全职杀手》在他辞职不久后问世。这个杀手的故事取材于当年奥运会上的真实插曲:国家射击队队长王义夫因为大脑缺氧,最后一枪成绩不佳痛失金牌。“那本小说现在来看很一般,用北京话说就是凑合。”彭浩翔回忆。但后来《全职杀手》不仅大卖,还被改编成同名电影,韦家辉和杜琪峰出任导演,刘德华担纲主演,而彭浩翔自己,一手操办了剧本改编。
你都不投资自己,谁来投资你!
从事杂志编辑和小说写作之前,彭浩翔曾短暂供职于香港商业电台(简称商台)。这家创办于1956年的电台藏龙卧虎,在全港拥有非常多听众,吴君如、梁文道等人都曾担任过主持。
彭浩翔当时的身份是幕后策划和撰稿。《全职杀手》畅销后,他做过一期节目的嘉宾,再度走进商台。做完节目,当时已跃居管理层的倪震邀请彭浩翔加盟,他回复说:来可以,我要做主持人。
后来走上DJ台的彭浩翔主持的是一档从早上6点持续到9点的脱口秀节目——《无字头七八九》。这是一档在香港广受欢迎的老牌谈话节目,那时曾和他搭档主持的还有张达明、钱嘉乐、倪震、黄子华、李灿森。更重要的是,还有谷德昭。一帮主持早上5点半不到就赶到办公室,翻看当天报纸寻找节目话题,天南海北,口吐莲花,无所不谈。
一次做节目的时候,谷德昭问彭浩翔,你又写小说,又做电台,到底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彭浩翔不假思索:拍电影!谷德昭微微一笑:好,有一天你做导演,我一定给你做监制。
导演梦在心头灼热难忍,26岁的彭浩翔干了一件安慰自己的“壮举”。那一年,他将自己的全部积蓄12万港币倾囊而出,拍了平生第一部作品——短片《暑期作业》。这部10分钟的电影短片,开启了彭氏作品文本扎实、影像凌厉、想象丰富的导演风格。
“我当时想得很简单,我就是要靠自己来赌一次!”彭浩翔说。《暑期作业》后来成为首部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短片提名的香港作品,随后一路环游在各大影展的短片单元。
这次近似殉情的短片拍摄,打动了出任嘉禾首席营运总监的谷德昭。无巧不成书,彭浩翔《买凶拍人》的剧本是他上任之后看到的第一个案子。谷德昭兑现了当年的承诺:2001年,彭浩翔的长片处女作《买凶拍人》开机,谷德昭出任监制。《无字头七八九》的主持阵容差不多全部出现在这部影片中。
后来谷德昭告诉彭浩翔:他看过《暑期作业》,一点也不喜欢。“可是如果一个人想当导演,就自己花十几万去弄电影,那么你给他一个机会,他一定会很用心很用心地拍。”
在出版社做编辑的时候,彭浩翔时常接到文学青年们的来电。电话那头千言万语只有一个意图:如果你愿意出版,3个月之内我一定写出一本很好的小说。多年后回忆起来彭浩翔依然激愤:“他妈的你讲什么?当小说做作家不用别人批准的!你找一张纸就可以写啊。如果真喜欢,为什么不自己先写出来?你自己都不投资自己,你让我来投资你!”
拍完《买凶拍人》两年后,彭浩翔的第二部作品《大丈夫》问世。这部由曾志伟、陈小春、杜汶泽主演的商业喜剧披着警匪片的外衣,讲述的却是夫妻偷情捉奸的市井尴尬。香港金像奖没有亏待异军突起的彭浩翔。而立之年来临之际,他凭借《大丈夫》在会展中心捧起最佳新导演的奖座。2004年10月,第3部作品《公主复仇记》刚制作完成,东京国际电影节就为这位只有3部长片的后辈举办了个人作品回顾展。
大环境再不景气也能成功
2010年,港府禁烟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年底,将新增130个公交站为禁烟区。“其实在香港,陌生人之间很难交流,写字楼里的年轻人经常乘出来抽烟的机会,在垃圾桶旁边相互结识。”从不抽烟的彭浩翔隐隐感到年轻人的生活要发生一些改变。一条与影业无关的行政法令,催生了他的新片《志明与春娇》。
因为大量的抽烟镜头和粗口,《志明与春娇》最终被定为三级片。这部20天拍摄完成的“爱情小品”,在香港拿下640万票房之后,顺利来到内地公映。众多电影青年为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绞尽脑汁,彭浩翔却捡出一地细节和感触串成电影。
每次去买冰激凌,店老板总会送一堆干冰保温。回来以后,彭浩翔就兴冲冲跑到洗手间,把干冰倒入便池,顿时烟雾蒸腾而起,缭绕上升。“如果你再往池子里撒尿,烟的效果就会更好。”电影顽童将自己的这个杂耍放入了《志明与春娇》。前女友对张志明的这个举动无比厌烦,余春娇看着眼前的情景,却在情感角力中又沦陷了一步。“我想说的是:一个人的缺点,往往在另一个人眼里就成了优点。”
香港电影什么时候才能摆脱持续低迷不得而知,但彭浩翔却马不停蹄一年一部。“投资人如果不是你爸爸或者老婆,那么电影就一定是生意。做生意,你就只能记住一条,不要让你的老板赔本。”之所以有这番心得,是因为出道以来他一部电影都没有赔过。
2008年,彭浩翔应香港乐施会邀请到非洲肯尼亚作慈善探访。当地令他震惊的旱情和见闻让他很快构思出一部电影。那会是一部完全不同的作品,很有点伊朗电影的温情质感。这部原计划在肯尼亚拍摄、讲当地语言的新片没有投资人问津。2008年1月,当地因大选发生骚乱,300无辜民众丧命,新片拍摄彻底流产。
“你们看着我走得很顺利,但我告诉你,每一部电影背后我起码有5部没拍成的。”回来之后不久,小说《肯尼亚少年找水记》出炉,发表于当年的《人民文学》。彭浩翔将稿费捐献给乐施会非洲发展基金,帮助肯尼亚当地居民打井。
“很多人说喜欢做导演,其实是喜欢导演这身份附加的那些东西。如果有一天,你的电影不挣钱,没有红地毯,没有女演员潜规则,也没有观众,每个人都骂你,你还喜欢电影吗?真正喜欢的人才能做成。大环境再不景气,也能成功。”
在电影之外,彭浩翔笔耕同样高产。新书《爱的地下教育》即将面市,手头还有5家平面媒体的专栏,每周都发稿。“文字和影像既是爱好,也是谋生手段。一个人的爱好能让他谋生,这太爽了。我不是不在乎钱,但只是因为钱,我绝不会去做。”
这一年,彭浩翔有了一个新爱好:单板滑雪。“它跟冲浪一样,你不能制造一个浪出来,只能学会跟大自然配合。你不能改变大自然,怎么在中间游走,全靠你自己了。”11月份来临时,他会在哈尔滨跟教练全心学习,此前他应该会相当忙碌。
这个夏天,彭浩翔作别了香港半山附近多年的旧居,投入了另一片大海——江苏广电幸福蓝海影业公司。签约江苏广电之后,他进军内地的第一部作品《撒娇的女人最好命》(暂定名)开始了紧张的筹备。
与他同属美国经纪公司CAA的内地导演宁浩,新片《无人区》暂时无缘公映,大举北上的彭浩翔能接上内地的地气吗?新片超过3000万的投资成本,能顺利回收吗?3年3部作品的蓝图,能否顺利实现?这是彭浩翔的本命年。如果未来的宿命是一场轮盘赌,一定有个人已经走到大太阳底下,转动了轮盘,抠动了扳机。
彭浩翔答《南方人物周刊》问
人物周刊: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彭浩翔:凑合呗,能多减六七公斤就更好。
人物周刊:你今天取得的成就,有什么样的心得可以与他人分享?
彭浩翔:凡事都该有最好的准备与最坏的打算。别老只顾自己想怎样怎样,试着站到别人的角度去看一下人家干吗需要你。
人物周刊:对你的父母和他们成长的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们吗?
彭浩翔:我父母成长于香港艰苦和经济刚要起飞之间的年代。那代人的特征,是吃过飞机餐后,总会把刀叉和调味包通通拿回家作纪念。我小时候对这件事印象特别深。尤其是在搬家时,发现那些调味包都在冰箱里发霉。
我不敢妄说自己了解他们,因为我连自己也不甚了解。在我往后的人生还得花点时间继续了解。
人物周刊:你对这个时代有什么话不吐不快?
彭浩翔:每个大好形势的成功中都包含了失败的细节;正如每个失败当中也有些做得对的地方。全球高喊未来是中国世纪时,我们倒更要冷静下来,别一味沉醉在这样的民族亢奋中,因为说实在的,我们的内在问题真TMD多。
人物周刊:在经济形势尚不十分乐观的大背景下,你对所从事领域的前景怎么看?
彭浩翔:目前外围经济不乐观,中国电影市场反而越来越蓬勃。可是这样的蓬勃却造就了越来越多高成本烂片。3D救不了烂电影,中国需要的不是跟人家去拼那些高科技技术,而是要真心讲述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
人物周刊:你觉得你的同龄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彭浩翔:在发际线提早往后移的同时,却没能力把经济提升一个阶层。
人物周刊: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有“领袖气质”?在当下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你的同龄人中够得上青年领袖的还有谁?
彭浩翔:须具备“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当所坚持的成本大于收获后,仍能继续坚持下去。同代人当中我会选韩寒为青年领袖,中国实在太少这样值得敬佩又敢言的青年。
人物周刊:责任和个人自由,你更看重哪一个?
彭浩翔:这个问题有点吊诡,仿佛看重个人自由,就一定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其实并非一定不能共存之二选一。任何责任都不该影响个人自由,但个人自由该受到一定的规范。
如果问我看重的是哪一种,我想还是人自身的自由吧。我觉得任何制度或责任,也不该扭曲每个人的意志。在不损害他人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该有决定自己生命的权利。一旦以责任为名干预人身自由,那会是个危险的开端。
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
彭浩翔:影响我最深的电影是大卫·里恩的《阿拉伯的劳伦斯》。小时候看觉得片中那英国军官很笨,为什么不懂灵活变通一下。长大后成熟了,越发欣赏他的坚持和执着。在混乱的世界中,这种坚持可能会被称为迂腐愚笨,却是一种崇高气质。有时中国人的问题就是太会灵活变通。
人物周刊:你幸福吗?有没有什么不安?你现在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彭浩翔:自问非常幸福,也幸运。目前没啥大的不安或担忧,唯一担忧的是干吗下班时间的西直门,车可堵至完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