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重重 艰难抢险
--贵州关岭"6·28"山体滑坡事故救援记
新华社记者黄勇、刘文国、周之江
经过连续20多个小时努力,至29日17时50分左右,抢险人员在贵州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6.28"山体滑坡灾害现场找到了1名遇难者遗体。此前,数台大型挖掘机已进入灾害现场作业,但抢险工作目前面临次生灾害威胁、作业场地狭窄、土方量巨大等困难。
村民:"哗啦哗啦整个村子就没了"
"只听到像打雷一样响了一声,回头一看,哗啦哗啦整个村子就没了。"
在这起灾害中侥幸逃生的大寨组村民张进当时刚好在进村的公路上,事故发生10多个小时后,他仍心有余悸。
29日10时许,记者再次沿着通往大寨村的公路往里突进,经过几处山体塌方,又在泥泞之路走了近10分钟,才到达灾害现场。
眼前是一片向上望不到头的灰褐色泥沟。沟两边的山顶上,白色浓雾萦绕山腰,树林里,几家农户的青色房顶隐约可见。两边山上满是刚长起来的玉米林。
侥幸躲过一劫的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大寨组村民李学成惊魂甫定。在这次灾害中,大寨组20多家农户的房子基本全被泥石流掩埋,灾害发生时,李学成正与妻子陶开琴在外犁田,幸免于难。
"只听见呼的一声响,(泥石流)就像大海里的海浪一样排山倒海下来,山上的大树也被赶下来。好像只有几秒钟,沟两边20多家农户的房子就全被吞没。"
泥石流从距离李学成几米处呼啸而过。记者在现场采访时,李学成的犁仍插在田里。"来得实在太快了,甚至没有听见有人来得及发出一声呼喊。"李学成说。
在这条被泥石流填塞的山沟里,记者仅在紧靠公路一侧找到一幢大半已被掩埋的砖混结构平房,半边层顶倾斜在泥土和石块中。往上走,只见几棵大树树冠已全被泥土石块掩埋,枝叶全无,只有树干裸露在外。
察看过现场的贵州省安监局一位负责人说,这次泥石流发生的整个过程,估计只有两分钟左右,没有预警。
市长:救灾抢险面临三大困难
据在现场指挥抢险救援的贵州安顺市副市长罗荣彬介绍,在疏通了抢险救援的进出通道后,29日15时,10台大型挖掘机开始正式进入灾害现场作业,救援人员全力跟进。17时50分左右,首名遇难者遗体被抢险人员找到。
罗荣彬说,这起灾害的抢险工作虽然在艰难有序地推进,但目前面临三方面困难:
一是连日的强降雨造成灾害现场沿途山体随时可能滑坡和发生泥石流灾害,给安全抢险、科学抢险工作带来较大压力。
二是作业场地狭窄,大量大型机具不能同时作业,使得抢险救援工作难以快速推进。
三是此次灾害发生的滑坡体体量巨大,据有关专家估计,体量在100万立方米左右,且极为松软,大型机具在上面作业很危险,也影响了搜救进度。
安顺市委书记陈坚告诉记者,为保证抢险高效顺利进行,指挥部全力疏通了通往灾害现场的简易公路,保证大型抢险机械顺利到达现场施救,同时严防次生灾害发生,不能再有新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专家:群众防灾避灾意识需增强
据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杨胜元介绍,发生此次特大自然灾害的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其附近岩层主要以三叠纪时期形成的泥岩为主。这种泥岩经过长期风化后,见水膨胀,在当地连续一周的特大暴雨催化下,造成山体开裂滑坡,是形成这次泥石流的主要原因。
事故发生后,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蒲建江紧急组织贵州水矿集团公司矿山救护大队等专业救护人员赶到现场。他说,贵州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久旱之后,又逢连续暴雨,发生这种灾害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这起灾害暴露当地群众防灾避灾意识不强的问题。
蒲建江说,这次灾害尽管来得突然,但之前还是会有一些征兆的,这种征兆,要靠长期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来发现,因为山体轻微的位移,专家进行观察必须靠经纬仪等,而当地村民只要留心观察,就可能发现。
蒲建江说,贵州是山区,老百姓可以选择作为宅居地的地方有限,住房在山脚、沟谷两侧的村民尤其需要注意。自然灾害虽然有不可抗性,但只要把防灾避灾的前期工作做好了,灾害的损失还是可能减少。
新华网贵州频道6月29日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