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贵州关岭泥石流事件凸显灾害预警存在漏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3日17:55  瞭望

  “只听见砰的一声响,(泥石流)就排山倒海下来了,好像只有几秒钟,沟两边二十多家农户的房子就全部被吞没”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6月28日14时许,贵州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村民李学成正和妻子在犁田。“当时只听见砰的一声响,(泥石流) 就排山倒海下来了,山上的大树也被赶下来,一转眼,好像只有几秒钟,沟两边二十多家农户的房子就全部被吞没。”次日上午十点多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见到李学成时,他依然惊魂未定,“来得实在太快了,甚至没有听见有人来得及发出一声呼喊”,呼啸而过的泥石流,相距李学成只有几米远。本刊记者在现场采访时,他的犁仍然插在田里。

  “灾害发生前,当地已经连续下了好几天雨,事发前一天上午也一直在下。中午雨小了些,我们正准备回家歇歇时,灾害就发生了。”李学成这样说。

  因连续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乌镇大寨村两个村民组37户99人被埋。其中有些农户的房子基本全被泥石流掩埋。截至7月2日17时,救援人员已在灾害现场找到18名遇难者遗体,仍有81人下落不明。

  贵州关岭发生的这起地质灾害十分罕见,本刊记者在灾害现场看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望不到头的灰褐色泥沟。在这条泥沟里,仅在公路一侧找到一幢大半已被掩埋的砖混结构平房,房子半边层顶倾斜在泥土和石块中。沿着这幢房子旁边抢险人员临时铺了木板和砖头的小路向上走,只见几棵直径至少10厘米以上的大树,树冠已全被泥土石块掩埋,枝叶全无,只有树干裸露在外边。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近期山体滑坡等突如其来的地质灾害在贵州、福建等部分地区接连发生。

  自6月21日起,受持续强降雨影响,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联合乡下云村陆续出现地面变形、裂缝,形成一个特大型古滑坡群体,随时可能发生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当地政府及时发现这些问题,通过采取堵裂缝、填水洞、排积水等措施奋力排险,将478名灾点群众安全转移妥善安置。

  在贵州、福建等地实地采访中,本刊记者发现面对自然灾害,如果缺乏预警,毫无准备只能承受灭顶之灾,而认真做好相应防御准备则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6·28”看得见的教训

  经过实地现场勘察分析,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国际滑坡委员会副主席殷跃平等专家认为,贵州关岭县 “6·28”地质灾害是一起罕见的特大滑坡碎屑流复合型灾害,在贵州历史上没有记载,其识别和防范难度很大。但这起地质灾害也说明,当前我国防灾减灾工作仍存“软肋”和“瓶颈”。

  本刊记者在贵州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采访时,多位受访干部、技术人员对“6·28”灾害中的惨痛教训作了初步梳理。

  教训一:缺乏预警、忽视苗头。贵州省一些干部和技术人员在实地察看灾害现场后认为,灾害发生之前有许多苗头和迹象,可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贵州省安监局局长蒲建江说,去年贵州夏秋连旱,今年春天继续大旱,久旱后必有大灾,这次发生大灾有一定的必然性。

  本刊记者了解到,在这起灾害发生前,当地已连续下了一周雨,降雨量超过300毫米,其中6月27日至28日一天降雨达257毫米,按气象部门的标准为特大暴雨,一些村民房屋出现开裂。遗憾的是其间发生的许多灾害迹象和苗头都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采访中,一位刚刚察看灾害现场的贵州省安监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这次泥石流发生的整个过程,估计只有两分钟左右,没有预警预报,村民们要逃出来基本没有可能。

  教训二:排查隐患有漏洞,预防工作不到位。从贵州关岭等地发生的重大地质灾害人员伤亡情况看,排查工作出现漏洞,预防措施没有跟上,导致伤亡惨重。据贵州关岭县委书记王猛舟介绍,这次雨季到来前,关岭县也排查了一些地质灾害隐患,县财政还拨出款项对其中三十多个点进行了治理,但对大寨村这个点却认为“没有出现明显山体开裂等迹象”,没有放在地质灾害隐患监测治理范围。坝湾村党支部书记、坝湾小学校长陈兴权反映,坝湾村岩脚组十几户农家的房子去年都出现了裂缝,个别村民的房子墙体也出现开裂,村民们向镇里反映,镇里派人看了以后就再没下文了。

  教训三: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差,普及防灾宣传有死角。蒲建江认为,从现场观察情况看,当地干部群众防灾避灾意识普遍不强,当灾难降临时毫无防备。他说,滑坡等自然灾害虽然有不可抗性,但可预测、可预报,这些受灾村民的住房在山脚、沟谷两侧,只要前期应对工作做好了,灾害的损失还是可以减少到最低程度。

  “群测群防”刻不容缓

  多位受访的县乡干部反映,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忽视了基层群众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未能建立健全基层防御组织体系。

  以贵州关岭县“6·28”地质灾害为例,蒲建江认为,这次灾害尽管来得突然,但之前肯定有一些征兆,当地长期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容易发现。因为山体轻微的位移,专家进行观察必须靠经纬仪,还要设导线点,否则很难发现;当地村民如果经过普及宣传,具备主动防灾避灾意识,平常随时注意留心,这些征兆相对会比较容易发现。

  而福建南平一带近期也因暴雨洪水引发了罕见的地质灾害。但由于福建等地预防措施到位,在大灾面前实现了“零伤亡”。福建尤溪县副县长陈斯盾认为,尤溪县处置地质灾害的成功经验主要在于“群测群防”的措施落实到位。

  他分析说,尤溪县在汛期到来后,要求所有乡镇驻村干部到村里去,定时定点观察地质灾害点,实行全天候、全过程实时监控。同时,发动群众实行“群测群防”,一旦发现有险情,及时上报,许多险情都是由于当地群众及时上报排除了隐患。

  在受访技术专家看来,地质灾害每年都会发生,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贵州关岭等地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再次敲响了警钟,加强“群测群防”建设已刻不容缓,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在群众中普及地质灾害知识。地质灾害隐患点无处不在,单靠专业人员力量有限,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只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房屋选址事关重大

  本刊记者在贵州、福建一些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采访看到,许多村组的村民居住房屋紧靠山脚,选址缺少科学规划,考虑经济因素多,考虑地质灾害因素少。

  记者在从坝湾村前往大寨村的公路上看到,山上松动的石头仍不断往下掉。但这样一个地方,村民们以前出于经济、居住习惯和可选择余地小等方面原因,多数都不想搬走。大寨村幸免于难的村民李学成说,这次被泥石流瞬间掩埋的二十多家农户,基本都住在山沟两边。以前谁也没想到,山溪上游永窝组的山垮下来,会把下面大寨组村民吞没。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抢险专家组成员刘震认为,造成福建南平市地质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农村住房选址不科学是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不占用土地,很多村民在建房时尽量往山边挤。此次受灾的一些农房,就是因为建在了根本不合适居住的地方。

  刘震等专家说,一方面,在村民住房选址时应加强科学规划,进行专门的设计、勘查,工程治理措施一定要跟上;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多从安全角度考虑问题,不能只考虑交通便利和经济利益。各地应当以贵州等地发生的重大人员伤亡地质灾害事件为例,对山区农村住房进行一次彻底排查,对存在危险的农户及时搬迁,避免造成地质灾害伤亡和损失。

  重视山区排水和护坡建设

  采访中,一些在福建和贵州等强降雨灾区考察的专家和基层干部反映,山区排水系统不畅,护坡工程建设薄弱,生态环境保护不力,使地质灾害放大了破坏力度。

  陈斯盾说,持续的强降雨使本来土质就很疏松的土地经过雨水浸泡容易产生滑坡,阻断水流的渗透可以减缓甚至阻止滑坡的发生。

  福建省地矿局地质调查研究院的专家认为,要防范山体滑坡主要应采取两大措施:一是加强山区水利排水系统建设。如果水利排水系统不完善,一旦发生强降雨,雨水渗透进去,就有可能引发滑坡。二是加强工程施工的护坡建设。岩石、净土之间原本已经达到受力平衡,但人类建设工程施工后,浮土的支撑点没有了,一旦遇到外力作用就会滑落,直到重新建立平衡,找到新的支撑点后才会停止。

  据专家介绍,目前一些工程建设主要考虑的是基建,对工程建设带来的后续影响和预防滑坡考虑比较少。比如建设公路,高速公路基本都有护坡,国道重点地段有,省道就比较少,县道和乡村公路基本就没有了。要防范山体滑坡,就要建设护坡。同时,要尽量减少对山体结构的破坏。

  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也是有效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点。福建、贵州一些专家反映,由于经济效益好,成长快,这些年林农大量种植竹子等经济林。但竹林根很浅,且要去除杂草,对土层的牢固作用不大,很容易发生滑坡。

  刘震建议,各地在规划林业发展时,不能过度强调发展经济林。在南方一些雨水较多的地区,经济林的发展一定要适度。在一些地质灾害明显的地方,如坡度太陡,房前屋后等地方不适合种植竹林等经济林。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瞭望

更多关于 灾害 预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