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7日电 从新版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再到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继2009年重拳出击惩治腐败的一系列动作之后,反腐倡廉工作的力度今年继续逐步加大,密集“出招”划定反腐“高压线”,凸显了官方的反腐决心。
连续“出招”剑指腐败 保持反腐高压态势
2010年1月4日,中纪委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紧接着,中央纪委、监察部又连续两天召开新闻通气会,向外界通报2009年查办案件工作以及反腐倡廉工作的相关情况。元旦刚过的一周之内,中央就连续“出招”剑指腐败,同时也传递出一个信号,反腐高压态势将成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
1月11日至13日,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的全体会议公报提出了关于领导干部行为的五个“严禁”。此次会议全面部署了2010年反腐倡廉的工作安排,也拉开了今年重拳反腐的大幕。
1月18日,《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由中共中央颁布施行。《准则》首次明确了8个方面“禁止”、52个“不准”的具体规定,清晰划定了官员廉洁从政的“高压线”。
2月22日,监察部发布《国家预防腐败局2010年工作要点》,提出要以防止权力滥用、规范权力运行和防止利益冲突为重点,着力探索预防腐败的措施和办法,努力实现有效预防腐败的工作目标。
在党内反腐倡廉一系列举措部署之后,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的召开,确定了政府系统新一轮的廉政工作重点。
3月底,中共中央制度反腐“再出重拳”,连续发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四份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文件,共同构成了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中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系,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3日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和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
为明确政策界限,惩处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6月29日,中央纪委印发了《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对于公款出国(境)旅游行为的组织者,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国家预防腐败局亦在其官方网站推出《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工作调查问卷》,向全体网友调查中国因公出国(境)的现状。
从这半年来一系列的反腐“动作”中不难发现,中央正在加快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步伐,使之更快加趋于完善。
干部选拔成腐败重灾区 连发四“办法”规范用人
干部选拔任用的过程本身,成为腐败的重灾区。中央党校教授、反腐专家林喆指出,从最近几年落马官员的状况可以看出,“带病在岗”、“带病提拔”现象严重。
而现在,对于用人不正之风的问题,有专门制度来约束,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管,已进入操作细化层面。
3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接连四个“办法”,共同构成了事前报告、事后评议、离任检查、违规失责追究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系。为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组织部门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提供了更严密的制度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顺认为,责任追究办法和同时出台的三个办法一起构成一种监督体系,配套衔接,前后呼应,体现了通过机制、标准、程序来整治用人不正之风的价值导向。
官员个人事项纳入反腐视线 “私生活”也姓“公”
绝大多数“落马”的官员,均有一项“生活腐化”的指控,这被视为高级官员的生活细节已被纳入整个反腐体系的监测系统。
中共中央颁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首次明确了8个方面“禁止”、52个“不准”的具体规定,清晰划定了官员廉洁从政的“高压线”。除了对党员干部的公务行为进行规范外,还对其个人生活及家庭成员进行严格约束,甚至连婚丧嫁娶等个人行为也有了“紧箍咒”。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报告个人经济和财产,包括收入、住房、投资,以及配偶子女从业等重大事项的规定,并自觉接受纪检部门的监督。”
媒体评论称,官员作为公权人物,其“私生活”也要姓“公”。官员的“私生活” 包括财产情况、婚姻状况、社会关系、亲属从业情况等应时时刻刻处在“阳光”下。有了公众全方位的审视和逼视,官员在私生活领域就会尽可能地检点、收敛,由此引发的腐败也才会少之又少。
新型贿赂“技术含量”高 技术反腐应对挑战
近年来,“新型贿赂”的方式和手段不断出现新花样。种种有“技术含量”的新腐败形式对反腐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亟待建立长效“防腐”机制,由制度反腐向技术反腐转变。
据悉,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在试图通过技术手段,将全国检察机关查处的个人和单位构成行贿犯罪的有关事实进行汇总,建立统一的行贿黑名单记录。
目前国家预防腐败局也正积极推动有关方面引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其成员单位财政部表示将细化政府采购条例,纳入行贿查询的程序内容;国家发改委也表示将在修改招标投标法时把查询作为必经程序的内容;有关方面还加强了在人事管理中引进行贿查询的调研。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日前在全国反腐倡廉建设创新经验交流会上也充分肯定了科技对反腐倡廉的推动作用,他指出,要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作用,把科技手段融入反腐倡廉制度设计和各项工作流程之中,不断增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效性。
“网络反腐”从民间到官方 新格局正在形成
借助互联网曝光官员腐败、诉求社会不公,正成为中国百姓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从民间发展起来的这种“网络反腐”也开始越来越受到官方的重视。
在年初发布的《国家预防腐败局2010年工作要点》中,“探索建立预防腐败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与网民的互动”等表述,被网民认为是推动民意融入反腐制度的积极信号。
6月18日至25日,全国400多名市级纪委书记齐聚中央党校,参加为期九天的集中培训,直接领受中央级规格的部署和要求。而此次集训课程中,“应对互联网挑战和做好网络宣传工作”也被外界视为政府加强网络反腐的重要信号。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房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指出,随着网上举报正式纳入反腐体系,以及政府部门对“网络反腐”形式的高度重视,一种新型的反腐格局正在形成。
国家预防腐败局日前在其官方网站推出《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工作调查问卷》,向全体网友调查中国因公出国(境)的现状。国家级预防腐败的专门机构开始网上行动,引发网友热议。分析人士则认为,这也是一个信号。
专家提出,科学而理性的反腐制度才是反腐建设的根本之道。如何进行网络反腐、如何规划网络反腐、如何处理反腐信息及案例等还需进一步明确规定,让网络反腐切实成为利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