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龙贵
麦当劳方面坚称,这两种化学物质“含量完全符合标准,对消费者无害”。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做出这样的解释,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检测添加剂安全性的是人体,而非标准。何况“自证清白”的说服力也有限。
从这个角度来看,卫生监督部门应对此事的从容和淡定就更让人费解了。北京市食品办负责人表示,“具体使用中是否会超量,有待相关部门进行调查”,而该市卫生监督所则表示,“如果事态有进一步发展,监督部门会及时调查”。
对比之下,两个问题显而易见:麦乐鸡在中国的食用群体无疑非常可观,但为何监管部门对其添加剂的含量等信息近乎空白?其二,既然监管部门都心中无底,何不第一时间介入调查?
民调显示,有7成网友不相信麦乐鸡中的化学物质对人体无害。民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已经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监管部门仍表示两种添加剂“不属日常检测项目”———就等于是一纸免责声明。
这种“本本主义”管理思维,也让人忧心。检测不可穷尽一切有害物质,未知的食品安全危机随时可能发生,作为监管部门显然不应只是按图索骥,抱着一本“检测标准”不放,而应对食品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不放过一切可疑之处,为公众筑起一道安全防护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