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析称我国财政支出要大幅度向民生倾斜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2日10:07  瞭望

  《瞭望》文章:“民生财政”一举多得

  财政收入每上一个台阶,都会对财政资金的支出结构和管理水平提出新的要求。“国富”之后更应“民强”

  文/韩保江 窦勇

  前五个月财政收入已达3.5万亿元,照此速度,到今年年底,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将达到8万亿,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这笔钱要怎么花?一个普遍的共识是财政支出要大幅度向民生倾斜,进一步加大对民生的支持力度。

  应该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进程的深化,提高财政的民生支出是一个历史必然。首先,提高财政对民生的支持力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我国社会发展严重滞后,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短板已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当前要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支持力度,真正让全体人民共享30年的经济发展成果。

  其次,提高财政对民生的支持力度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直以来,在我国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存在着投资、出口强,消费弱的格局。原因之一在于,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比例过大。在经济发展初期,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赶超,政府投资的导向性作用必不可少。但当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公共投资需逐渐从产业投资向民生领域投资转移,提高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再有,提高财政对民生的支持力度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偏低,医疗、养老和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大家不得不将收入的一部分储蓄起来以应对将来的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支出。而养老、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也客观上加大了居民负担,使得大家不能消费,也不敢消费。因此,只有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支持力度,彻底消除后顾之忧,才能全面释放消费活力和潜力。

  当前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支持需立足于满足公共消费需求,努力实现基本消费的平等化。一方面,要加大对以往政府“缺位”的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还欠账;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大制度创新,构筑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要把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财力配置,争取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要以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为突破口,更有力地支持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要通过加大民生支出,缓解和破除当前经济运行和社会领域的突出矛盾与障碍。

  一是明确中央和地方在民生支出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进一步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在提供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责任和权利。按照各类公共服务不同的性质和特点,由各级政府分别承担相应的事权责任。涉及面广、影响大的公共服务应由中央提供,而那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需求则主要由地方提供。

  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巩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切实保障低保人群和低保边缘人群的社会救助需求,依据救助人群、保障标准、保障项目等要素科学测定社会救助经费总量需求,并合理配置财政资源。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建立与物价变动相适应的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三是加大教育投入。从制度和政策设计上明确基本义务教育财政供给水平的均等化,构建完善的公共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健全投入机制,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切实贯彻落实好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

  四是积极促进就业。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就业,促进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完善就业补助金制度和适度提高就业补助金数额。根据就业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就业政策,加大财政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扶持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五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参保率和各级财政补助标准。健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城乡医疗救助支持力度。

  六是进一步推进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继续推进廉租住房保障、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以及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并通过适当方式支持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