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责任编辑顾佳赟 “做这样一个归纳,就当给一些城市的管理者提个醒,也是给许多痛心疾首的学者一次发言的机会,同时也是给老百姓一个有点黑色的幽默,这么多读了是很好笑的案例,虽然笑过会感觉沉重。”
也许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强烈的认识:就是中国的城市正在狂飙突进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然而什么是国际化?有没有国际化的必要?如何国际化?很多城市的管理者也很模糊。我们看到在国际化进程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不管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好大喜功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通病。
之前我们已经做了一系列有关城市形象的话题稿,如《造成当如迪士尼》、《中国向世界形象授权》、《谁在设计中国城市》等等。其实这些话题的内容也是给城市发展找毛病开药方的,因为这些稿子,我们的记者也一直和众多城市设计方面的学者有比较深入的接触。做这组封面,这些学者各种流派的观点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做这样一个归纳,就当给一些城市的管理者提个醒,也是给许多痛心疾首的学者一次发言的机会,同时也是给老百姓一个有点黑色的幽默,这么多读了是很好笑的案例,虽然笑过会感觉沉重。
在写作之初我们就有两个预料。
一是一定会得到老百姓的共识。其实城市化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大家看在眼里,评价在心里。现在有媒体将这些评价替他说出来了,他会觉得很痛快。
但是从新闻业内的角度看,这不能算一个新颖的策划,话题都很不新了,即使是最近新闻中常常涉及的名人故里问题,这也是被各个媒体红烧清蒸了无数遍的选题。
但我们还是“知难而上”了,要求记者在稿件中能够呈现相对独家的资料和相对独到的见解。最后的结果也许还是不够独家和独到,但是至少某些地方的确是会让读者笑完了思索一会儿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