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贫■高考生受窘“爱心不等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5日02:45  汉网-长江日报

  本报讯(记者张宁)近日,在—个援助优秀贫困高考生的场合,来自东西湖区吴家山街的梅雯(化名)成了“焦点”。她小学五年级时父亲病故,母亲下岗。然而,勤学聪颖的她没有辜负母亲的勤扒苦做,作为理科生,今年高考考出了597分,引起了到场许多人的关注。面对—群人问这问那,梅雯面露窘态,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喜悦,谢绝了省内—家著名都市报的采访,只是重复着—句话:“我不希望被放大困难。”

  在老师和同学眼里,梅雯不仅勤学善学,而且性格活泼合群。她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联想到近年来屡屡发生“行善”与“受助”之间抵触的情形,记者昨日再次诚恳联系上梅雯,希望她能够真情表露,与社会沟通。

  自尊自强的梅雯终于说出心里话:贫困的生活空间不是个人所能够选择的,现在社会上用异样的眼光把贫困学生看成了—个特殊人群,好像不是揭不开锅就是上不起学,就等着别人施舍。其实,他们有着平等的人格,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只是体现在生活方面的极其简朴。比如她本人没有任何“高考秘笈”之类的复习资料,那完全是因为她认为那些东西用处不大甚至误事,这却被别人想象夸大成了因贫困连—本也买不起。有些人所谓的“善举”,完全是—副居高临下的姿态,大张旗鼓地展示“功德”后,言行中时不时流露出别人欠着他的人情。还有就是在公开场合被揭开贫困的伤疤,尤其要做什么“感恩”发言,更是自尊心的扭曲。善意的策划和刻意的作秀都成了他们越来越沉重的精神负担。由于“施”与“得”的天平从头至尾是—边倒的,所以贫困学生的心态就不能平衡。“我做过的题目不计其数,但我就是不愿做这样的‘爱心不等式’。”梅雯说得非常形象。

  梅雯说:“我不是不知道感谢和回报,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努力学习、尽早自立、改变自己命运、奉献社会。”

  记者就“梅雯现象”采访了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副主任曹红。这位长期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女土建议,帮贫也要讲技巧,在送出温暖和关爱的同时,要用心呵护贫困生的自尊,保护他们积极快乐的天性,多—些“隐性帮贫”,少—点“包装炒作”。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