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北京区划调整有利发展宣南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5日13:39  法制晚报

  西、宣合并研究京城文化专家学者提出“古都一翼”概念皇家文化将与宣南文化共存

  区划调整打通古都文脉

  行政区划调整后,宣南文化会不会消失?宣南文化与皇城文化的“对接”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区划调整后,最兴奋的要数研究京城文化的专家学者。一时间,“古都一翼”的概念呼之欲出。近日,一些研究北京历史文化的专家对新西城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进行了研讨。专家们一致认为,宣、西原本是一家,此次两区的合并,将有利于北京西半部地区的均衡发展。

  今天上午,新西城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刘洋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明确表示,区划调整将打通古都的文脉。宣南文化不但不会消失,而且,还将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同时,西城区的文化历史遗存也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此外,保护修缮开发利用包括名人故居在内的文化遗存将采用多种方式运作,但一定要体现公共服务功能,让普通百姓进得去,有得看。名人故居不会变成私人会所。

  区划调整打通古都历史文脉

  相关专家表示,金融街在元明清时代曾集中了银行、票号,历史上叫金城坊,虽然现在已发展成国际金融商务区,但金城坊这个名字已经做了恢复,这是文化的一种延续;而宣武区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行政区域名称。如今,两区合并,宣武区作为行政区划虽然撤销了,但其历史文脉却会更好地延续下去。

  刘洋强调,区划调整实际上是打通了古都的历史文脉。区划调整不仅不会导致宣南文化的湮灭和北京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的割裂,反而会使之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得到传承和超越。

  名人故居不会成为私人会所

  对于新西城区域内的文化遗存未来的发展,刘洋强调,包括会馆、名人故居在内的历史文化遗存,将采用多种方式运作,但一定要体现公共服务功能,让普通百姓进得去,有得看。

  刘洋表示,像湖广会馆这样的会馆文化,今后可能会有商业投资,但决不会变成私人会所,而是会发展其公共服务功能,目的是让老百姓能进得去,有得看。

  京味文化将得到传承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赵大年表示,南城的商业、文化事业的繁荣从清初开始。文化的繁荣,必然向外发展。像作为宣南文化重要内容的梨园之乡,众多人才支援全国;宣南会馆资源丰富,现在进入“信息时代”,会馆文化应谋求新的发展。合并成立新西城区,增加和重组宣武和西城两区资源,将有利于发展宣南文化。

  皇家文化将与宣南文化共存

  新西城的历史文化遗产都是古都北京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地上文物到地下文物,从皇家文化到宣南文化,从景观风貌到文化内涵,构成了几乎完整的北京历史文脉。

  刘洋表示,未来将在认真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使之在新的起点上有新的发展。原宣武区和原西城区内的古都风貌和京味文化将得到更加充分的保护,皇家文化与宣南文化将并存。

  西城区委区政府有责任、有能力、有信心保护和发展包括宣南文化在内的北京历史文化。包括会馆、名人故居在内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公共文化资源,未来将按照“低碳、宜居、科技、文化”的标准修缮,使之成为承载和弘扬京味文化的重要文化阵地。

  在今后的建设与发展中,新西城将实现“四个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有机融合;传统风貌与现代建筑的有机融合;传统休闲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

  历史上西、宣原本是一家

  北京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朱祖希教授介绍,不论从历史地理的角度,还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讲,西、宣原来就是一家。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对城市管理的实际需要,将北京城划分成了东城、西城、宣武、崇文四个行政单位。而60多年来,作为北京核心功能区的四个城区无论是城市建设、社会经济,抑或是市政交通、水电设施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原有的社会经济基础历史背景不同,在城市发展上有所差异。

  在要把北京建设成为世界城市这样一个新的背景下,把西城、宣武两区合并成一个行政区,既是在新的形势下的一种需要,也是历史的一种必然。 文/记者汪红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区划调整 北京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