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考状元难成“职场”状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6日02:46  汉网-长江日报

  

高考状元难成“职场”状元

  本报民调新闻——她关注您的关注,看重您的看重,表达您的表达。为您服务——她拓开一条您参与和影响社会事务新渠道。需要您呵护——当一个民调问题摆在面前,请您点点头,或摇摇头。欢迎您为她点题,参加调查谋划,提出改进意见。请注意我们与您相伴的方式——电话:13971587766邮箱:mdxw3@yahoo.cn

  每年高考揭榜,各地“状元”纷纷成为媒体“明星”。然而,一篇《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在网上热传,这份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鲜见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大家对这一结果是否意外?何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上周,本报民调新闻工作室进行了一次《,您怎么看》的专项调查。

  本报讯(记者禹宏)对《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追踪1977年恢复高考后1000余位各省高考“状元”难成大才的结果,60.00%受访者表示“不意外”,觉得“意外”的为20.56%,还有19.44%称“说不清”。

  报告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蔡言厚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从我们调查的结果看,高考状元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学者、中层以上的企业管理者,但缺乏顶尖人才。”

  “其实进行这次调查实属意外。”蔡言厚坦言,他们课题组在进行大学评价排行时发现,社会公认的杰出政治家校友榜、院士校友榜、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富豪企业家校友榜上的顶尖人才,几乎无一是当年的“高考状元”,而这些人高中时的学习成绩多在前十名。

  “高考状元职业发展低于社会预期,出乎课题组成员的预料”,也让二成多的受访市民很是意外。他们中,38.14%不解,本以为“高考状元应一路走强”;35.59%惊讶,“状元都难成功,谁还行呀?”14.83%迷惘,“榜样都这样,那学谁?”

  更多市民对此结果不意外,占受访总量六成的“不意外”者认为:“高考成功不等于人生成功,路长着”(45.94%)、“成功是综合作用的结果”(36.67%)、“不少高分考生过于骄傲,情商不高”(10.58%)。

  上周,本报民调人员在街头、社区,共回收有效问卷710份。其中,男性受访者370名,女性受访者340名。

  63.86%:成才是综合能力的结果

  58.86%:暴露了应试教育的弊端

  53.00%:高分不等于高能

  52.11%:状元所在的中学 14.23%:广大学生 7.61%:录取状元的高校

  本期策划:夏武全禹 宏

  问卷设计/调查主持:禹 宏

  问卷调查:杨琴 刘雨晴 刘虎 蔡江涛

  吴正文 孔晨 李海涛

  本报讯(记者禹宏)宣传高考状元的最大受益者是谁?过半受访者认为是状元所在的中学。

  具体为: 52.11%认为是“状元所在的中学,能极大提高美誉度”,14.23%认定是“广大学生,状元的经验值得学习”,10.14%觉得是“培优、保健品等各路商家”,9.85%表示是“宣传状元的媒体,提高了阅读、收视率”,7.61%强调是“录取状元的高校,可巩固霸主地位”,5.21%指出是“状元本身,迅速提高了知名度”。另有0.85%选择“其他”。

  本报讯(记者禹宏)面对“有人分析了状元成才远低于社会预期原因,您同意哪些说法?”选择率最高的是“成才是综合能力的结果,考高分只是其中之一 ”,为63.86%。

  其他调查结果排序如下: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不能保证未来”,60.71%。

  “暴露了应试教育的弊端”,58.86%。

  “高分不等于高能”,53.00%。

  “高考制度要改革,‘一考选人’不大准”,27.86%。

  “高起点让状元们重压在身”,25.71%。

  “状元炒作让他们对自己产生了误判”,21.14%

  一位叫程朋的答卷者说:“恭喜状元!毕竟,他们高中时代取得了非凡成绩,但是切不可沾沾自喜飘飘然。”

  一个自称曾为高考文科状元的Blade在网上称,自己注意到了网上热传的这个调查报告,但心态很平静。他非常认同一位网友的观点:“人生就是马拉松,考状元只是表明他那个赛段领先而已,至于以后,变数很大。”

  “清风121”网上跟帖:这个跟踪调查的结果,是对应试教育的一记响亮耳光,我们“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亟待改革。如美国SAT考试(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可以重复考,一次付费可考三次,考试时间一年中有4~6次。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最好成绩向大学寄发。当然,美国大学录取新生不仅仅看SAT分数,还要考查学生高中毕业前一年的学年平均成绩、社交参与能力等,这比“一考选人”准确、科学。

  蔡言厚教授认为,阻碍中国高考状元成才的重要障碍是对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盲目崇拜,忽视了自身的兴趣与特长。“一个孩子能否最终成才,关键看他(她)的兴趣爱好是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是否有足够空间发挥自己的潜能。”兴趣、敬业、持之以恒也是报告中提及的众多顶尖人才的共同特征。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