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莲江村老宅有望变身“岭南民居” 斗门北部农业生态园昨起办公,该村成首个试点,为发展旅游有意为村民建集体公寓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6日06:20  南方都市报

  

莲江村老宅有望变身“岭南民居”

  

莲江村老宅有望变身“岭南民居”
莲江村打算改变村庄旧貌,为老庄穿衣戴帽,将其修缮成典型的岭南民居。

  南都讯 尽管名称尚未敲定,办公室也是从莲江村暂时借来,珠海斗门北部农业生态园(现有名称)已于昨日开始办公。南都记者获悉,这个承载着珠海打造“生态文明新特区”梦想的试点,按照规划将以点带面循序开发,莲州镇中部的莲江村将被作为首个开发试点,为整个园区提供发展样本和借鉴。

  生态园名称仍未定

  昨日上午,从斗门区各有关机关抽调而来的人员组成的“北部农业生态园”筹备组在莲江村会议室开始正式办公,筹备组刚于本月8日成立。筹备组负责人、斗门区政法委书记魏顶光透露了园区建设的思路,“保护生态优先发展,这是一个核心的东西,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绝不放弃保护”。而关于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要有市场主体参与运作,融资时要先考虑项目的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

  由于仅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成立了机构,生态园的最终名称尚未确定,昨日的会议上还围绕此话题开展讨论。“珠海莲溪现代农业生态园”、“珠海富农现代农业生态区”、“珠海北部生态保育区”等名称被广泛讨论,但未最终定下。

  占地317平方公里

  据了解,规划建设的斗门北部生态农业园横跨莲洲、白蕉和斗门三个镇,规划建设面积317平方公里。片区定位为珠三角西岸的“生态之芯”、“农业之芯”、“休闲之芯”,即以“生态核心”为基础,建立起基于生态概念的产业结构,“一年初显成效,三年见大成效,五年完成目标”。

  园区2010年已经引进和正在洽谈的项目共有12个,包括“古韵莲江”、园林花木基地及展销市场、农村党员科技创业培训中心、南方影视基地、接霞庄旅游等,其中,“古韵莲江”项目占地800亩,前期将投资2000万,预计8月份动工。

  分析人士称,该生态农业园将通过发展地区的优势产业———生态农业,实现地区农业资源的发挥、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统一。同时,配合发展科研教育、物流集散、商贸展销、现代服务等相关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的完善与升级。

  试点

  莲江村饮头啖汤

  预留用地尚未报建,全村或搬入联排房

  按照规划,将以点带面循序开发,莲州镇中部的莲江村将被作为农业生态园首个开发试点,为整个园区提供发展样本和借鉴。对此,莲江村支书邓昔强昨天感慨,“说了好多年,终于要搞了。”

  关于规划内容,邓昔强表示,主要是做生态游和农家乐项目,但“目前规划的100亩预留地仍属于农田保护用地,尚未报建,拖了很长时间”。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晓东昨天则当场提出样本借鉴,“去过遵义考察,按理说贵州农村要比广东穷,但那里的农家乐搞得不错,房屋建筑很有特色”。而莲江村现有的房屋则“到处是铁条窗、防护网”,破坏了原有的美感。因此,他认为,不妨将原有的房屋穿衣戴帽,修缮成典型的岭南民居,用做满足发展农家乐的“住”,而村里专门辟出一块地建起联排房舍,安排村民搬入。“这些老房子的归属权还属于村民,他们还可以收取租金。”

  邓昔强表示,村里早就有意辟出100亩地建起300套房,但置换村民的老房屋需要给予补贴,使其用以修缮装修,每户2万-3万的补贴标准相比其原有的8万-10万的造价,不知村民是否能接受。

  记者了解到,莲江村近两年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8000元左右,已是莲州镇比较富裕的村落。但据走访发现,大部分村民不愿搬出老屋,他们所担心的不仅是经济补偿款是否足够,相当一部分村民表示“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对政府展望和设想的农家乐项目大图景,这些农民多“不明就里”。

  背景

  最大无公害基地

  已基本转租

  蔬菜市场的混乱和流通环节的暴利令无公害蔬菜难有优势

  记者了解到,斗门区园区重点建立无公害水产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高端花卉苗木基地等,以生态农业为特色和主打。事实上,一些种植大户在莲州已经在无公害农业上有所涉足,但结局几乎可以用“悲惨”来形容。

  时至今日,莲州“天天新蔬菜基地”老总程桂莲的12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已经基本上转租殆尽。2004年时,她的蔬菜基地开张,当时打出的“无公害”牌子曾引起强烈反响。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数年来严格按照科学方法栽培有机蔬菜,从她地里摘获的蔬菜无公害、质地优良,但由于蔬菜市场的混乱和流通环节的暴利,她的菜在与普通蔬菜的竞争中几乎“丢盔卸甲”。

  与此相呼应的是生物农药的遇冷(详见本报昨日珠海读本6、7版),这也不禁折射出生态农业未来一段时间的境遇。事实上,非但是无公害蔬菜和生物农药这些名词,生态农业的概念在农户心目中还有待普及。

  采写:南都记者 左旭光

  摄影:南都记者 陈坤荣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