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危楼即将拆“金桶”还复来 社区第一家港资企业厂房将拆迁,居民曾在这里赚到了第一桶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6日07:00  南方都市报

  南都讯 见习记者刘颖 铁门紧锁、砖墙破碎、电线悬空、石块满地……在深圳建市初期,这间占地1200平方米的厂房曾引进了六联社区第一家港资企业,在整个坪山都是最早的一批厂房,它帮助村民在这里赚到了第一桶金。如今,26年过去,它将悄然结束自己的使命。

  一派落寞景象

  前日下午,坪山办事处的建设路上一派热闹的景象,路边的旅馆、服装店、百货店门前人流穿梭,小店门上和门内挂满“拆迁甩卖”的字条,个别店铺早已闭门歇业。没有太多人知道,小店的背后则是六联社区的第一家厂房,已有26个年头。

  厂房门前被一些蓝色铁板遮挡,从大门旁边一处破碎了砖墙的房间穿过,则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午后的院内,地上满是废纸、砖块和躺倒的椅子。右手边墙上还有“临时工登记处”的字样,记载着这里曾经招工的繁华,正面是一栋3层的小楼,不少房门和窗户早已不知去向,房间内没有任何完整的家具,墙上的一些字样证明着这里曾是办公场所。

  院子里悬空有几根绳子,上面挂的衣服显示着这里还住有人。登上2楼,左边直通旅店,右边的房子内还有人正在午睡。一位女士来到院里捡了一块木板后转身离开,她是临街服装店的老板,“这里月底前就要拆,到时候只能搬走了。”

  拍照留下记录

  “该处厂房曾是港企潮盛毛织厂的办公地,”曾兼任工厂一年厂长的潘纪明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港企最早进入深圳,潮盛毛织厂就是六联大队在1983年引进的第一家“三来一补”的工厂,此前大队里只有几家小作坊,像这种工业化的企业还没有过。

  潘纪明介绍,由于此前大队里从来没有过厂房,1983年就把大队的瓦房办公室给工厂做了厂房,随后向企业借了15万,再向信用社贷款10万,于1984年修建了3层的厂房,占地1200平方米,“以前还没有建过这样的钢筋水泥房”。

  “第一桶金就是从这栋楼开始赚的,”今年62岁的潘纪明回忆。他1976年担任六联大队长,当时大队负债700元,到1983年,大队还欠银行贷款1000元,而厂房建成第一年就赚了六七万,很快就还清了银行贷款。“当时几乎所有的劳动力都想进厂做工人,”潘纪明表示。

  20多年过去,厂房早已失去了原来的功能,而且经质监部门鉴定为危楼,因此计划月底前拆迁,旁边的商铺要求本月16日前搬迁完。

  厂房所在的六联社区工作站站长方建忠透露,由于该厂房靠近大街,今后将在拆除的原址上建成商业区。方建忠表示,将派人去现场多拍些照片,留下历史的记录,让今后的年轻人也知道社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