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申报财产”受访官员很低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6日08:56  云南网

  ■副处以上须报家产追踪

  最新版本的《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以下简称为规定),近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在本周内引发民众热议。

  其中,有关县处级副职以上(含县处级副职)的官员、大中型国企领导每年必须申报财产的规定,备受关注。当然,分析人士指出,在把“向上申报”改为“向下公开”这样真正要害的问题上没有进展,因此本次规定在新意上是缺乏的。如果仅是向有关组织报告,不公开,内部监督,《规定》就缺少了社会监督,监督的力度仍然很弱。

  官员:谨慎面对记者采访

  “如果有消息,会主动通知媒体报道。”7月14日下午,记者致电省纪委,表达就“规定”的内容进行采访的请求,得到答复,目前没有这方面的消息。

  官方婉拒记者的采访请求后,记者与多名副处级以上官员联系。“这方面的问题,你还是采访其他人吧。”类似这样的回答,似乎成了回答记者的“标准答案”。

  “无所谓的,如实报,反正没什么财产。”省统计局一名黄姓副处级干部对记者说。事实上,接通记者电话的多名副处级或以上的官员,最集中的回答是“肯定是要遵守‘规定’里的内容。” 一名科技系统的副处级官员说,“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何况是国家层面的‘规定’,是件好事,但是执行情况,需要具体再看。”

  是问题敏感,还是确实没有观点可谈?记者拨通三位副处级官员电话,无一例外的提醒记者,“不方便名字出现在报纸上。”理由是“这种事情,执行就是了,没有感受。”这似乎成了他们的一种普遍心态。记者表示欲对一县级纪委领导进行采访,办公室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要请示一下。10分钟后,记者再次拨打电话,该县纪委副书记说,除非记者得到上级纪委的同意,才会接受采访。

  市民:是否接受公众监督?

  与谨慎的官员相比,百姓更乐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官员需要申报的个人有关事项,如果作为‘个人隐私’,算是‘机密’的话,我们老百姓无法知情,是不是缺少了公众监督?”昆明某企业职员张倩这样说。

  除了对“规定”完全一无所知,或者完全没有兴趣的之外,接受记者采访的市民,最关心的问题是,如果官员的财产不仅仅是“个人隐私”,也是“机密”,公众不能知情,也无法知情,公众监督怎么搞?

  这项制度规定了副处级以上官员的财产需要申报,但是没有规定应向全社会公示、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能够过目官员收入、房产、投资等等数据的,也只有组织(人事)部门的人,相对于公众而言,他们只是少数人。

  ■新闻链接

  科级干部报财产云南曾有过先例

  乡科级干部,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成为“漏网之鱼”?同样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日前,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原因是考虑到乡科级干部的数量比较庞大,统一要求他们全部报告,工作量大,工作成本比较高;各地情况差异很大,在报告主体上不宜搞一刀切。

  乡科级干部大多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其行为关系党的形象和党群干群关系,关系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确有必要对乡科级干部加强监督和管理,要求其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乡科级干部报告个人事项”,在云南早有先例。2007年10月,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对该县副科(实职)以上领导干部的个人财产进行登记,并存入干部个人廉政档案,以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消息一出,有人叫好,有人质疑——有人认为施甸县的做法于反腐倡廉具有标本意义;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政治作秀”,是“形象工程”,是“花架子”——甚至连花架子也没搭好。 <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