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徐一戎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一生难舍水稻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6日09:38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哈尔滨7月16日消息(记者杨沼畔 王军锋)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8时45分报道,北大荒冬寒春凉,无霜期短,自古以来都是水稻高产的“禁区”。黑龙江农垦科学院水稻专家徐一戎创新的高寒地区水稻增产新技术,却使这里的水稻亩产由150公斤跃升到700公斤,使北大荒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北大仓”。

  

徐一戎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一生难舍水稻情

  徐一戎创新高寒地区水稻增产新技术 使亩产由150公斤跃升至700公斤(图片来源:新华网)

  喜温的水稻在东北曾经是稀罕物,在常年被冰雪覆盖的黑龙江只有零星种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大荒,两三斤小麦才能换一斤大米。50余年来,徐一戎在稻田里走过了4万余公里的路程,积累2300万字的论文和笔记,让北大荒的粮食产量迅速提升,创造出1600万亩寒地水稻平均单产1200斤的奇迹。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孟昭河:他研究了一种叶龄诊断技术。叶龄诊断技术就是教给农民怎么样看,自己诊断自己的地。诊断完之后,相应地我们有一个配套技术,你根据你的地诊断完之后然后你就自己下一步怎么干,更精确了。现在不是精准农业吗?更精准了。

  面对扑面而来的各项荣誉,徐一戎心态淡然。

  黑龙江农垦科学院水稻专家徐一戎:我1950年初夏进入水稻这个专业,种了61次水稻。能种这么长时间水稻,有这么一个经历,这我得感激总局的领导和各级领导对我的工作安排一直没有变。假如说有点收获,也是这么长时间不断积累的结果。

  如今,已86岁高龄的徐一戎每年仍有100余天在基层培训、指导稻农。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孟昭河告诉我们,黑龙江垦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100个吃大米的人,可能有99个不知道徐一戎,但100个种水稻的人,有99个知道徐一戎。”

  孟昭河:像在856(农场)讲课,原来定的是能容纳200余人的讲课地方,一下去了1000余人,最后没招了,改到电影院去讲了。他经常下地,他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他要到哪儿讲课,一听说徐老来讲课了,有时候到农场讲课,有一些地方农村的都去。

  徐一戎生性节俭,下基层多是搭乘方便车,也从不在单位报销差旅费。1997年以来,仅不要的讲课费和不报的出差补助就多达30余万元。在他家简易的居室里,摆放的还是他1979年结婚时的旧家具。一支只有7角钱的圆珠笔,一个获奖时的提包,他使用了30多年。然而,2008年10月的一天,他却捐出一生省吃俭用的所有积蓄100万元,设立了“黑龙江垦区一戎水稻科技奖励基金”,用于奖励为寒地水稻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或团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黑龙江农垦科学院院长马守义十分激动。

  黑龙江农垦科学院院长马守义:我接过这100万支票,心情无比激动,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感谢这个老爷子。当时,我记得老爷子捐钱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我用这笔钱支持水稻科研事业,出了新品种也好,出了新技术也好,让农民多打一粒粮食,我的心愿就满足了。”

  徐一戎说,离开水稻,他的生命就会枯萎。对于寒地水稻事业的未来,徐一戎满怀希望。

  徐一戎:现在亩产1100多斤,能不能整到1200斤或1300-1400斤?在北大荒这块地上,水稻进一步提高单产、提高品质,这个潜力从小区实验里、小面积示范里边都看到一些前景,所以发展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央广调查:您如何看待霸王洗发水含致癌物?】

  热搜词:房产调控成都技工荒北京电大作弊案 裸女成灾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