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急之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6日12:36  新闻晚报

  欲望创造了忙碌,浮躁囚禁了淡定。当内心的原则、年少时的理想完全敌不过诸如房价年年涨、孩子入学难这些现实磨砺时,注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断加快脚步,去追逐世俗定义的“成功”。

  “急之国”:中国人的时间观经历多次 “提速”:一步到位、名利双收、嫁入豪门、一夜暴富、35岁退休……速度带来烦躁,便利加重烦躁,时代的心态就是“再也不愿意等”。

  胡笑言

  “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费三百四,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至少要进账四百,至少。这就是我活在这座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这是电视剧《蜗居》中海萍的台词,乍听时感到震撼,是因为这份焦灼具体可感,这种压力琐碎而真实。现如今深切领会到其中的悲凉,而这正是“急之国”背后的含义。

  据说,中国人已经被指为最着急的地球人——最爱“快进”,狂点“刷新”。评论,要抢“沙发”。寄信,最好是特快专递。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车,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磁浮。坐飞机,最好是直航。做事,最好是名利双收。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结婚,最好有现房现车。排队,最好能插队。若不能,就会琢磨:为什么别人排的队总比我的快呢?

  “急之国”之所以引发城市人的共鸣,是因为,对于每一个城市人,或多或少都是上述样本的参与者。虽然有“清醒”者直言:在“急之国”,我们快速地消耗着自己,等我们真正明白快慢、张弛、紧疏、得失、成败、忙闲的人生之道时,可能一切都晚了。然而,现实的压力,逼得我们很多人都来不及细想未来,而只能活在当下一个又一个的“需求”之中。

  是的,当我们的生活具化为为了房子、车子、孩子奔波,我们还有多少功夫去理会曾经的梦想——生活推着我们向前走,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必须赶时间。 “焦灼着急”是一种病,而且是一种传染病,一旦得病,即便病人“有心治疗”,若不能让所有病人一起“服药”,治愈的个体也很可能会重新被感染。

  在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中,个体充当的只是一个个的“螺丝钉”角色,而今慢不下来的国人,何尝不是在经历自己的“摩登时代”?周立波曾在海派清口中这样解释“按揭”:被银行按住,揭皮。那么,如若我们不被按下,是否就可以逃脱被揭皮的命运?

  “那天我中午起床,走到地铁站,附近吃了个烧鸭饭,地铁上还看了会书,真舒服啊。但是也不能天天这样,现在每天都很忙……”这是一个朋友在看到“急之国”后的感叹,他一直信奉世界上90%的地方速度本来都很慢,只是由几座城市带动起来的:上海,东京,香港,纽约……而这几个地方之所以成为发动机,则是因为这几座中心城市创造了大量的需求和被需求。

  于是,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欲望创造了忙碌,浮躁囚禁了淡定。当内心的原则、年少时的理想完全敌不过诸如房价年年涨、孩子入学难这些现实磨砺,注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断加快脚步,去追逐世俗定义的“成功”。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