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半年辽宁低温多雨天气偏多 已进入暴雨多发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6日14:41  东北新闻网

  东北新闻网讯 (记者 钱文胜)冬长气温低,春短雨水多,夏早热量足,这是2010年上半年辽宁的气候特点。上半年异常气候事件有6次,比去年同期多3次;极端天气事件9次,比去年同期多6次。同时,我省已经进入暴雨、雷电、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多发期,提醒公众注意防范。

  

上半年辽宁低温多雨天气偏多已进入暴雨多发期

  7月16日,辽宁省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上半年天气气候进行了回顾与评价,同时向媒体通报了汛期气象服务准备情况。

  上半年辽宁低温多雨 气候异常

  上半年,辽宁省的气候特点为冬长气温低(隆冬较常年长21天),春短雨水多(较常年短31天),夏早热量足(较常年早25天)。

  全省平均降水量为254毫米,比常年偏多3成,局部偏多7~8成;全省平均气温为4.2℃,比常年偏低1.0℃;平均日照时数为627小时,比常年偏少104小时。1-5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95毫米,比常年偏多9成,为1951年以来同期第一多值。

  “低温多雨延迟了全省农作物的播种和出苗。6月大部地区光、温、水匹配较好,利于大田作物生长发育,从目前监测来看,各地作物发育期较常年偏晚2-6天。”辽宁省气象局应急减灾处徐凤莉处长介绍说。

  同时,上半年辽宁共发生异常气候事件6次,比去年同期多3次;极端天气事件9次,比去年同期多6次,主要是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降水、大雾、雷电。

  今夏有可能出现形“拉尼娜”事件

  专家说,2010年1月至5月我省气温偏低、降水偏多,6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主要原因是受ENSO事件(对全球气候,包括中国气候,影响最强烈的海气相互作用事件)和大气环流异常的共同影响。

  专家解释说,从海洋、大气背景分析,2009年6月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在2009年12月达到峰值,之后明显减弱,并且于2010年5月结束。6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已经进入冷水状态,并很有可能于2010年夏季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北极涛动自从2009年冬季开始一直处于显著的负位相,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10年5月,6月才开始转变为正位相。

  专家说,由于2010年1月至5月厄尔尼诺事件和北极涛动负位相的共同影响,大气环流变化异常,极地冷空气不断向南扩散,与今年异常活跃的南方暖湿水汽交汇,造成我省气温偏低,降水偏多。2010年6月由于厄尔尼诺事件的结束,海温逐渐向冷水状态转变,同时北极涛动向正位相逐渐转变,极地冷空气在贝加尔湖西部堆积,受上游效应的影响,控制东北地区的暖高压脊进一步得到加强,进而形成稳定的阻塞高压,利于大陆暖干气团的稳定少动,造成了6月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

   汛期注意防范暴雨等强对流天气

  我省7月1日已经进入气象意义上的汛期,平均持续时间为61天(6月24日至8月23日)。汛期是我省暴雨、雷电、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多发期,因此这期间有关部门和市民要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根据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做好防范工作。

  “进入盛夏天气闷热,也是辽宁全年降水最丰沛的时期,强降水也都集中在这一段时期。”辽宁省气象台副台长、首席预报员蒋大凯告诉记者。

  根据今年复杂多变的气候特点,省气象局组织开展了气象服务应急演练,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短信发布机制,向全省1000多个非煤矿山和300多个煤矿的安全生产相关责任人及时发送暴雨预警信号,及时向城乡建筑工地的安全生产相关责任人发送暴雨、雷电、大风、高温等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汛期极易发生短时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可能引发局部洪涝灾害以及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有关部门和市民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御。

  汛期多雷阵雨天气,人们在户外作业和出行时要做好雷电防护,尽量不要打手机,不要靠近孤独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小建筑等。

  汛期农村要注意防范和减轻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给农作物带来的损失;城市要注意防范强降水造成的道路排水不畅。

   未来3天多阵性降水

  从目前各种资料分析,未来三天我省多阵性降水天气。其中17日白天到夜间丹东地区有小雨到中雨,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锦州、营口、阜新、辽阳、铁岭、朝阳、盘锦、葫芦岛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

  18日白天到夜间全省有阵雨或雷阵雨。

  19日白天到夜间大连东部、丹东、鞍山南部、本溪东部有中雨到大雨,其他地区阵雨或雷阵雨。共2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