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育专家称应该对目前火爆留学潮心存警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7日01:15  央视《经济半小时》

  在课堂上,我们看到这些面容稚嫩的孩子在大声朗读着一些可能普通高中、甚至大学才会学习的词汇,这让我们很好奇,在他们的心目中对未来有着什么样的规划呢?

  记者:你们自己为什么要来念这个EP班,谁告诉我?…

  学生1:让我们的英语学得更好更扎实,更好的跟外国人交流。

  记者:未来是为了什么?

  学生2:是为了跟外国人有更好的相处,让世界和平。

  学生3:就是我妈妈说,他希望我长大能上哈佛念,然后我就想为了这个目标努力

  学生4 希望以后,我们要出国留学的时候可以,可以尽快的学会英语,能跟外国,外国人很好的交流。

  学生5:因为为了家长的,家长的理想和我的理想一定要出国留学。

  记者:“我手里有两份高中的课程表,一份是普通高中的,我们都很熟悉,而这一份呢,是国际学校所谓AP班的课程表,可以看得出的是,所有课程名字都是用英文标明的,而且还多了经济和计算机的课程,但其实比语言不同更重要的是,这两张课表意味着两个不同的教育体系,选择美国AP课程,也就基本意味着放弃了中国高考。”

  如果不是看到黑板上的公式,记者很难想象这是一节正在讲机械能守恒的高中物理课。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是用英语,老师和学生一直在互动,利用粉笔、气球等各种道具说明自己的观点。而这样一堂课,显然从形式和理念上都更加贴近国外的教学体系。

  那么,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带给孩子们什么样的结果呢?在北京的另一所国际学校,我们采访到正在对学生进行面试的校长王富丽。

  王富丽:“我们希望能够就是说就是说目前就是在中等,比如中考成绩中等的学生,我们希望能够把他们培养就说能够进入世界前50名的学校。

  把中等成绩的中国学生培养进入世界前50的学校,听上去是一个颇具诱惑力的目标,但实际上,学生的基础素质也非常重要。因此,国际学校更看重入学的筛选,就连入学面试都是全英文的对话。

  北京王府学校国际事务办公室外联主任 韩冰

  韩冰:我们知道那边大学招生人员要求什么样,素质学生,我们会通过我们招生时候来判断一下这些学生有没有潜力,具备不具备这些东西

  在采访中,我们认识了夏南。他初中念的是北京育才中学,到高中的时候,又顺利进入了育英中学,都是在北京知名度很高的学校。按照这条轨迹,他的下一步将是争取考上一所重点大学,但是就在夏南高中刚刚入校的时候,爸爸突然决定改变原来的计划,让夏南转入21世纪实验学校的国际班。

  夏南爸爸:“这个抉择很大,我很矛盾,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名牌(中学),大家传统或品牌这是根深蒂固了,你要说既然有了品牌进不去那另当别论,已经是校长都同意了的事情,你又要选择别人这是一个重大的,而且非常艰苦的一个决策。”

  虽然是一个艰苦的决策,但夏南爸爸告诉我们,他丝毫不觉得遗憾。

  夏南爸爸:不是说是考上清华,考上北大就是最高的愿景,不是这回事。

  爸爸拿定了主意,但是夏南却告诉我们,他当时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出国留学意味着怎样的改变,之后甚至想要退缩。

  记者:你自己的愿望想出国留学是什么时候?

  夏南:是最近。

  记者:为什么?其实你不是在爸爸妈妈跟你说你要出国留学,你自己就想留学?

  夏南:你知道吗,我这个心理历程一直是这样的,一开始就是想着要轻松,我觉得我比外国人有优势,而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外国的资讯,我觉得我可能是处于劣势的一个,因为正如我刚刚所说的,我在学英文的时候他们可能在学其他的一些知识,而当我学其他的知识的时候,他们可能已经掌握一部分的知识而学更深入的知识。

  从父母的愿望,到自己的愿望,到意识到出国留学意味着什么,成为国际学校的学生要走的一段历程。夏南选择了继续把留学的路走下去

  夏南:希望就是通过出国深造,然后希望就是能increas  my 

  ability,you  know,就是增加我的才干然后拓宽我的视野是这样。

  记者:你现在很习惯从中文里面加英文?

  夏南:很自然的就加上。

  还有一年,夏南就要去国外念书了,我们发现,这个大男孩正在努力地为出国做着准备。

  记者:你感觉你现在做好准备出国留学了吗?

  夏南:你放心我非常地自信,对,包括美国人,他们每个人都很自信,所以说我希望到那样的一个环境里面我也会成为一个自信的人,所以说心理上我应该是没有问题。

  从最早的公派留学,到后来申请奖学金出国念研究生,到把留学当做高考不理想的退路,再到念国际学校,现在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路显然是越走越宽了,但家长们花费巨资,寄予厚望的孩子,留学深造,又将会迎来怎样的未来呢?这几年的事实表明,留学大军中有人成为炙手可热的海归,也有人成为无人问津的海待。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他们的差异呢?人才专家对留学热是这样来分析的:

  郝健:就是留学回来找工作遇到困难,我感觉有些这种种子在他留学之前就种下了,当初出去的时候就有一些盲目,因为有的人可能是因为为了,就学习成绩本来就很好,寻找更好的教育机会,有些人可能是为了一种逃避,或者纯粹因为家里有钱而出去,他的目的性不强,包括在专业或者是国家的选择上,这样他回来的这种含金量或者是竞争力就不强。

  郝健是国内最大的人才招聘网站——智联招聘的高级职业顾问,去年下半年,他们专门就企业对海归的需求进行的问卷调查。

  郝健:我们做了147家企业的调查问卷,然后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在能力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一个是海归,有海归背景的,一个就是国内的我们叫土鳖也好,就是你会优先录取谁,那我发现这个选项只有35%的企业说优先录取海归,然后其他65%的企业就说实际上他们不会考虑你是不是有海外留学背景。

  而智联招聘猎头部总监 徐荷香看来,海归的含义实际上并非仅仅是国外留学归来。

  徐荷香:实际上我们在招高端人才的时候,客户给我们提的要求有的是要海外背景的,但是这个背景是指在海外的工作背景,我就举个例子给你听,我们曾经接了一个特别大的项目,是国内特别大一家知名的金融机构,他当时要招一大批金融方面的人才,但是他的要求是在海外的金融机构工作过多少年,而不是说你在海外读了一个金融方面的专业即可

  徐荷香认为,随着这些年海归的逐渐增多,国内企业已经非常理性。更看重求职者从国外带来的是技术上面的经验。因此,现在的家长是否需要跟随潮流花费血本让孩子出国留学,值得三思。

  徐荷香:我觉得成为高端人才不在乎他是在国内学习的还是国外学习的,如果本来就不是一块玉,是一块石头,你不能到了海外就期望这块石头就变成一块玉回来。

  专家告诉记者,要理性地看待出国留学,家长们不要把留学看成是提升孩子能力的灵丹妙药。不过,客观来讲,留学热毕竟涉及每年几十万孩子和数量更多的家庭,大规模留学热这种现象究竟会给经济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它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又有哪些?这的确值得我们思考。

  王伯庆:像我们中国,如果是出现了大量精英或者普通的学生出去留学的话,对我们国家来说我觉得是一个人才很大的一个损失。

  王伯庆,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总裁,著名教育专家,他认为对目前火爆的留学潮应该心存警惕。

  王伯庆:就是我们国家一方面人口下降的比较厉害,就我们国家那么就是说我们国家不仅需要留住这批人,而且需要留住这批人口,就未来的劳动力。那么如果我们这样的大量的人在高中和本科阶段就出去的话,而他们对国外对适应力比较强的话,那么回来的可能性可能就比较小一些。

  记者:就是很多年前其实大家就在讨论这个出国留学生问题的时候,比如说清华北大大量的学生出国留学,我们把它叫留美预科班,那么现在这么多年之后我们再讨论人才流失的这个话题,跟以前有什么差别呢?

  王伯庆:对,因为这次就更加深刻了,因为清华北大那批,可能考起的不多的  ,可是一旦到了本科和高中阶段它的规模和数量就大得多了,就像我们刚才讨论的,就是说他的数量不仅包括精英学生还包括普通学生,中等学生

  中等偏上学生,甚至中等偏下学生,我们国家就是说是在人才大面积上面,大层次上面开始出现了那个失血现象了。

  这两年,汇率的变化和收入的提升让更多的中国学生自费留学成为可能,但是要留学还是需要少则20万,多则100、200万人民币的费用,而我们在采访中发现,花费巨资送孩子们出去的家长,也有相当一部分出于无奈。

  记者:一定想把孩子送出国的吗?

  家长:那是当然的,因为我觉得就是这个现在这个教育吧,孩子压力太大了,而且学的很多东西说句实话就为了考一次试,……

  家长:现在国内教育的毛病大家都看见,我觉得可能迟早的事,你国内上完大学可能也得出去,这个现在,可能得,大部分人都选择这条路。

  家长:其实我们的教育资源分配太不均衡了,家长是,是被逼的一点路都没得走,才走到这来,谁愿意花这么多钱来上这么贵的学校,我相信没有人觉得舒服

  王伯庆认为,此次留学潮形成的主要原因恰恰反映出我国教育体系的问题。

  如果这种教学质量不尽快得到扭转,将会导致更大的留学潮

  王伯庆:我觉得第一个作为我们中国高等教育必须要认识到这个在我们的高等教育和世界上最好的本科教育有巨大的差距,而在教育全球化的过程中间就是说加上我们中国那个家庭的收入增加,他就会产生一个什么呢?就说我们的孩子会用脚来投票,他就是最优秀的这批孩子他用脚来投票去到国外的最好的大学去读书

  半小时观察

  出国留学是孩子和家长在用脚对国内的教育制度投票,这种说法听起来挺新鲜,但仔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伴随留学热而来,还有一句很多人熟悉的话,中国有最好的基础教育,却没有最好的大学。出现这种落差,不仅仅在于大学本身,更深的原因来自以考试为核心的整个应试教育体制。作为从校园通往社会的最后一道大门,大学对学生应该是培养而不是灌输,学生获得的应该是能力而不是分数。可是,国内大学教育尽管已经不需要高考,但很大程度上依然延续了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不少热门专业也变成了就业难点。是否选择留学这条路,尝试一段新的人生,这是家长和孩子的自由。但他们集体选择背后所透露出的信息,值得教育主管部门关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留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