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千亿包治“仇富病”缺乏现实基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7日04:05  燕赵晚报

  邓海建

  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表示,慈善捐款额达到2000亿元后可望化解中国的贫富矛盾,消除仇富情结。(7月16日《成都商报》)

  仇富其实是个词不达意的命题,甚至给穷人横加上一些不甚美好的标签。经济学家告诫我们说,仇富的市场经济是危险的;社会学家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譬如“仇富者难富”。这些年,中国人仿佛集体小心眼起来,弄得专家学者忙不迭地给仇富的人看病。这不,王院长认为,两千亿一疗程基本包治“仇富病”。王院长的设想很美好,慈善作为第三次分配的手段,能最大限度弥合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不公与失衡。

  这样的设想显然过于天真,仇富过于流行,其实并不是仇恨财富本身,而是“创富不公”、“为富不仁”使然。创富不公,指获得财富的手段不那么光明,个人财富的增加与公共财富的增长不成比例,譬如倒卖地产、疯采资源等;为富不仁,表现为富了之后丧失了对财富起码的敬畏,制造出各色权钱俱乐部,加重着社会人格的断裂感。

  种种诡异之富,使公众失去了公平博弈的信心,于是怨愤郁结,仇视频生。仇富之所以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说明这个社会底层基数大,沦落感尤为普遍,且更能一呼百应。

  要纾解这一症结,靠慈善式的三次分配是靠不住的。前几日,咸阳政协疑似瓜分捐赠书法作品一事更让公众对捐赠、捐助类行为的制度保障心有余悸。抛开这个层面不说,“富翁带头、从者云集”的场面需要两个前提支持:一是富翁得有感召力,起码要培养一些粉丝;二是民众得有足够的财力做跟风的物质保障,如果手头本就不宽裕,千儿八百的“随份儿”恐怕就比较不靠谱。仔细掂量一下这两方面,难度似乎还真不小。

  仇富是个“慢性病”,两千亿一疗程包治“仇富病”,虽然听起来很不错,但财富配置不是排排坐分果果,尤其是富者没有慈善习惯的时候,这样的剧本,大约也只是个聊胜于无的思路罢了。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