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看,这条神奇的管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7日06:21  浙江日报

  本报记者 杨军雄 王国锋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端,嘉兴港区内,有一个中国石化协会命名的“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这里有一条神奇的管廊,受业界垂青。

  目前,园区已吸引英荷壳牌、日本帝人、以色列化工、韩国晓星等国际知名企业投资。今年上半年,区内20多家化工企业总产值达56.41亿元,同比增长26.9%。环保部门监测显示,园区各项排放指标全部合格。

  园区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好,秘密就在公共管廊里。这条管廊连接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循环。近日,记者走进园区,沿着起伏的管廊,探寻由此延伸的价值链。

  园内企业一家人

  毗邻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新材料园区码头,一排排管道伸入江中。停泊在这里的运输船,通过这些管道将化工原料输入园区的仓储设施内,再进入各个工厂,转化成数十种化工产品。

  沿着这些管道走进园区,可以看到更多的管道被放置在公共管廊里,穿草地、跨小河、过马路,延伸到每个角落。传统化工园区“家家建锅炉,户户立烟囱”的景象消失了,甚至难觅运输车的踪影。工厂之间的能量、产品、副产品,甚至废弃物通过这条长达5公里的封闭管道廊,形成环环相扣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丙烯、环氧乙烷——橡塑材料”是最早形成的产业链。浙江嘉化工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硫酸、烧碱,通过管道直送浙江庆安化工有限公司当原料;而庆安化工原本当作废水排放的副产品又送进三江化工作原料……

  在庆安化工车间,记者看到,两条直径三四十厘米的管道伸进生产区,操作人员只要开一下阀门,原材料就不断地输入反应装置中,就像家里使用管道煤气一样方便,既免去了危化品运输的烦琐,又大大节约了成本。

  一条管廊,让上家的产品或废料成为下家的原料,使企业之间的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环境污染降到最低程度。如今,园区形成了有机硅材料、工程塑料等完备的循环产业链。

  这个园区建设之初就按照“生态、低碳、循环”的规划进行招商引资,根据化工产业特点,引进产业关联度高、投资规模大的优势企业,建立“生产—消费—分解”的产业循环体系。嘉兴港区开发建设工委书记王照祥形容说:“每个产业链就像一个大企业,上下游企业就是其中的车间。”

  嘉化公司负责人说,他们工厂产生的氢气、硫酸烟气,原本需要花钱处理的废气,现在德山化工、双氧水化工、赞宇科技等企业争着要,每年增加2700多万元的额外收益。

  管廊连出新商机

  这条管廊还能带来新商机。

  下游企业对气体需求激增,以往生产环氧乙烷的三江化工,现在成了专业的气体供应商:先是引进氮气、氧气液化装置,再购入二氧化碳回收装置,生产液体二氧化碳。

  现在,这些气体通过管道送到邻近的金燕化工、赞宇科技、合盛化工等企业。(下转第二版)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